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的觀點交鋒 折射國劇對女性成長主題的艱難探索

《北京女子圖鑑》的觀點交鋒 折射國劇對女性成長主題的艱難探索

上一部引發觀眾熱議的女性題材電視劇恐怕還是去年熱播的《我的前半生》,失婚富太的勵志故事究竟是否再次墮入「瑪麗蘇」的怪圈,「前夫哥」陳俊生成為好感度最高的「渣男」,話題熱度都曾頂翻房蓋。

而最近,瞄準北漂女性群體生態的《北京女子圖鑑》毫不意外地引爆另一場話題互懟。

01

《北京女子圖鑑》引發海陸空多方觀點對撞

初代「大名女」劉曉慶曾說過這句名言: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

正像生活中事業有成的女性往往也會遭遇更多猜疑、揣測、污名化解讀一樣,戚薇飾演的小城女孩陳可在北京城的一路打拚歷程也引發了話題碰撞。

比如有人認為劇集細節不夠考究。期待月薪6000其實展現了陳可初來乍到的巨大落差、不適感。

文章截圖

也有人質疑,陳可一路走得太順利的,一直有貴人幫忙,存在一定主角光環。

微博截圖

還有網友認為,劇中陳可對名牌包的熱望有些刺眼,女主角有被物質裹挾的嫌疑。

文章截圖

不過,力挺《北京女子圖鑑》的聲音則從另外角度解讀了這個北漂女孩的上升途徑。

女作家閆紅將陳可類比了《北京愛情故事》中的沈冰。比起沈冰的被呵護被愛慕,凡事只能靠自己的陳可更加真實,也更代表了新時代女性應該有的形象。

閆紅文章截圖

女作家席越則對陳可依靠人脈,不斷實現升級的職場脈絡有著獨到見解:「那些認為在職場上得到幫助就不夠獨立的人,恰恰不懂得職場。」而選擇一位好的導師,其實是很多職場新人從菜鳥成長為精英的通路。

席越文章截圖

知乎網友「蔡要要」則認為,肯定會有人覺得陳可和自己的北漂經歷有差異,或者不夠深刻,但《北女》沒有讓女主的事業線一味突進,也有吃癟和苦楚,整體值得鼓勵。

知乎網友「蔡要要」帖文截圖

無論是力挺還是踩踏,雙方陣營都是各說各在理,論戰也從微博、朋友圈中的討論,逐漸蔓延到知乎、豆瓣、微信大號之間。

《北京女子圖鑑》能夠引發全民互懟,恰恰說明這部劇的價值觀碰撞已經切中了大多數人的精神痛點,其對人物的塑造、以及服化道置景等細節方面,深入到了真實生活的肌理中。

2

陳可能否為新時代「女性成長」代言?

《北京女子圖鑑》在前六集的故事中,到底密集拋出了多少熱點話題:

你見過哪些奇葩相親對象?

老家穩定過一生,還是放手一搏北漂追夢?

學習沒我好,能力沒我強,憑什麼混得比我好?

別人給你介紹什麼樣的工作,代表了你在別人心裡究竟幾斤幾兩;

中國式飯局,從來不是為了吃飯;

職場菜鳥的辦公室政治課;

跳槽面試不可不知的那些竅門;

外地人在大北京,就是要比別人更努力;

刷爆卡買包包,是傻還是精?

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事業心強的女性,男人會不會不喜歡?

口紅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可以說,《北京女子圖鑑》涉及了職場、婚姻、情感、女性成長、時尚、消費觀等諸多話題,高強度、快節奏的情節推進,信息量巨大的故事細節能夠讓絕大多數都市男女找到對號入座的空間,而不同人代入感程度的高低,也自然促成了「我的北漂生活可不是這樣的」或「這就是我的北漂故事」的涇渭分明。

在「大女主」題材國劇被各路白蓮花、瑪麗蘇等盛行人設強勢圈地後,固有的臉譜化模式也讓觀眾愈發感到審美疲勞,而「大女主」劇的露出量在2018年熒屏的走弱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題材正在走入瓶頸期。

不過《北京女子圖鑑》的橫空出世卻打破了「女性成長」這一主題的既定模式,既不是「傻白甜」的過度單純,也沒有「腹黑女」的陰險心機。

陳可更像你生活中一個真真切切的鄰桌女同事。她不會像中央空調一樣溫暖全辦公室,但當你穿新鞋磨破了後腳跟後,她也會遞給你一條救急創可貼。她也不會聖母一樣地幫你加班,好讓你與男友共度紀念日,但一起做項目時,她奮勇直衝、從不推諉扯皮。

不僅女主角陳可的人設,劇中所有人物、劇情的推進,都更大程度地貼近了現實生活。

比如在《北京女子圖鑑》的第一集末尾。深夜,拉著行李迷失街頭的陳可飢腸轆轆,路邊的玉米攤,2元一根的玉米香噴噴,但陳可口袋中只有一塊錢。看上去和藹熱情的攤販老大爺並沒有將玉米送給陳可,讓她感覺到「人間有真情」,而是收了一元錢,但掰了一半賣,公平合理。其潛台詞是:誰在北京打拚都不容易,深夜賣玉米的老大爺,也很在乎那一塊錢!

這一細節也構成了《北京女子圖鑑》的基調,北京是一個相對機會更豐富、更平等的城市,也許少了許多廉價的同情心讓這座城市略顯冷酷,但它同樣會對你的付出提供一個公平的回饋。這不是一部偶像劇,而是一部現實題材作品。

3

拿掉濾鏡 現實題材國劇去魅之路即刻啟程

《北京女子圖鑑》的互懟話題,為什麼會形成互懟空間?

可以看到,編劇在創作中已經在努力規避「三觀」方面的價值判斷了,但正是白描式的、不帶感情色彩的講述,更加直抵內心。

陳可到底要的是什麼?她到底是不是一個慾壑難填的女人?

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相貌清秀可愛的女大學生,不想與抖腿、吸煙、打通宵麻將,但家境殷實、工作穩定的相親男結婚生子,又有什麼不對呢?

而在大都市中打拚,物質的刺激激勵女主角工作更加努力。儘管你可以認為奢侈品包對當時的陳可來說,超越了她的消費能力。但一個人,靠自己的努力,一不偷、二不搶,任何的消費都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別人憑什麼強行置喙?

在陳可的上升過程中,她確實是一個慾望不止的小鎮青年,不過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陳可堅守住了底線和原則,也曾面臨誘惑,但最終還是「凡事都要靠自己」的穩定價值觀讓她始終沒有偏離正確軌道。

《北京女子圖鑑》也沒有迴避陳可「北漂十年」中走過的種種彎路,她也有頹廢、膨脹期,迷惑、猶疑期。無論職場和情感,她同樣犯過錯、犯過傻、栽過跟頭。10年後的陳可最後要漂向何方,仍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不確定恰恰構成了人生的千姿百態。而好的影視作品,應該少些濾鏡,盡量呈現複雜、多元的社會眾生相,提供反映當下中國人觀點碰撞,內心訴求的真實白描。

大城市固然繁花熱鬧,但小城生活也能自得其樂,這部戲本無意對比哪種選擇更好。而觀眾的指摘,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人生經歷、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有所感慨生髮。作為觀眾,還是應當盡量以抽離的態度看待故事、角色,其實這才是尊重每個人個體價值,既尊重自己,也理解他人的平常心。

無論日韓英美,畢竟講述了他國的故事,真正能夠與中國老百姓形成共情、共振的,還是國產劇。從國產劇的創作角度出發,陳可和《北京女子圖鑑》這種回歸人間的不完美表達,恰恰是國劇類型越來越豐富的表現,這波「現象級」互懟,也許會刺激國劇向更深層次邁進、發展。

(本文為推廣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來自敘利亞人的追問:假如真有化武,我們怎麼可能還站在這?
華夏幸福:有100個招商局長的地產商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