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中的槽點與亮點

《北京女子圖鑑》中的槽點與亮點

最近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鑑》可以說是一部久違的良心翻拍劇,沒有照搬日本原著,而是做了符合國情的修改,它迴避了以往國產劇過度的意淫和雞湯,從細節上還原北漂青年的艱辛,將北漂的真實部分展現了出來。

劇中拍出的細節場景是許多去北上廣深的奮鬥青年所曾經歷過的,因此似曾相識又扎心。同時 也是爭議不斷。

這部劇最有看頭的一點大概就是--真實, 它講述的北漂白領故事引發了姑娘們的集體共鳴,戚薇飾演的女主角陳可,是一個對大北京充滿著幻想的四川姑娘,畢業後想都不想就直奔北京找工作,這個北漂女孩,一個人在北京完成了從乖乖女進階到霸氣御姐,從職場菜鳥變身都市精英的蛻變。

有人批評這部劇中宣揚了庸俗、拜金、男權主義的價值觀,但小編覺得這些價值觀並不是這部電視所宣揚的,導演用寫實的手法表達出來,但並不是說導演認可這些觀念,他只是如實表現,審判的權利交給觀眾。

北漂的困窘,被上司給的別墅消彌?

也有人說它「偽現實」劇中2008年,陳可依大學畢業後來北京,此前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一面試就表示期望的月薪6000元。隨後處處求職碰壁,薪酬一降再降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後來更遭遇各種囧:被室友「性騷擾」,無處可去,男友打電話來要分手。雖然女主擺脫了以往影視劇徹底傻白甜的瑪麗蘇形象,但是,她仍然是一位開了「金手指」的玩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男同學幫她找的。她的第二份工作是新認識的吳昊在飯局後給介紹的。她住的別墅是再次跳槽後的上司顧總提供的。

但現實是那時北京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44715元,月平均工資大概3700元。女主屬於對市場缺乏了解,能力不夠,要求太高,與現實脫節,造成的種種痛苦。網友表示,劇情在融入現實上,也是下了功夫的。不少北漂為了能多省下1000塊,甚至日復一日地堅持每天早起兩個小時從通州、從五環外趕進城內上班。

之前,國產劇「偽現實主義」現象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意淫現實,屏蔽窮人」的做法正在普遍被用在光鮮亮麗的國產劇中。充斥著華服、跑車、奢侈品、高檔酒店等消費符號的都市劇,上演 「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北京女子圖鑑》被網友敏銳地意識到,後面開啟的或許仍是與理想無關的物化現實。

這究竟是女性主義,還是靠男人上位?

陳可依一到北京就毫無防備地與老同學同居一室,差點被對方猥褻。此時的女主更多地展現出善良柔弱的一面。在與大學初戀男友分手後,陳可依在職場和生活中先後與11位不同星座的男友邂逅。可惜他們的人設大都有不太令人喜歡的標籤,或猥瑣、或曖昧、或沒有野心、或企圖潛規則。而在換男友的過程中,女主角逐漸變得「成熟」起來,為了達成合作不惜扮可憐,演戲、說謊。這些男性形象的矮化設定令網友槽點滿滿。

劇中塑造各種男性存在的問題,意圖闡述女性的幸福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的拼搏之上,但是對女性自我的奮鬥拼搏展示不足,反而花大量的篇幅來展現陳可依與其他男性的關係,尤其陳可依的職場和人生進階都與這些男性密不可分。因此,有網友質疑,「這根本不是女性主義,完全是靠男人上位。」其實正因為有這些男人的出現,才能讓陳可一步步蛻變成霸氣御女,這也正是本劇的亮點。

就像劇中王佳佳說的那句「其實住哪不重要,重要的是除了這個門以外的世界」,她說出了住在潮濕地下室里但心懷夢想的奮鬥者的真實境況。沒上過大學的王佳佳在北京卻過得不錯,而她讓自己在殘酷的大都市生存下去的方法,則是廣交朋友,拓寬圈子。

通過朋友認識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關係圈:多個朋友多條路

認識了大老闆吳昊後,吳昊便把陳可叫到了飯局,讓陳可又學到了一課——懂得飯局文化才能融進北京圈子。

在各大佬領導組織的中年油膩飯局上,飯局不再是簡單吃飯的事,而是老闆們談生意攏資源,席間各式不動聲色的諂媚迎合,以及女孩們卯足了勁展示自我渴望攀上高枝的企圖。在她發現自己也只不過是賠了頓酒後,有了「當我鄙視別人的諂媚和熱絡,全程把別人當傻子看時,殊不知自己才是那個幼稚的傻瓜」這樣的想法。

隨著陳可依的心理變化,既看到了她的成長,也看到戳心的赤裸現實。然後她學會了在酒桌上如何優雅又不失禮儀的躲酒。

GIF

在面對和男領導一起出差,半夜接到電話要去他房間給他送煙這種隱形職場性騷擾的情況

陳可就這樣一步一步,小有心機卻又不失底線,知世故而選擇不知世故的避而不語。

逐漸習慣了北京的生活工作節奏,完成了自己在職場上從小白兔到能力者的初級進階。

業務水平越來越高,社會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陳可用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可以在北京獨立生活,還能追求更大的目標和夢想。

GIF

靠自己還是靠男人?

在北奔的路上,除了工作上的進階,陳可在北京奮鬥的一路上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們。

大學戀人的放手,讓剛到城市只見冷漠還未見光鮮的陳可沒了退縮回家的理由。

陳可在北京的第一位男朋友張超,是個精打細算的經濟適用男

男同學的「原形畢露」教會了陳可在這個看似閃光的城市裡,沒有什麼是免費,而你需要交換的,也不一定是錢。

吳總的闊綽讓陳可產生心動的錯覺,而他毫不掩飾的亮出底牌——有婦之夫,陳可便明白了真心交付也需要選擇。

懂得領導暗示的同事出一趟差回來就能升職加薪,陳可則堅持著媽媽在她來北京前給她的囑咐:一切要靠自己!

從公司前台到銷售,再到管理層,這些圍繞在陳可身邊的男性角色,也伴隨見證了她的成長。

你可以說陳可在靠自己的過程中,利用了所謂的性別優勢,其實就是在靠男人,但她又時時刻刻維護著自己的底線。

陳可有慾望,有野心,她對「爬上去」的嚮往是她與張超之間最大的鴻溝。慾望如潮水,無止境地拍打和塑造著迷茫的這個都市女孩。

但也是陳可選擇來北京拚命努力的最大理由:「如果想要過得舒服,何必來北京。」

沒有目標的是北漂,有目標的是北奔。『漂』是一種被動的狀態,與其說『北漂』,不如用『北奔』這個詞,『奔』的姿態代表了方向感。」而主人公陳可身上所傳遞出的勇往直前、勵志向上等品質,也符合了當下「北奔」女性的人生姿態,陳可更像是眾多「北奔」女性的集合。

很多和陳可一樣,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的女孩們,在北京這座城市裡,勇敢且肆意地向前奔跑。

由初到北京時稚嫩逐漸地一步步變得成熟、獨立,逐漸地向她想要的生活靠近的過程。

大都市蘊藏著無限的新機遇,也給女性的解放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旋舞在都市舞台的新女性們不僅和男性一道被捲入了慾望的漩渦,也面臨著傳統男性幾乎不曾面對的撕裂和困境——性騷擾、性別歧視、職場天花板以及工作與婚育之間的兩難選擇,劇中通過女主一路「升級打怪」、跌跌撞撞向上爬的方式告訴我們:每一種選擇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向左還是向右,繼續還是暫停永遠沒有標準答案,而慾望與困惑交織的撲朔迷離才是都市生活本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aili 的精彩文章:

三檔即將強勢回歸的綜藝
五部豆瓣高分片

TAG:Da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