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效師分享《湮滅》創作背景 如何打造變異怪熊?

特效師分享《湮滅》創作背景 如何打造變異怪熊?

「它們不是殺人機器,不是一門心思搞破壞,而是這些突變、物理變化都是強加在它們身上的,往往對自身的健康有直接影響」

在最初的劇本中,它被描述為是類似熊的生物,導演亞歷克斯·嘉蘭的真實意圖,則是想讓它長得像放大了無數倍的緩步類動物水熊蟲。

水熊體型極小,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的有1.4毫米,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身體表層覆蓋著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它們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蟑螂什麼的生存能力跟其一比不算什麼,可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在外太空生存,也可以在喜馬拉雅山脈、南極、深海等地方生存。

如果這個怪獸是這樣的形象,那顯然會更加怪異和神秘:巨大的體型,腫脹的身子,有8條腿,。

不過最後沒有成功,Whitehurst做的第一件事是模仿了半真熊半水熊的形象,之後嘗試做了野豬或其他一些可能在森林中發現的大型危險動物的樣子,最後還是覺得真熊的概念最好,其行動方式和創作理念相吻合,尤其是在站起來的時候,有一種很奇怪、不是人又有點像人的特性。

接著他們提出了突變引起疾病的想法,這也意味著其外形會發生明顯的物理變化。他們建議加一點片中人類角色Sheppard(圖娃·諾沃妮飾)的DNA進去,這在其外部形態也有體現,可能也有混之前一些人的DNA。有位藝術家在一個三維軟體中掃描了一個熊頭骨和一個人的頭骨,最終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他們在選熊的本體形象時選擇了北極熊,相對來說腿要長一點,身體也更加有流線型。

想法是:這個生物要麼臉部的肉全部萎縮,要麼在頭骨上只有一層薄薄的皮膚。團隊在收集信息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狒狒的形象,Whitehurst認為它患有脫髮症或白癜風,或者兩者都有——它皮膚斑駁,只有部分地方有皮毛覆蓋,但儘管如此看起來還是很健康,也有點奇怪和不舒服。

他們將這個靈感付諸於實踐,在皮膚上添加了很多斑紋,並嘗試在他們認為最能體現戲劇效果的地方增加皮毛——頭頂幾乎無毛,因為這樣看著很畸形,而在下顎底部添加了很多皮毛,當它攻擊了人類之後,就會有血順著毛滴下,更有視覺衝擊。

接著他們又添加了很多傷口,來顯示出它生病了。在做動畫測試的時候,Whitehurst建議將熊設計得有點跛足,暗示它非常不舒服。他們想要讓這個生物看起來非常可怕,也希望人們對它產生同情,「它是一隻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可憐動物,被帶到一個無法理解的世界,被無法理解的方式摧殘,顯然這是很痛苦的」。

他們想強調的一點是:它們不是殺人機器,不是一門心思搞破壞,而是這些突變、物理變化都是強加在它們身上的,往往對自身的健康有直接影響,希望這能激起觀眾的一些反應。

顯然實拍時是沒有一隻這樣的生物存在的,特效團隊創建了一個全尺寸的、電子可操控的頭部和頸部,用於片場拍攝,演員們會感受到物體和陰影的存在。團隊又用泡沫打造了全尺寸的剪影,供表演者穿上——一個很高大的體操運動員,他的手臂和腿上都有高蹺,四處走動進行動作和光捕捉。

(孟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傑傑的遊戲世界 的精彩文章:

DNF盧克怪物機制解析!不要再被罵了

TAG:傑傑的遊戲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