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與人的粗淺解讀——《命中注定的疾病》第一次讀書會有感

病與人的粗淺解讀——《命中注定的疾病》第一次讀書會有感

Heaven

 Solas

Ronan Hardiman 

00:00/04:10

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因美好而感動,因幸福而喜悅,因疾病而絕望。

提到「疾病」,我們每個人基本上可以用「談虎色變」來形容我們面對疾病的心境。人吃五穀雜糧,誰能不生病?當疾病突然來臨時,我們除了被疾病的名稱「嚇到」,隨後就是各種質疑:「為什麼生病的偏偏是我?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事情嗎?這個病是來懲罰我的嗎?為什麼那些犯了罪的人或者騙子反而活的健健康康的?為什麼上天如此對我?」......

面對疾病,我們多數人的關注點都在「病」上,我們極盡所能的通過各種渠道、方法要去找到致病的原因,找到「罪魁禍首」。當我們執著於對病因的探究時,不僅僅是我們人類「趨樂避苦」的習性所為,更重要的是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沒有人願意為自己生病這個事實「買單」!只要找到了病因,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宣稱:細菌、病毒才是真正的肇事者,而且非常肯定的是細菌、病毒無法為其罪行辯解,正是這種心態滋長了人們僅從表面去尋找病因,而往往忽視我們自身的問題。大家普遍認為病人和病人得的病並沒有關係,病人只是被細菌、病毒所侵襲,是疾病的受害者而已。

當我們將病與人分開來看待時,我們採取的措施就是針對疾病本身的對抗方式,我們順理成章的選擇抗生素應對疾病,因為抗生素能制服或者消滅細菌、病毒,正如其名「抗生」的感覺如同「對抗生命」一般。很顯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病人本身的生命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關照。所以這樣的治療方式只針對細菌、病毒本身,反而忽視了病人受損的身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疾病的產生一來有「外患」,比如病毒、細菌導致的感染等;二來也有「內憂」,即疾病依附的載體——我們的身體。外患,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防範方法或者措施避免干擾,而「內憂」有一部分是天生遺傳,也有一部分後天養育不當所致。

但從表面發掘的病因並不能解釋生病的真正原因,相反,我們需要更多的考慮在生病這件事情中非常重要的「人」的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整個疾病發生的過程中,人作為疾病的載體不僅受到自身、命運的影響還有環境的左右。在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通過一次次的疾病不斷提升我們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作為人,我們的一生其實不斷的在生病與修復之間搖擺著。既然生病是生而為人必然而然的過程,看來我們無法逃避,唯有正視疾病、認識疾病:知道生病的起因、生病的過程以及生病本身對我們生命上的真實意義。

面對疾病的態度,從人的角度,我們除了致力於康復自己,更重要的是思考疾病帶給我們的人生思考;疾病會幫助我們不斷的向內看,看自己、整合自我,找到致病的真實本源,才是疾病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益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智醫學 的精彩文章:

TAG:人智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