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什麼才是「生命」?病毒是生命嗎?DNA給出了答案

到底什麼才是「生命」?病毒是生命嗎?DNA給出了答案

區分一個物體是生物還是非生物,這事兒好像很簡單:房子、桌子、椅子、杯子,是非生物,人、寵物、花花草草,都是生物,前者沒有生命,後者有生命,涇渭分明。

不過接下來,我要講一個生物學上的故事,你會發現,有一種東西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

話說在1928年,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野口英世在西非研究黃熱病時不幸感染,病死他鄉。這位野口英世,曾經接連培養出引發梅毒、小兒麻痹症、狂犬病、黃熱病的病原體,不僅獲得了「病原體獵手」的稱號,更是人們眼中的未來諾貝爾獎得主。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卻死於自己的研究成果,實在令人惋惜。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野口去世後不久,他那些一度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竟被一一推翻。比如說,野口當年認為,細菌是導致狂犬病、黃熱病等疾病的元兇,然而,真正的病原體用當時的光學顯微鏡根本看不到,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野口所認為的細菌,那麼,這些神秘「殺手」究竟是什麼呢?

假如用今天的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野口當年採集的患者樣本,我們會清晰地看到,放大的畫面下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幾何美,有正多面體,有蠶繭般的螺旋,還有的像火星探測器。這些神秘的小東西,就是病毒,一種比細菌更微小的粒子。而且,同一種類型的病毒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外觀和個性都沒有任何差別。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為什麼每一種病毒會有N多個複製體呢?

電影《異性》大家都看過吧?其實病毒增殖的方式堪比異型。首先,病毒會想辦法附著在宿主細胞的表面,再把自己的遺傳物質也就是DNA注入細胞,這些DNA就像裝機說明書,包含了建造病毒的全部信息。病毒的DNA在宿主細胞里建立起生產線,利用各種資源製造出大量的「零件」,一旦組裝完成,新一批病毒就此誕生!很快,它們會衝出細胞,尋找下一個目標。

看到這,你大概也注意到了,病毒有一個超強特徵:自我複製能力。

20世紀的科學家們提出,生命是一套自我複製系統,如果說生命是一套自我複製系統,那病毒完全滿足這個條件,是不是就可以說,病毒也是有生命的呢?

不。我們知道,細菌跟我們人類,還有其他動物植物一樣,都是由細胞組成,而且是有生命體征的,可以呼吸、攝入營養、進行新陳代謝。但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也沒有任何的生命活動,更像是冷冰冰的機械部件。

如此說來,病毒似乎又沒有生命。

病毒這個東西,到底算不算生物呢?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到底如何界定呢?為了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

最後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絕美而簡單的結論——DNA呈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互補,可以相互複製,這就是生命的「自我複製」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的殘缺 的精彩文章:

TAG:生命的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