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美英法空襲敘利亞,你需要了解的七大問題

關於美英法空襲敘利亞,你需要了解的七大問題

HASSAN AMMAR/ASSOCIATED PRESS

倫敦——周六,美國聯同法國和英國,在黎明前對敘利亞進行了一連串空中打擊,以回應本月在大馬士革郊區杜馬發生的所謂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那裡是反對派的地盤。

這次空襲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複雜衝突之最新進展,其後果遠超敘利亞本身——還會將美國、伊朗、俄羅斯和歐洲其他地區包括在內。

以下是本次空襲及其後果的七個要點:

本次襲擊是猛烈的、有限度的。

美國及其盟友小心把握本次空襲的分寸,既要向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發出強有力的信息,又不能激起阿薩德最強大的兩位盟友——俄羅斯和伊朗的軍事反擊。

與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去年下令發動的那次空襲相比,周六的行動更加有力——這一次,目標不是一個,而是三個,需要的武器達兩倍之多。但只局限於一晚——至少目前如此;並且專門針對化武設施,避開了俄羅斯的士兵和軍事基地。

「目前這是一次性打擊,我相信它已經傳遞了十分強硬的信息來阻止他,防止他再這麼做,」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在談到阿薩德時說道,儘管特朗普表示可能還會有更多行動。「我們準備維持這一反應,」他說,直到敘利亞放棄使用化學武器。

美國選擇不再等待。

儘管一些事態發展表明可以推遲打擊行動,美國及其盟友還是繼續實施了空襲。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在Twitter上表示,該組織的檢查人員已在周六抵達敘利亞大馬士革,對本次發生在杜馬的襲擊展開調查。

馬蒂斯曾努力減緩軍事回應的進程,擔心導彈襲擊將引發俄羅斯、伊朗和西方之間更大範圍的衝突。

而關於時機,特朗普發出了混亂信號。周三,他在Twitter上警告俄羅斯,稱導彈「會來的,又好又新又智能」。但第二天,他又說:「從沒說過什麼時候會對敘利亞發動襲擊。可能很快,也可能不是很快!」

英國首相特麗莎·梅(Theresa May)在周六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次襲擊是「一件正確的事」,部分是出於確保襲擊執行者的「行動安全」。

阿薩德再受打擊。

本次空襲向阿薩德傳遞了明確信息,但是否會改變他的想法目前尚不清楚。由於有著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他仍然權力穩固。

自敘利亞內戰於七年多前開始以來,阿薩德基本上一直深陷困境。在這段時間裡,他應對過戰爭、空襲、制裁、伊斯蘭激進分子、各種反抗組織以及崩潰的經濟。

敘利亞的官方媒體報道稱許多導彈已被攔截,敘利亞的總統Twitter賬號也同時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阿薩德照常出現在了辦公室。

所稱事件未能得到獨立核實。

美國國會仍然處於分裂狀態。

華盛頓的反應依黨派涇渭分明,軍事打擊引起共和黨人讚揚,亦招致加州民主黨議員、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等民主黨人的批評。

「大馬士革屠夫今晚以殘酷的方式得到了兩個教訓,」阿肯色州共和党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旦美國打算對付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產生軍事優勢;還有,俄羅斯也無法保護其委託人不受美國威脅。」

弗吉尼亞州民主党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抱怨特朗普沒有向國會申請許可。他說,軍事打擊是「非法的——而且缺乏更大的戰略,是魯莽的做法。」

俄羅斯憤怒喊話。

周六,謝爾蓋·魯茨科伊上將在莫斯科俄羅斯國防部的通報會上。 PAVEL GOLOVKIN/ASSOCIATED PRESS

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並在襲擊發生前,發出了嚴厲警告。(在會上,安理會拒絕了俄羅斯關於譴責導彈襲擊的決議。)但周六俄羅斯反應的速度和口氣——強調此次襲擊沒有導致直接對抗,而且後果相當有限——表明克里姆林宮幾乎是鬆了一口氣。

據俄羅斯國家新聞媒體報道,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總統譴責導彈襲擊是「侵略主權國家的行為」,違背了《聯合國憲章》。

梅避免了一場國內衝突。

周六上午,英國首相特麗莎·梅在倫敦唐寧街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次對敘利亞發動的襲擊是「一件正確的事」。 POOL PHOTO BY SIMON DAWSON

梅說,她認為有必要發出關於使用化學武器的強烈信息,但她也有令人信服的外交和政治理由來支持美國,並儘快實施空襲。

英國與俄羅斯就前英國間諜謝爾蓋·V·斯克里帕爾(Sergei V. Skripal)及其女兒尤莉亞·S·斯克里帕爾(Yulia S. Skripal)在英國領土被下毒一事產生爭端,在這個過程中,英國獲得了美國的支持,現在它急欲對此做出回報。

梅在對敘利亞的空襲和斯克里帕爾父女被下毒這兩件事之間建立起明確的聯繫;此外,空襲發生在議員們休假歸來的兩天前,這個時機也令她從中受益。儘管她沒有義務與議會商討,但她可能覺得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空襲投票恐怕難以通過,她的前任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2013年就是這樣。

英國也希望證明自己身為特朗普盟友的作用,因為目前它的國際影響力因退出歐盟而受到質疑,而它也希望加強與美國的貿易關係。

對法國來說,化學武器越過了紅線。

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與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利在周六於巴黎同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總統召開緊急會議之後。馬克龍在擔任總統之初就明確表示過,使用化學武器是一條紅線。 POOL PHOTO BY MICHEL EULER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總統早已令法國為這一刻做好了準備:他曾討論過空襲的可能性,並在擔任總統之初就明確表示過,使用化學武器是一條紅線。

作者:MICHAEL WOLGELENTER

Stephen Castle自倫敦、Neil MacFarquhar自莫斯科、Alissa J. Rubin自巴黎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翻譯:Jowii、晉其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墓地價格比房價高數倍,活不起比死不起更可怕,誰在製造「墳地產」暴利?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