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是武林高手的寂寞絕學

道,是武林高手的寂寞絕學

【論道·言德】專欄

《道德經》,作為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中國文化名著,其中滲透的智慧,於千百年來,一直照亮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堪稱經典。

博雅理想國【論道·言德】專欄,邀請楊鵬老師,與你相約每周一的清晨,為你講解這本濃縮了智慧與內涵的經典著作。從《道德經》前20章的內容中,尋找關乎人生、成長、生活和工作的「道」。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

貳拾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飈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一章說的是真正得道之人,比如老子本人的處世態度和人生觀。

趣解「絕學無憂」

讀者需要了解的是什麼呢?

我且用現代人的話說說這一段話的感覺,當然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對譯啦,而是重在意思上的一致。

老子說:

人有了真正牛逼的學問,就沒有憂慮!換句話說,真正牛逼的學問是讓人沒有憂慮的學問!

你說世界上怎麼有那麼多無聊的學者,一天到晚糾結鬱悶,扯來扯去,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破事兒,弄得自己睡不好、吃不香,研究的都是類似於『恭敬』和』傲慢』有多大差別,』善良』和』邪惡』有多少差距。

我老早不就告訴他們了嗎,這些差異全是相對的,討論這些相對差異有什麼意義啊?

像這類學問,都不是絕學,都不是無憂的學問,而是矯情的學問。

絕學是把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而這類學問都是畫蛇添足、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的學問。

但是也要注意啊,不要因為有了絕學就什麼都不在乎,其實恰恰相反,我們有絕學的人都是一副敬天畏地的可憐相,因為『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我們比這個還謹慎呢,人們都不怕鄰居,我們連鄰居都怕,第十五章不是說了嘛,猶兮若畏四鄰,你們也別笑話我們膽小,我們這種人活的才久呢,呵呵。

敬畏你們懂不懂?!現代人都不懂了,不懂的死得早一些而已。

你看世界多麼廣闊啊!天地這麼大,真是什麼人都有,林子大了還什麼鳥都有呢。世界這麼大,我不想去看看,也知道我們絕學之士是極少數、極少數。

這也沒什麼奇怪,牛逼的人多了也就不牛逼了。據說牛逼的人在統計學裡,按照兩倍的標準方差來計算,不會超過2.5%。剩下的97.5%的人什麼樣呢?鬧鬧哄哄的,今天聚餐、明天聚會、後天K歌、大後天春遊,心都玩兒瘋了。

我自己獨處守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就像嬰兒那樣心神純凈,氣定神閑,精力充盈。我和那幫俗人真的搞不到一起去,所以牛逼的人少,也只能自己在那裡綻放了。

那句詩怎麼說的來著?什麼『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我實在沒法隱藏自己的牛逼啊!不不不,我不是張揚,我是說心裡話。

你看那些97.5%,天天在那裡顯擺自己多牛逼,房子多大,名牌多貴,車有多好;你看我啥也不圖、嘛也沒有,我是不是顯得很傻?你點什麼頭?點你個頭!我就知道你們不懂我的世界。哎,也沒有辦法,牛人總是這麼孤獨的。接著說罷。

老子擦乾嘴邊的唾沫,地上的就沒有理會了,喝了口水潤潤嗓子,接著說:

那些97.5%的人明白著呢,什麼都能講出是是非非、評個頭頭是道。

我們2.5%的道兄們就是說不明白,沒辦法,我們這裡所有的對立都能統一,也沒有好壞之別;

那97.5%啥都知道,眼光銳利,耳音靈敏,天下事沒有他們不知道的,

我們這2.5%的道友對這些都沒有去關注,沒辦法,我們沒工夫也沒興趣去留心那些無聊事情,

我們六識如一、心神融會,大道當前,感而遂通;道即我心,世界消融,真性現前:道心無邊若海,法性永恆無盡。

哎呀呀,我說這些你們沒有見「道」的人怎麼能理解呢?

我們得道的人和你們雖然住在一個世界上,但是眼睛裡看到的世界,和你們的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啊!

你們97.5%追求的是物質財富、權力地位、才藝技能,而我們中道之人,在你們眼中又臭又硬、又窮又傻,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是一類人嘛!

告訴你們,你們追求的那些,在我們眼中如同糞土。我們一生乃至永生,只追求一物,也只擁有一物,那就是『道』。」

世人眼中的「絕學」之人

絕學之士的生存狀態說完了,讀者是不是能理解呢?

不理解沒關係,想像一下也好。想像不出來也沒有關係,這種人剛剛說佔到2.5%的比例還是樂觀的,實際上一萬個人裡面恐怕也沒有一個。

我想一般的讀者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得道」的人這麼渾渾噩噩的狀態,怎麼能夠叫做「絕學」,大家印象中的絕學得是獨孤九劍那類,足以笑傲江湖的武功吧?

剛剛這種傢伙也就是清高而已,最多再加上一句自命不凡,有什麼武功?其實得道的人都是武功高手,只不過世人不知而已。

《史記》記載,老子退休後出國旅遊,欲出函谷關,守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知道有聖人要出關,果然見老子騎青牛而來,於是求老子留下內功秘籍,

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我們出國,沒有海關把我們攔下來寫書,夫何故?沒有功夫,哪裡有「紫氣東來」?!

「真三不朽」——王陽明

老子的年代距離我們太遠,我們來舉一個明代牛人的例子,說說絕學究竟是種什麼超級武功。

中國5000年歷史上,儒家對於最牛的人,有三個牛逼的最高標準,叫三不朽,分別是立功、立言、立德。

集三不朽於一身的人,叫做真三不朽。

中國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的人,自古以來只有兩個半人,兩個是孔子和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而諸葛亮、岳飛等人連半個都算不上。

前面說了不少孔子的言論和事迹,這裡就說說王陽明。此人武功蓋世,文膽超絕,獨創心學,深不可測。

他一生征戰無數,從未嘗敗績;據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一書中說:

明史記載,王守仁在軍中練氣,忽有所地,不禁發聲長嘯,十萬軍馬皆驚。

這是真的假的暫且不論,但有一件事情可是真的,那就是他內功確實深厚。

徐梵澄在《陸王學述》一書里說到王陽明在山上打坐,吩咐童子到山下去接客,人問你怎麼知道有客人來,王陽明說「山下氣息甚大」。王陽明就算不能聲震十里,聲聞十里總是能做到的,這份功夫不淺吧?

他的文學、哲學、軍事、政治成就本文就不說了,讀者有興趣可以查查,對他的研究文章可謂汗牛充棟,本文不再贅述。

從一個窮酸的儒士,成長為一位內功高深的武林高手,震古爍今的大聖人,王陽明靠的是什麼?和《道德經》同源的《易經》。

李贄在《陽明先生道學抄序》中說:「先生之書為足繼夫子之後,蓋逆知其從讀《易》來也。」

王陽明的詩中也多處提到「玩易」,如「瞑坐玩羲易」「玩易探玄微」「相攜玩羲易」「燈窗玩古易」等等,他在《傳習錄》中說:

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此知如何捉摸得?見得透時便是聖人。

大家看著眼熟嗎?這不就是《道德經》說的道嗎?

所以王陽明平時的做派,自然和常人不同。據說他行軍打仗的路上也在「致虛極、守靜篤」,人在馬背上賓士,目光不離馬頭三尺之外。

每天再忙,也要打坐修行。他提倡的「知行合一」,如果沒有平時的修為基礎,而是平日熱衷於酒肉聚會、放縱娛樂,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按照王陽明的說法,就是「良知就是獨知」時,靜夜慎獨做夠內聖功夫,才能超拔出眾人那平均態的心智。

靜功是動功的本錢,在紛擾混亂中,「不動心」;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隨境轉,不為氣亂。

是王陽明最終能建成事功的心訣。

這一段說的不就是「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嗎?

悟「道」非易事

修身、修心的事情放到後面再說,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妨打坐冥想,不過本文沒有奢望包羅一切,只希望讀過本文的讀者至少要知道,「絕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功夫修為,「絕學無憂」的人是多麼瀟洒超絕,知道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一些「絕學無憂」的牛人,在歷史的天空上寂寞傲嬌的閃亮著,照耀著、鼓勵著後學前行的道路。

當然,我們要承認,對於沒有基礎的讀者來說,了解什麼是「道」、什麼是「得道」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困難,對「道」的認知和體察,是學習道德經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善良的老子在寫《道德經》的時候,也知道大道玄妙,我們凡人難以體道,所以在文中反反覆復的、從不同的角度的來描述「道」是個什麼東西。

下一章,就是老子在第一章、第四章、第十四章之後,再一次描述「道」的本體,請看第二十一章:空即是色

請看下一章:空即是色。

【論道·言德】第21期:空即是色

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理想國 的精彩文章:

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改變內心,就能改變看到的世界

TAG:博雅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