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志和的《漁父》,二十七個字就是一幅畫

張志和的《漁父》,二十七個字就是一幅畫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肅宗時待詔翰林,做過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被貶,後絕意仕途。朝廷賜給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們配為夫婦,取名「漁童」「樵青」,自號為「煙波釣徒」,長期過著隱逸生活,徜徉於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他對文藝多所通曉,凡歌詞,書畫,擊鼓,吹笛,無不精通,善於汲取各方面的營養,化為己用,漁父詞,便是借鑒民歌的漁歌而成。

正是由於取自民間,這首詞的基調,以清新質樸見長,但另一方面,由於作者張志和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漁父,而是以煙波為寄託的文人式的釣徒,所以詞中除了具有民間文學的質樸清新之外,還融合著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潔的高情遠意。

儘管有人說,詩是時間的藝術,畫是空間的藝術,一動一靜,各有特點,然而他們卻又可以相通和相補。

蘇東坡說,王維作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正說明高明的詩人,善於在時間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點,描繪出空間中一霎那靜止的狀態,而高明的畫家也善於在暫時凝固的畫面中不著一筆,巧妙的傳寫出事物,靜止時,前前後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張志和是詞人,又是畫家,所以他對淡懷逸致的抒發,是詩畫相兼的。

漁父這首詞,不是訴諸直接詠懷,而是寄情於景,以畫入詞,通篇二十七字,寫了山,寫了水,寫了白鷺和肥魚,寫了斜風細雨,而寫了得悠遊自在的漁父。詩人籍漁父寄託自己的情懷,而漁父又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顯示了這一幅江南水鄉的漁歌圖。

這使我們想到古代文人畫的水墨暈染,特別是宋代大小米的那派,取自瀟湘奇觀的雲水煙樹的技法,為了矢意絕塵脫俗,所以作者特地給安排了這麼一個漁父,「襟度灑落,望之飄然。」而為了表現自己的率性歸真,寄情縹緲,則又把整個畫面構建為斜風細雨的審美內涵,歸於平淡二字。

其實張志和傳世的《漁父》詞一共有五首:

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乾,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掘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其他四首被這一首的光輝所掩,不那麼出名,但是這種格律在當時卻是非常流行,甚至流傳海外,唐穆宗時代日本嵯峨天皇就有五首仿作問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驢才子 的精彩文章:

詠春丁浩:我有99%的把握擊敗徐曉冬!網友:是用嘴打嗎?

TAG:驢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