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玉馬,彼此成就」——專訪「馬王」陳良

「我與玉馬,彼此成就」——專訪「馬王」陳良

蘇州市玉器商會浙江分會常務副會長

蘇州市玉雕大師

2013年作品《馬上翻身》獲子岡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銀獎

2014年作品《馬上封侯》獲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銀獎

2016年作品《飲水思源》獲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獎

2017年作品《馬上有福》獲浙江省珠寶玉石紫光杯金獎

2017年作品《騰》獲上海神工獎銀獎

2017年作品《馬上有福》獲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銀獎

2017年作品《盛世》獲獲子岡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銀獎

作品多以動物題材居多,雕馬為主,注重造型和手感,創作風格上著重考慮作品神韻和圓潤的手感。

陳 良 雕 馬

業界出名,人稱「馬王」

「馬王」的稱號可不是憑空而來的,對於馬,陳良如朋友般真誠相待,深入了解,逐漸交心。在他看來,面對這樣一個大自然的素材,你得先成就它,它才可能成就你。

琢玉二十年,或是緣分使然,偶得機會,與玉馬相遇,方知琢玉之樂趣,而得玉石生涯之方向。

其實人與玉石講究緣分,與玉雕題材更講究緣分。

陳良回憶自己與馬的緣分,這樣說道,「我自己是屬馬的,學徒時期雕刻的第一件作品也是馬,這份緣分真的很獨特。」在成立良玉坊玉雕工作室之初,陳良多雕刻花鳥件動物件,其中最多的為獸,馬偶爾雕刻,但不多;一日,一位玉雕界前輩來工作室交流探討,見陳良所雕玉馬,直言與眾不同,並提議其未來專攻馬這一題材。

陳良思索片刻,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首先自己喜歡雕刻動物,馬以其溫馴忠誠、剛健威嚴、高昂升騰、生生不息、熱情奔放等美好積極的寓意,自古以來,便成為世人廣泛運用的題材,關於馬的成語也是數不勝數,用到之時便可以信手拈來,盡情表現;其次,馬錶現形式多樣,雕刻設計元素較為廣泛,其可卧、可坐、可奔騰,可蹄鳴,宜靜宜動;

再次,馬擁有獸的那種野性,在玉雕技藝方面,陳良有此前做獸的基礎,如神態的表現、肌肉張力的表現等,但馬又不似獸般兇猛,更多的給人感覺是溫順,這也與當下提倡的社會和諧相符,符合大眾內心的審美需求。

初見陳良,其正專心雕刻唐馬。

陳良直言自己很喜歡唐馬,尤愛昭陵六駿。

漢朝與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這兩個時期的典型器物便是陶馬,其雖為葬器,可製作工藝卻一點也不含糊,表現出了特有的時代特徵和審美取向,對我而言,其中可借鑒的元素有很多。

漢人驍勇善戰,英勇威武,當時的馬既是農民勞作的生產工具又是戰爭期間的坐騎,漢人對馬非常崇拜,所以表現的漢馬多強悍、粗獷,以剛為主;唐代貞觀之治,社會穩定繁榮,此時人們表現的馬既優雅又安靜,以柔為主。昭陵六駿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造型古雅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每每欣賞,對我來說都受益匪淺。

一番關於漢馬唐馬的講述,可見陳良對玉馬研究的透徹細緻,從古至今,稱得上是考究派了。他熟悉歷代玉馬的造型,並加以參考,從中取捨不同元素,運用到自己的雕刻作品中去,同時又融入自身設計理念和現代大眾的審美。

「玉馬」是陳良玉雕生涯中的良師益友,豐富了他的玉雕知識,提升著他的玉雕技藝,使其不斷成長前行。在雕刻玉馬時,陳良盡量把馬最美的一面呈現給大家,不僅是馬的姿態,更是馬的精神,也算不辜負這麼好的題材。

陳良的圓雕馬,無論立卧翻滾,皆機敏靈活,精神飽滿。站立的馬,奔騰的馬,高大挺拔,英姿颯爽,肌肉緊繃,鬃毛飄揚;卧馬一般玉雕師不常表現,難度較大,但陳良也能將其雕琢地惟妙惟肖,卧這種姿態雖看著懶散,但在陳良刀下卻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的另一種姿態,既給人一種慢下來的舒適悠閑感,兼具奔騰馬的精神飽滿。

陳良說,「我與玉馬,可謂彼此成就。」

在2017蘇州玉石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上,陳良的作品《馬上有福》榮獲銀獎,同年,陳良被評為「蘇州市玉雕大師」,可謂實至名歸。

陳良的玉雕事業如他所雕「玉馬」般縱橫馳騁,蒸蒸日上,也希望「馬王」未來能帶給我們更多優秀的玉雕作品。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子岡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陸子岡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