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三界-凡仙、神

藝術三界-凡仙、神

藝術是藝術者的表現形式。藝術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和所要表達的情緒狀態,是藝術者所給予的。

藝術作品就像是我們平時的說話內容,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故作深沉,有的逢迎恭維,有的率真而為,全賴於藝術者。

所以儘管藝術作品琳琅滿目,但是其中高下是自現其中的。 那麼藝術的三大層次,或者說決定藝術作品水平的藝術者的三大層次是什麼?凡,仙,神。

凡事凡行

就像普通人,需要吃飯喝酒,這些是生而為人的基礎。那麼對於一個藝術家,過硬基礎技術就是生存基礎。

在中國傳統寓言和道教故事中,有很多凡人修行得到升仙之一說,也就是說,過硬的基礎技術除了是生存根本,更是飛升成仙的基礎。

所以我們一開始,先嘮嘮那些基礎的基礎。

那麼我認為這個基礎包括:工具的熟悉及恰當選擇、熟練使用;另一個基礎就是技巧的熟練和恰如其分的表現。那麼自古以來我們書畫工具,便是筆墨紙硯四寶。 此篇章主寫「筆與水墨」。

「筆」的選擇

毛筆的材料有鹿毛、豬毛、灌毛、熊毛、羊毛、兔毛、雞毛、黃鼠狼毛等等;根據毛的軟硬程度區分,又有軟毫(羊毛、雞毛等),硬毫(狼毛、灌毛、兔毛等)和兼毫(硬毫在內,軟毫包裹)之分。

軟毫,含水分多,落筆渾厚,特別適合水或雲煙霧靄這種具有漂浮感的大面積渲染著色。

硬毫,彈力較強,鋒利有力,因此非常適合畫剛健的東西,譬如蘭竹,山石等,且硬毫用於不透水的熟紙和熟絹,效果非常流暢挺拔。

兼毫,兼毫根據軟硬毫比例不同搭配,一般區分有紫(兔毛)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大、中、小白雲(中間是狼毫,外層是羊毫)等幾種類別。

但是總體而言,兼毫軟硬適中,能勾能染,是作為半工筆半寫意作畫的最好選擇。

而根據毫的長短,又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如果需要大面積潑墨或者拉很長的線條,長羊毫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能夠充分體現濃至淡,連綿不斷,水分均勻分布的效果。

在我國從古至今,關於毛筆好壞判斷,有著筆的【四德】,即[尖、齊、圓、健]。指的就是筆尖聚攏,末端要尖端,這樣作品的鋒棱易出,較易傳神;筆尖潤開後壓平,毫尖要求平齊,這樣作畫中便中無縫隙,有萬毫齊發之力量;筆毫圓滿如棗形,就是說毫毛要充足圓滿;最後健便是指筆腰的彈力,把筆毫重壓後提起,筆毫即刻恢復原樣,這樣的話,作品就不會出現拖泥帶水,鋒直而健。

因此藝術家不但需要選「好筆」,根據書畫的內容,畫幅的大小,紙的不同類別選擇合適的毛筆更是重要。這是書畫之基礎之基礎。

筆法--「骨法」

在書畫「六法」中,筆線稱為「骨法」。古語有云:「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因此,筆線就如人體的骨頭、風骨、骨氣,帶勁流暢和準確的筆線,就是支撐一副作品表現生命力的重要「骨架」。

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於本意,而歸乎用筆。」 。

中國山水畫中,骨法主要包括勾,皴,擦,染,點五種,加以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收鋒運筆之法,而運筆之法中又講究運筆的快慢(力量推進的急緩),提按(力量的輕重),轉折(力量的變化及轉向),拖筆等節奏的變換。

-:以筆法勾勒食物骨架,勾勒主要脈絡關係。

-:此法多用于山石樹的紋理。通過不同的點線面進一步描繪出對象的凹凸、剛柔、粗細、明暗、陰陽、遠近所帶出來的不同機理變化。

而皴法更隨著中國水墨山水畫的發展,發展出非常多不同的皴法,譬如披麻皴、斧劈皴、折帶皴、米點皴、雲頭皴、馬牙皴、拖泥帶水皴等,用以表達不同的山水情狀。在實際操作中,多種皴法同時使用更是常見。

-:擦而不見。意指用擦筆而不見筆跡,僅顯出墨的「松」與「毛」,彌補「勾」與「皴」表達的不足,增加過渡的墨跡,體現對象的平滑、粗糙厚重感。

-:用不同的淡墨大筆渲染出對象的陰陽明暗冷暖。增加黑白感。

-:點的橫豎堅圓表現,點出附在對象上的附屬物,譬如一些草苔,小植物,遠景的小樹等,讓整個畫面更真實和精神。

在唐朝之前,中國的山水畫僅以人物畫為背景勾勒而誕生,全是「空勾無皴」,到了唐代,山水畫因歷史文化的發展達到空前,到五代北宋期,皴法就誕生了。

因此骨法的發展是先人們長時間對於自然界山石水的觀察、體驗和累計,而總結出來表現山水紋理、質感、體面不同關係的造型手段,我們要珍惜更要發揚與創新。

水墨-水墨交融

墨的分類

墨按照製作原料的不同,分為油煙墨、松煙墨、青墨、茶墨、硃砂墨、彩色墨,在古代都是使用墨錠,近代因為科技的發展和為了方便使用,便有了液體墨汁。

墨有墨法。因中國山水畫有大量的留白,因此白與墨的強烈對比,白因墨而更白,墨因白而更顯。墨分六色濃、淡、干、濕、黑,是與水不同比例融合而得的。

墨功

墨之濃重以分物之陰陽、向背、明暗與剛柔。墨之於紙上,以「立」物之形狀。因此在中國水墨畫的教典中,有「墨法三要」一說,分別是破墨法,潑墨法,積墨法。

-破墨法:破壞原來的效果,以建立一個更好的效果。需要在原來墨跡將干未乾之際,以重破淡,以淡破重,以濕破干,以干破濕之法,讓畫面效果呈現出交融多變,生機之感。

-潑墨法:顯而易見,潑而成之。破墨以一次或者多次潑灑,畫面中的干、濕、濃、淡同時潑成,是典型的大寫意之墨法。此法隨意性極強,因此靈動性極高,破除刻板獃滯之隨心隨意之作。但是對行筆的準確性要求也極高。

-積墨法:此法古人多用之。多層墨的堆積、漬染的厚重表現,先淡後濃或先濃後淡都可以,但是與破墨法不一樣,必須待前一層墨干透後才能進行。積墨法對於藝術家對作品整體步驟和效果的把握技術很高,否則容易出現雜亂無章,厚而塞,多而亂的殘筆。

水墨陰陽

水與墨的融合,就像八卦的陰陽魚,融合過程中不斷的旋轉追逐交融,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活,成就了水墨畫的靈氣。

因此水的使用從古至今都尤為講究。

揚州八怪李鱓曾言:「水為筆墨之介紹,用之得法及凝於神」;明代唐寅的《珊瑚網引》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畫破墨不宜用井水,性冷凝故也。溫湯或河水皆可。」。

為了強化水的獨特性,古時便有在水墨中加入某種特殊的介質,以增強或抑制水墨的交融,從而達到獨特的筆墨效果。如徐青藤的大寫意花鳥,多在墨水中加膠。今人研究所加之介質有更多的選擇:輕膠,鹽,礬等等。不同的介質會導致水墨在作用於宣紙時候所產生的筆墨效果的不同。

水法

近現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對「水法」與「墨法」融匯的研究上有了獨特的見解,大概有以下幾種:水調墨,水帶墨,水破墨,漬水,潑水,輔水,沖水,點水,水拓法。

- 水調墨。研墨或者墨水需要用不同比例的水稀釋,達到焦,濃,重,淡,清五彩,五彩又根據水不同的稀釋比例又分為干、濕、濃、淡變化。

- 水帶墨。這是花鳥畫常用之法。在創作之前,使筆充分蘸水到達飽和,再蘸墨。水帶墨的最大特點就是紙上會表現出濃淡自然的效果,齊白石老人家有名的「蝦」便使用此法。

- 水破墨。簡而易見,就是先落墨紙上,然後以包含水分的筆破之。這種水墨法會使紙上留有墨跡,同時又顯出水暈的效果。人們以墨色畫荷葉,很容易出現筆掃痕(飛白),若用水及時破之,則會出現水氣淋漓的效果。

- 漬水。有清水漬,墨水漬,礬水漬,粉水漬,醋水漬,豆漿水漬,助劑水漬等。是通過不同的介質沖畫所產生的不同效果。清水漬化墨均勻,醋水漬化墨毛茸茸,但是沖畫次數不宜過多,否則畫面容易產生臟膩感。

- 潑水。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操作方法就是待畫面墨色干到80~90%以後,用清水潑之,遇水墨色就會暈開,產生一種霧化的感覺。

- 輔水。為了使作品更調和,會在一副將要完成的作品上,鋪上一層水,這種水法多用于山水畫,以達到畫面統一的整體效果。

- 沖水。與潑水相似,但是不一樣的是,沖水使用的是宿墨。此方法的使用也需要待畫面墨色干至80~90%左右才能達到沖畫效果。此法清代已經使用。目的還是為求得畫面的統一。

- 點水。與水破墨操作的先後步驟剛好相反,點水是先在紙上灑上疏密不等的水滴,然後進行創作,讓畫面有露水霧氣的感覺。此法多用於花鳥畫得細微描繪。已經灑上水滴的地方墨色不易進入,二者慢慢滲透,漸漸形成了自然的霧氣露水感覺。

-水拓法。此方法在裝滿清水的容器里,點入墨或色,使其隨水流動的過程中,形成紋路,畫家就根據畫面的需要,把宣紙鋪於水上,通過宣紙吸附,就可以留住水痕墨痕和色痕,完成創作。

- 積水法。就是讓墨儘快幹掉,然後在上重複渲染,產生斑駁重疊的效果。 中華文化「尚水」,「擇窪而居,萬物莫有比其位者,以成大河」「持清以澤其生靈也」。水與墨的遇見與融合,正是體現了華夏文化內斂沉穩之大氣,自損而得長久之大智慧。

選紙--宣紙

宣紙產生於中國安徽涇縣境內(古時屬於宣州府),因此被稱為宣紙。宣紙的老祖宗其實是竹簡與帛書,再後來隋唐代紙業發展迅猛,麻紙和皮紙就是宣紙的前身。

宣紙包括了生宣和熟宣。我年少時不懂事,宣紙分生宣和熟宣,當時只是糊塗以為從「生」與「熟」兩字的不同上去區分,以為熟宣就是煮出來的,生宣則沒有。

其實不然,他們真正的區別是,熟宣是在生宣上用礬水加工而得,因此熟宣弱化了洇化性和吸水性,而且因為礬水的作用,熟宣的手感更細膩,適合工筆畫及楷書隸書。

而生宣的原材料的粗糙,後期又沒有如熟宣一樣使用礬水加工,因此表面粗糙,但是保持了很強的洇化性和吸水性,容易使墨滲透和散開。因此生宣更適合描繪寫意畫,由於洇透性強,畫面豐滿洒脫。

中國宣紙品質很好,柔軟棉韌,有著千年不腐「千年壽紙」美稱。

宣紙使用小偏門

在紙的使用技巧上,有些藝術家會故意把紙抓皺攤平後再作畫,由於紙面的凹凸不平,導致筆鋒所過之處,凹凸著墨效果深淺不一,達到了特殊的筆畫肌理感。

更有些是故意在紙上燒出幾個小窟窿,再濺上幾潑墨,讓畫面呈現狼狽之感,再進行畫面的創作。

還有些做法是使用疊紙書畫,這樣一筆落,便讓底面兩層紙所呈現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硯台如我們把玩的木珠子,是需要養的。最好的養法就是「水養」,不用之時讓硯台浸泡在水中,這樣可以讓石質更加的滋潤。

而硯台上盡量要避免「留宿墨」,宿墨會因為墨的膠性會影響到硯台。 現在為了方便使用,已經有很多現成磨好的墨汁,但是對一些對藝術有更細膩更高追求的藝術家,他們還是會選擇墨塊自研墨。

選擇墨錠自研,原因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一方面墨汁在生產後為了長時間保存,必然增加防止沉澱和腐敗的電解質和防腐劑,某種程度來說這種添加之物會對作品的表現有一定的影響。

選擇自研墨,墨錠不需要添加電解質和防腐劑,藝術家可以根據作畫內容,自選不同材料的墨錠,控制水源,通過研墨時間、手法和力量,控制墨粉的細膩程度。

更重要的一點是,研墨雖然耗時很長,可以說是作畫前的熱身,就如運動員在進行100米競速之前提前熱身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藝術家通過研墨過程,為的是能更好的調整自身身心,以達到作畫時心無雜念之情狀,讓作品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實上述的水法、墨法、骨法都是書畫之基礎技法之部分。我們參考南朝齊畫家謝赫提出書畫六法,六法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骨法用筆我們已經了解過了, 應物象形對藝術家的作畫立意和精神表達有強烈的要求,而氣韻生動這是具有極高的藝術性,都並非普通技能所能達,這兩點會更接近我們後面要討論的第二和第三層次。

因此我們此處只討論除此三點之外的其餘三點。

- 隨類賦彩:

就是關於繪畫對象所體現出來的顏色,特徵,通過色彩表現出來。「類」,同類之物所體現出來的情狀是相似的,因隨物的固有色賦予色彩以表現。

- 經營位置:

即繪畫的構圖和位置的體現。國外文藝復興後,隨著技術的發展,發現了非常有名的「透視法」,包括「焦點透視」「光學的線性透視」及「藝術解剖學」。這無疑都是為了確定平面三維空間的元素分布。

因此你會發現國外的油畫具有非常強烈的真實空間感。

但是中國位置的「經營」之法,並非如國外一般確定人與物的軸線,依「從近到遠,由大變小」的原則排列。

他的「經營」是隨著藝術家的精心布置組織,機動巧妙的運用散點透視布置而成。「經營」不僅僅是臨摹他們在現實世界的位置關係,更是表現山水之間的互相給予的交織張力所產生的「關係空間」,為的是讓彼此踏入彼與此的關係中,要體現的是一種「空間關係」,而非西方的「均質空間」。

藝術大拿大衛霍克尼曾多次說過,他對透視/空間深入,是與曾經看了一幅中國的長卷有關,總結一下就是:他說 「我從未見過如此偉大的透視,中國捲軸是活的,我們可以在畫面里自由地翱翔!」。

那麼他看到的是什麼呢? 一個90英尺長的捲軸。

90英尺長的捲軸裡面有至少3000人,各式各樣。我們知道,捲軸是一部分一部分展現的,不斷的轉動,因此似乎沒有邊緣,底邊就是你,上緣是天空。我們怎麼能更好的理解這種感覺?用書和書頁對比就容易理解了。

這種無邊際的視覺感在書上是看不到的,因為書頁里有翻轉,是沒有延伸性,視點範圍窄。 捲軸隨著鏡頭的移動,人的視點不斷的變化 ,其實中國人在11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擯棄了「滅點」的觀念,因為滅點,意味著你作為觀眾的「不在場」,「不在動」,如果不動,就某種程度上,你就是死的。

故,我們東方的透視和西方確實不同,但並非我們搞不明西方的透視,而是我們的文化和藝術表現手法不一樣。

藝術市場上有很多國人拿著國外標準空間透視法,批評中國畫沒有合理的空間構圖理論,其實是沒有搞懂中國畫所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

- 傳移模寫:

簡單來說就是臨摹。中國最有名的山水花鳥寫意畫譜《芥子園畫譜》是每一個剛出道的藝術家都要臨摹學習的畫譜作品。

我國著名的齊白石老人在剛出道之時,亦常常臨摹此畫譜的畫作進行學習。臨摹若僅僅是臨摹,那麼練就的就是手法技法,但是作為年輕藝術家,我們不僅僅要臨摹技巧,更要從臨摹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大家的風骨氣節與修為。

藝術家的每一筆每一畫看似隨意,卻是技藝日積月累的苦練之果。但是工具熟練使用和技藝嫻熟只能把作品足夠精美的呈現,卻僅僅是技藝,是任何人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的吃飽穿暖的需求。

而要成為真正的藝術家,藝術家本身和藝術家的作品不應長時間徘徊在此狀態,需要找到圈的突破口,得到提升——飛仙。

分享是最廉價的成長成本,如果喜歡,歡迎轉載

清心月

讓藝術變成一種平民消費

平民藝術傳播第一人

藝術與營銷傳播第一人

歡迎關注

(部分照片和內容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心月 的精彩文章:

誰將繼承史蒂芬.霍金?
豬都成畢加索了,你還等什麼?

TAG:清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