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隱私安全難道只能靠監管嗎?

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隱私安全難道只能靠監管嗎?

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隱私安全難道只能靠監管嗎?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60年前狄更斯的這句話如今越來越被人認可。在互聯網時代,當人們享受著大數據讀心術的便利時,就不得不承擔信息泄露,數據被濫用的隱患。

日前Facebook用戶數據遭泄露,創始人扎克伯格連續兩天被美國國會「審訊」。互聯網上掀起「刪除Facebook賬戶」熱潮,抗議者舉著創始人扎克伯格的人形牌,在眾議院外憤怒示威,又一次將隱私保護推到了風口浪尖,在數據為王的時代主題下,如何真正保護隱私,是當今乃至未來最主要的議題。

Facebook數據門引發全球隱私危機

「從2006年你到國會道歉,為什麼你今天還在道歉?」

「我是不是要給你錢,你才能不泄露我的個人信息?」

「你知道你的用戶協議爛透了嗎?」

美國東部時間4月10日下午2點15分,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克正在接受美國國會44名參議員一連串尖銳拷問。

34歲的小扎一改平時穿的灰色t恤和牛仔裝,換上深藍色西裝和淺藍色領帶,收起了一貫的笑容,鄭重而嚴肅的參加他人生中首次國會聽證,但即便如此,關於壟斷、個人隱私、以及免費等關鍵問題,依然缺乏更加有信服力的答案。

這樣的結果並非意料之外,以數據為核心的公司,數據必然是其主要的盈利點,放棄數據利用無異於紙上談兵。這也揭露了一個IT界的潛規則:在用戶未知情的情況下,互聯網公司收集了很多用戶數據,為最大化其商業價值,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把數據分享給第三方,最通常的情況就是用來投放廣告,這幾乎成為行業慣例。Facebook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數據醜聞使Facebook市值蒸發超過五百億美元,甚至提出了一個曾經不可想像的問題:扎克伯格是否應該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它也重新點燃了人們對Facebook、對世界隱私、公民言論和國內機構影響的長期擔憂,大數據已經變成了懸在大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國內對隱私保護的渴求更為急迫

在國外引起軒然大波的隱私事件,在國內卻早已習以為常。今年支付寶年度賬單悄無聲息的就默認允許支付寶收集用戶信息,甚至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最近,攜程、滴滴等互聯網公司相繼被爆出他們利用掌握的大數據殺熟,對用戶進行差別定價,越是忠實的用戶,被坑得越厲害。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對於隱私泄露的擔憂,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顯得更後知後覺一些。百度CEO李彥宏就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日益嚴重的隱私危機,使得中國比海外更為渴求、更為緊迫地尋求保護隱私之路

加強監管、行業自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隱私泄露

從目前來看,面對這樣的社會現狀,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是如今所採用的主要手段。

加強監管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且不說在大數據飛速爆發的時代,監管的力度根本難以跟上數據擴展的速度,就算可以制定足夠完善的法律來限制泄密,卻極大的束縛了自由的空間,提高了入局的門檻。

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就坦誠地表示:「總的來說,當你增加更多公司需要遵守的規則時,像我們這樣的大公司仍然有資源可做,但會傷害到小型初創公司。」監管這個原本為維護公平的初衷,卻很容易變成產生壟斷的利刃。

行業自律更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雖然各個大佬紛紛站台亮相表示要加強自身監督,但以此為盈利支撐點的商業模式,自我削減的監督無異於與虎謀皮。

DCC通過區塊鏈技術提供新思路

如何根本解決數據壟斷,真正保障用戶隱私,成為各界人士苦苦思索的問題。

通過代碼的完善來保障用戶數據安全是不成立的,因為但凡代碼總會存在漏洞,就有被泄露和被黑客攻擊的風險,這是不可能被根除的。

好在上帝關上了一扇門時,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擁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點對點傳輸的區塊鏈技術為此帶來了新的思路。區塊鏈因其分散式儲存的特性,數據被泄露和攻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除非掌握全網50%以上的算力,這個難度與大海撈針無異。

區塊鏈擘畫了一幅完美的藍圖,但真正落地卻面臨著很多實際的挑戰。不過幸運的是,和Facebook聽證會同一時間,在美國的另一端的舊金山朗迪峰會上,分散式銀行公鏈DCC創始人朱晟卿(Stewie Zhu)首次分享了區塊鏈技術的全新應用:分散式銀行公鏈DCC在金融領域有效的解決了中心化機構壟斷的高交易成本與用戶隱私的隨意泄露等弊端,並成功落地,為全行業解決隱私問題提供了卓有價值的借鑒,獲得美國ABC電視台、華爾街日報、SMG、Sinovision等知名海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DCC將數據控制權還給個人 破除隱私泄露危機

DCC最重要的一個價值體現在它所構建的高度安全的隱私保障系統,將財務記錄和私人數據的控制權交還給個人。

DCC認為,個人原始信息和非脫敏數據不應被第三方機構所緩存,個人的數據保存在用戶處是最為合理的方式。

它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一套具有極高安全性的用戶賬戶標識體系,通過公私鑰對的方式生成地址,傳遞的數據通過加密通道點對點的傳輸給數據接收方,只有數據接收方可以對數據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後數據接收方不保留任何數據,通過不泄露信息本身的情況下,證明數據的真實性和所有權完成業務需求。

具體來說,在分散式銀行的公鏈上,將由有資金需求的個人寫入自己的數據,這些信用數據通過專業的審核公司審核通過後,數據的摘要上傳到區塊鏈條上,並關聯至用戶的DCCID,這個DCCID地址包括用戶的真實姓名,銀行記錄,財產分析,資產和負債的歷史記錄以及信用記錄等,並通過加密的方式進行不可篡改的存儲。之後,在個人需要借款時,通過私鑰簽名將數據報告一對一地傳送給對應的貸款機構,貸款機構將收到的報告摘要和DCC上記錄的摘要進行比對便可驗證報告的真偽,隨後便可根據借款人的信用評價報告來確定放款額及利率,從而達成點對點快速交易。

DCC去中心化體系 打破壟斷

DCC的分散式銀行公鏈不僅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有獨到的優勢,它還構建了一個完全公開透明的生態系統。

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技術,DCC讓起到監督作用的對象由傳統的中心壟斷機構變為一個個獨立的兩兩合作個體,在借貸的整個過程中,各參與者的職責和分工更加清晰,通過提供自己的貢獻獲得收益,而把原來屬於傳統金融中介平台的收益分配給了各個參與者。在一個真正的點對點平台上將眾多金融服務提供商聯繫在一起,讓放款人和借款人、企業和個人之間、跨地區和跨行業的金融交易成為可能。

DCC通過區塊鏈平台為各參與者提供可以自運轉的生態體系,在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減少傳統銀行的支配地位和牟取暴利、消除銀行對私人數據的壟斷、降低成本、提高數據驗證的效率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後互聯網時代的主旋律在數據保護上奏起,此次Facebook所面臨的巨大危機也預示了對隱私的保護必將是未來時代的最強音,分散式銀行公鏈DCC以全新的方式開創了對隱私保護、數據公平的範例,它的嘗試或將成為撬動整個社會數據變革的一根槓桿,也將成為驅動互聯網金融實現全球化普惠金融的重要驅動力。

轉載請註明出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泡網科技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打造技術與商業的閉環 把數據搞「活」
誰來終結紮克伯格們締造的「裸奔時代」

TAG:泡泡網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