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學中藥——升麻

重新學中藥——升麻

升麻為毛茛科植物的乾燥根莖,其植物資源豐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山坡、草叢、道旁,隨處可見。

(圖片來自網路)

《本草經集注》云:甘、苦,平、微寒,無毒。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溫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長年。

(圖片來自大家中醫APP)

《中藥學》升麻,辛、甘,微寒。歸肺、脾、大腸、胃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應用:1.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2.熱毒所致的多種病證;3.中氣虛弱或氣虛下陷的短氣、乏力、臟器脫垂等。

關於升麻其效用,可以概括為兩個,一個是解毒,一個是升提。從李東垣《脾胃論》中兩張方子分別來看,一個是昇陽散火湯,一個是補中益氣湯,這兩張方子可以說是知名度相當高了。

昇陽散火湯:「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痹熱,骨髓中熱,發困,熱如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郁則發之。」吳錕評曰:「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葛根,皆辛溫風葯,以鼓動少陽生氣。清陽既出上竅,則濁陰自歸下竅,而食物傳化,自無抑遏之患。芍藥味酸,能瀉土中之木。人蔘味甘,能補中州之氣。生甘草能瀉鬱火於脾,從而炙之,則健脾胃而和中矣。」

後人在此方基礎上化裁加減為多方,治療火郁之證,或胃痛者如清胃散,痘疹之升麻葛根湯,痄腮丹毒之普濟消毒飲等。

補中益氣湯:(原《脾胃論》中一段論述頗為繁複,今引柯韻伯言)李杲知其為勞倦傷脾,谷氣不勝陽氣,下陷陰中而發熱,制補中益氣之法。謂風寒外傷其形,為有餘;脾胃內傷其氣,為不足。遵『內經』勞者溫之,損者益之之義,大忌苦寒之葯,選用甘溫之品升其陽,以達陽春升生之令。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護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蔘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此三味,除煩熱之聖葯也。佐白朮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氣亂於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且以散諸甘葯之滯。胃中清氣下陷,用升麻,柴胡氣之輕而味之薄者,引胃氣以上騰,復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長之令矣。補中之劑,得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培,此用藥有相須之妙。是方也,用以補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補心,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也。亦可以補肝木,郁則達之也。

補中益氣湯是現在內外婦兒骨傷各科常用之方,效驗非常,在我腫瘤科常以此方加減治療化療後骨髓抑制患者。

此二方追根溯源,醫聖仲景已有論述,正是金匱要略中的升麻鱉甲湯和傷寒論中的麻黃升麻湯。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此為陽郁成毒。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此為清上溫下,從陰引陽。

到這裡,升麻的解毒與升提的功效其實就可以合二為一了,《易·繫辭上》中的「引而伸之」用來形容升麻頗為恰當。

徐靈胎《藥性切用》載:「生用表散風邪,升散火郁;炒用能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葯上行,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頗有臨床意義。

朱良春先生則認為升麻量少主升清陽;量大則起解毒作用;以升麻配蒼朮主治內臟下垂;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升麻配葛根能治肝病,可降轉氨酶。

現代藥理研究:升麻水提取物注射於動物有降壓、抑制心肌、減慢心率的作用.能加強心跳振幅而不影響其節律.試管內升麻提取物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對皮膚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升麻水提取物有鎮靜作用,在小白鼠實驗中可以對抗樟腦或士的寧引起的驚厥.興對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亦有鎮靜作用解熱降溫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拾枚 的精彩文章:

重新學中藥——貝母

TAG:杏林拾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