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主要國家新興領域安全戰略態勢分析

世界主要國家新興領域安全戰略態勢分析

來源:祖國雜誌

作者:高東廣,著名軍事戰略專家

太空、遠海、網路、極地、人工智慧等領域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傳統國家安全的「領域」與「利益」大大拓展。博弈與角逐的戰場已經向著新興領域延伸。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佔有新興領域戰略高地,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明爭暗鬥。美國一些專家提出了「全球公域」的概念,掀起了新一輪全球公域「圈地運動」,其霸權行徑昭然若揭。美國把全球公共區域或空間,當作其21世紀安全戰略的重中之重,悄然把軍事力量部署在這一領域。英、法、日、俄、印等國也紛紛效仿美國,紛紛把佔據新興領域戰略高地,作為贏得未來戰爭主動權的關鍵。可見,新興領域的軍事角逐將一浪高過一浪,全新的戰爭模式將展現給世人。

1

太空作為贏得未來戰爭優勢的戰略高點,成為大國激烈博弈的新舞台

在陸、海、空、天、電、網多個作戰維度中,誰控制了太空,誰就能佔據多維作戰空間制高點,就可牢牢把握感知、認知、決策優勢。美國等發達國家竭力為本國爭奪太空創造條件。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反導、登月及火星探索層出不窮。研發太空「利器」、鍛造太空「精兵」,構建軍事航天力量體系。太空領域成為各國爭奪全球優勢的戰略高點。

一是不斷推出並完善太空戰略。2011年出台《國家安全太空戰略》,明確了國家安全太空戰略目標任務。美國防部近期推出的《2018年國防戰略摘要一一加強美軍的競爭優勢》中明確美國戰略環境:面臨一個日益複雜的全球安全環境,技術快速發展、戰爭性質不斷改變。其核心要義就是展示在太空等新興領域全面領跑世界的野心。俄羅斯2016年批准了《2016—2025年聯邦航天計劃》,對俄羅斯國家航天發展軍事目標與任務進行了全新規劃。

二是緊鑼密鼓組織太空技術研發。美國通過國防部航空航天局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展研發,推出的衛星網路技術、可重複使用運載器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技術,以及動能反衛技術等世界領先。印度返回式太空艙和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成功,向世人表明積極發展太空技術的態勢。

三是太空作戰力量已成功運用到實戰。早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就動用了預警衛星、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等70多顆衛星,為多國部隊提供偵察預警、指揮通信、導航定位等作戰保障,極大提升了聯合作戰效能。之後,在美軍主導的數場局部戰爭中,美太空部隊都成功向作戰部隊提供「精準」信息保障,使作戰「高效」而「精準」。近期,俄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中充分運用太空力量,先後動用測繪衛星、信號中繼衛星、電子竊聽衛星等10顆新型衛星,組成多任務衛星群,進行目標識別、戰場測繪、信息收集和指揮通信,為俄軍和敘政府軍提供情報支持,戰場效果不菲。

四是不斷強化太空作戰力量建設。美國2002年將航天司令部併入戰略司令部,並以空軍為主發展太空作戰力量,修改太空作戰條令,加速研製對地和反衛星武器。美軍已具備了太空攻防能力;俄羅斯致力太空復興,2015年將空軍與空天防禦軍合併為空天軍。把戰略性空天戰役作為未來空天作戰的主要樣式;英、法、日、印等國都在打造本國「天軍」。可見,太空突擊、太空封鎖,在未來戰場上將會不斷湧現。

五是強化太空新型力量實戰化訓練。美國積極推進太空力量軍事演練,以加快生成和提高新質作戰能力。美軍在太空領域已先後組織8次「施里弗」太空作戰計算機模擬演習,旨在探索太空作戰理論,檢驗指控系統、航天系統及地面系統的運行狀況,進一步提高美軍太空作戰力量的監控、預警、指揮、支援等能力。

2

深海開發作為贏得未來戰爭優勢的戰略基點,成為各國明爭暗鬥的新焦點

眾所周知,海洋是世界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深海油氣資源、可燃冰、砂礦等等,儲量之大遠超當今人類需求。從而引發各國不斷上演「藍色圈地」運動。島嶼歸屬、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劃定、海底資源的爭奪,特別是對深海資源的競爭成為新焦點。

一是適時調整並完善海洋戰略與政策。美國每年新版《國防戰略》都要涉及深海戰略;俄羅斯政府制定了新版《海洋學說》《俄羅斯聯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等,不僅涉及對內的海洋開發,同時也特彆強調包括深海在內的對外海洋戰略。

二是研發深海設備與創建深海部隊。美軍現有「滑行者」、「奧德賽」等多類型自主潛航器,並計划到2020年前後建成一支新型水下無人作戰部隊;俄羅斯非常重視深海力量建設,正在研發水下飛行器、無人潛航器以及深海作戰基地。

三是不斷研發創新深海技術。美、俄、德、英、日等國都高度重視發展深海浮標和潛標技術、深海載荷技術、海洋遙感技術、水下網路技術、水下精確定位技術,以及無人和有人潛航器技術等。

四是強化信息融合能力提高海上作戰能力。2018年1月22日,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在其網站上發表了布萊恩的文章《海軍作戰系統的未來》,稱美海軍2017年發布的「未來水面作戰」項目包括各型有人艦艇、無人水面艇,以及將上述平台聯繫在一起的新概念指揮控制系統。無論是水面任務群、打擊群還是艦隊,使所有參與作戰平台都使用具有網路共享的通用數據採集程序,從而對敵我態勢形成綜合評估。

3

網路空間作為贏得未來戰爭優勢的戰略熱點,成為全球激烈競爭的新空間

信息網路技術催生了人類活動新的空間--網路空間。而網路空間直接關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等系統正常運轉。網路領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軍事角逐的新空間。

一是西方軍事強國都有國家網路戰略、網路領導機構和網路部隊。美軍於2002年建立了世界首支網路部隊,2009年成立網路戰司令部,並建有133支網路作戰分隊。2017年美軍將網路司令部升級為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標誌著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特朗普表示,「新成立的網路司令部將加強美國網路作戰能力」。美國防部2018年1月19日發布的《國防戰略》中明確,發展從戰術到戰略水平的彈性聯邦網路及信息生態系統,以獲取有用信息,阻止對手獲得相同優勢;俄軍於2013年著手組建網路空間司令部,將聯邦安全局、內務部和武裝力量的網路安全力量組成網路戰主體力量。

二是網路空間激烈較量貫穿始終。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不僅折射出美國的網路霸權,也為各國強化網路攻防敲響了警鐘。伊朗近年來頻遭計算機病毒攻擊,對布希爾核電站、納坦茲鈾濃縮基地、大型石油公司、網路運營商等造成極大破壞。據美國情報機構評估,2010年「震網」計算機病毒攻擊,使伊朗擁核時間推遲一年多。這些表明,網路空間已經成為攻防對抗的新戰場。這也是許多國家制定網路戰略、建立網路戰部隊的動因所在。

三是研發網路裝備、創新網路技術。英國等國家為贏得網路空間主動權,不斷加大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軍隊、地方協同創新,特別是針對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的協議規範、網路架構、通信安全等開展預先研究。

四是加強網路領域新型力量演練。美軍大力發展「國家網路靶場」、「網路空間安全數據中心」、「賽博城市」等項目,為網路空間訓練提供保障條件,並通過「網路風暴」、「網路空間旗幟」、「網路衛士」等演習演練,對網路空間作戰指揮、盟軍和國家網路力量的協調、國家網路基礎設施的防護等進行檢驗。

五是網路領域實戰能力不斷提升。2007年,以色列侵入敘利亞防空雷達網,成功接管網路控制權,使以軍18架F-16I戰鬥機順利規避敘利亞防控體系,突襲獲勝。2016年,美軍又從互聯網、軍用指揮網、民用通信網,對「伊斯蘭國」發動「集成」網路攻擊,成功削弱「伊斯蘭國」的指揮能力和在佔領區的實際控制範圍。2017年5月,美國網路司令部首次在年度背靠背「網路防護」和「網路旗幟」聯合演習中使用「X計劃」相關工具生成網路空間作戰態勢圖、制定作戰方案、實施網路作戰行動等。可以預見,未來戰爭圍繞「制網權」展開激烈爭奪,通過後門植入、病毒攻擊、遠程操作、定時啟動等手段進行網路攻擊,在短時間內便可獲得「制網權」。在網路戰中,軍用網、互聯網、電力網、金融網均有可能成為雙方的角力場。

4

極地領域作為贏得未來戰爭優勢的戰略極點,成為多國爭相佔據的新疆域

許多國家都把極地研究與開發作為國家重要戰略。北極地區潛在的可採石油儲量有1000億至2000億桶。煤炭則佔到世界總量的9%。北極還有大量的銅、鎳、以及金、金鋼石、鈾等。北極還有鱈魚、南極有磷蝦,這些作為食物不論是量還是營養都極為豐富。從軍事上來說,北極位於亞、歐、北美三大洲的碩點,有聯繫三大洲的最短航線,從華盛頓到莫斯科僅6750公里,比歐洲航線近1000公里,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地處亞、歐、北美三大洲弧頂位置的北極地區,是一個瞰制北半球的戰略制高點和實施威懾的支撐點。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就在北極地區部署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為贏得極地競爭優勢,掌握極地主動權,不僅美、俄、加拿大等極地國家紛紛制定極地戰略,而且一些非極地國家也積极參与極地事務。圍繞極地領域的國際鬥爭將日趨複雜激烈。

一是制定極地領域戰略與規劃。極地公域地理位置獨特,環境嚴酷,資源豐富,有關大國戰略紛紛在此聚焦。區域很小的北冰洋中心地帶,俄羅斯、美國、歐盟等都直接聚集在這裡。極地公域海洋地理相連、極具戰略威懾性、資源極為豐富,使該公域對於國際安全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上升。美國在9.11事件後的次年就將南極列入其太平洋司令部轄區,在2015年發布的海權戰略中把極地正式列入戰略規劃中。俄羅斯先後頒發《2020年前北極發展戰略》《2020年前俄羅斯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為「經營」北極繪製了藍圖。

二是極地軍事力量部署越演越烈。二戰剛結束時,美國已經意識到,北冰洋會成為美蘇爭奪的軍事要地。為爭取戰略主動,美國1946年開始,派飛機在北極進行考察,每周兩架次,考察內容包括地形、冰面特點、飛行員對北極氣候的適應能力等。1949年,美國開始在從阿拉斯加到冰島這一漫長的北極戰線上構築大量軍事工事。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在北極的冰山上建立浮動間諜站,目的是監視原蘇聯核潛艇及其偵察機的動向。蘇聯也在一座50多公里長的冰山上建立了間諜站,並把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摩爾曼斯克建成原蘇聯最大的海軍基地,北海艦隊司令部就設在這裡,被蘇聯人稱為「致命武器」的戰略核潛艇也部署在這裡。

三是普遍加大研發投入。美國2003年至2004年的極地研究計劃共有700名科學家參與,涉及156個研究項目。美國科研機構、大學、軍方都對該計劃給予支持,國會也從不要求削減與極地研究有關的預算。早在1999年,其他國家用幾百萬美元搞極地研究的時候,美國的極地研究經費已經突破2.5億美元。

四是建立極地新型力量並進行對抗性演練。美軍極地軍事力量存在,並適時組織軍事演練,以確保其在這一戰略極點的優勢。2014年,俄羅斯成立了北極戰略司令部,並針對北極地區複雜地貌和極寒氣候,組建了北極摩托化步兵旅,恢復和新建了軍用機場、潛艇駐泊碼頭、深水港、雷達站、搜救站等軍事設施。俄軍2013年在北極圈附近舉行了登陸與抗登陸演習,2014年對北極地區部隊進行大規模戰備突擊檢查。之後,每年都舉行數萬人參與的大規模軍演。

5

人工智慧作為贏得未來戰爭的戰略重點,成為多國競相研發的新利器

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將人工智慧視為大國博弈的戰略重點,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研發,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兵家們認為,人工智慧是自互聯網誕生以來的重大戰略前沿技術,將使未來戰爭發生全新變革。

一是出台人工智慧戰略規劃,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整體推進。美國政府發布《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開發戰略規劃》,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應用。美國國防部將機器學習、人機協同等作為支撐「第三次抵消戰略」的關鍵技術,2017財年編列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和應用項目達到300餘項,投入20-30億美元。美國防部戰略目標是保持在「數據分析」、「先進計算」的技術優勢。最終實現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指揮、控制、通信以及未來戰爭生存能力等方面。美國防部發布的《2018年國防戰略摘要一一加強美軍的競爭優勢》提出,重點投資發展自主技術、機器學習等軍事應用。其要旨就是確保人工智慧領域處於優勢的戰略導向。英法日等國也制定了相關戰略。

二是強化人工智慧領導機制,推進人工智慧向實戰轉化。2017年9月,美國國防部決定統籌國防部內部40多個部門人工智慧研發方面所有活動,規定每周舉行一次例會,探討人工智慧研發及其需求。美軍還成立了「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這個小組主要是研發和部署能自動處理、利用和傳輸無人機數據的演算法。2017年12月,「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項目開始向在中東地區使用無人機作戰的特種作戰部隊配屬用於作戰的初始演算法。「演算法戰」的核心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智能+」戰爭,這一新概念將加速人工智慧在情報分析、輔助決策、精確協同、智能指揮等軍事領域應用,並集成至各軍兵種人工智慧系統。美國已將部分人工智慧研發的裝備進行實戰檢驗與演練。

三是美國處在人工智慧全球領先地位,其他國家也不甘落後。美國在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尤其是在演算法、晶元和數據等產業核心領域,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創新優勢,這個行業的企業數佔全球二分之一。最近印度媒體刊文分析,印軍方能快速應用人工智慧三大領域:後勤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網路作戰領域,情報、監視與偵察(ISR)領域。印軍認為這三大領域,風險小,經濟成本低。

四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型人才優勢顯著,人才培養體系完整。美國在基礎學科建設、專利及論文發表、高端人才和領軍企業等關鍵環節上,形成了能夠持續領先世界的優勢。美國產業人才總量約是中國的兩倍,美國1078家人工智慧企業有78000員工。美國基礎層人才數量是中國的近14倍。美國團隊人數在處理器/晶元,機器學習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無人機四大熱點領域全面領先。

五是美軍啟動類腦超算長遠發展計劃。2017年美空軍研究實驗室與IBM公司合作,將在64晶元陣列「真北」神經元系統的基礎上開發類腦超算系統。該系統先進的模式識別和感知處理能力將相當於6400萬神經元,將「右腦」感知能力與基於傳統計算機系統的「左腦」符號處理能力相結合,將使「數據並行」與「模式並行」成為可能,可大幅提升數據處理和圖像識別能力,進而優化戰場決策。美空軍希望通過建立大規模的類腦計算模擬能力,為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創造條件。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這五大科技巨頭無一例外投入越來越多資源搶佔人工智慧戰略前沿,甚至向人工智慧整體轉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長青智庫 的精彩文章:

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道超車」的北京機遇

TAG:藍海長青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