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儘管結石姐拿下歌王,也無法解決《歌手》就此沒落的問題

儘管結石姐拿下歌王,也無法解決《歌手》就此沒落的問題

一直被稱為中國音樂殿堂級節目的《歌手》終於在上周五落下帷幕,英國歌手Jessie J (中國網友親切稱為結石姐)不負眾望拿下了「歌王」稱號,成為首個「非華語」歌王。縱觀本季《歌手》,結石姐拿下歌王並不意外,十期常規賽共拿下五次冠軍的戰績便可見一斑。

儘管這季《歌手》終於實現了前幾季一直想要邀請歐美歌手的願望,但是這所音樂殿堂在今年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前幾年。陣容過弱、選曲小眾、改編失敗等等都成為今年觀眾對這檔王牌節目的詬病。六年時間成就無數歌手的音樂殿堂恐怕也難逃「綜N代」的魔咒。

『出道即巔峰 《歌手2018》或成絕唱』

2013年的1月,一檔名叫《我是歌手》的節目橫空出世,憑藉精良的製作,以及歌手的高水平表演,一夜之間成為了現象級欄目,隨之也帶紅了節目中一大批歌手。音樂真人秀一直以來都是「吸金」法寶,據媒體報道,從第一季的《我是歌手》到本季的《歌手》,這其中的冠名費直接翻了五倍,可見這檔節目的所具備的商業價值之高。但是六年過去,這檔當時被稱作中國音樂殿堂級的節目似乎也走向沒落。《歌手》自第一期開播之後,無論是網路討論度還是收視率都反響平平,與前幾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季《歌手》出現這樣「啞火」的情況,總導演洪濤估計心裡早已有數,在本季第一期錄製前的記者見面會現場,洪濤在台上哽咽,向觀眾鞠躬道歉說「沒能請到大家心目中的歌手,儘力了。

無論是洪濤還是觀眾,都能夠很清楚地看得出來本季《歌手》與前幾季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嘉賓的選擇上。從首發陣容的八個人來看,觀眾真正熟悉的只有汪峰、張韶涵和結石姐,其他人要麼是新人,要麼是沉寂已久的歌手。一檔節目的開響炮很重要,第一炮不夠響,之後的人再厲害,關注度也很難上來,所以就連流量擔當的華晨宇加入節目,關注度也難以達到前幾季的高度。

華語音樂圈無大佬,結石姐一人稱霸

從首發陣容公布的那一刻開始,網友便表示結石姐可能要在這個舞台開啟「屠殺」模式了,七位歌手中從實力上面,實在無法和結石姐抗衡。而資歷較深的前輩歌手,被稱為中國搖滾音樂半壁江山的汪峰與前幾季的韓磊、韓紅等前輩歌手相比,實力依舊有著較大的差距。就算之後補位的老藝術家騰格爾的加入,也僅是給觀眾帶來了驚艷,無法說服觀眾令其奪下歌王。沒有華語圈大佬的加入,使得整檔節目更像結石姐的個人奪冠秀,音樂競技舞台上所需要的緊張感和懸念感全無

再無黑馬驚艷之聲,選秀歌手霸佔舞台

黃綺珊、鄧紫棋、李榮浩、迪瑪希等等一眾在參加節目前默默無聞的歌手通過這個舞台一夜爆紅成為當紅炸子雞,這些驚艷到我們的歌手正是這個舞台最令人驚嘆之處,挖掘了一批又一批「黑馬」。早在比賽前被看作「黑馬」的張天卻無法像前輩一樣虜獲觀眾的芳心,未能爆火,只是被熟知。無論是後期的踢館選手蘇詩丁,還是補位歌手華晨宇、KZ譚定安、郁可唯,這些原本從選秀舞台上出來已經被大量觀眾熟悉的歌手更是難以給觀眾新鮮感

一成不變的《歌手》,越發挑剔的觀眾

《歌手》走過六年,成就了不少金曲,正如總決賽主持人何炅說的,之所以可以舉辦六年,是因為觀眾們對音樂的熱情從未減少。對於一檔音樂節目來說,音樂固然非常重要,在當年被各位所嘲諷的「音樂已死」的年代,這檔節目重新讓觀眾關注到了音樂本身,而這一關注就關注了六年,當時那批被黃綺珊、林志炫、鄧紫棋所震撼的觀眾們耳朵的「胃口」越來越挑剔,對音樂的追求、對節目的標準、對嘉賓的選擇、甚至對舞台的設計和對賽制的設定都有自己的定數,一旦無法滿足,觀眾便換台一去不返

『沒落的音樂綜藝碰上「綜N代」魔咒』

電視音樂綜藝年年都有,唱衰的聲音也能天天聽見。音樂可以說是所有藝術形式里最容易接觸到觀眾,也是最低門檻的一種,就算自己不會唱,但每個人對音樂的標準總有一桿秤,所以每每有音樂節目的出現,總能看到一大波觀眾的點評。能夠讓大眾在電視機前也能有在現場般的互動感,這就是音樂綜藝受歡迎的原因。

大多數的音樂綜藝均為草根選秀節目,從萬人空巷的05《超級女聲》到導師模式的《中國好聲音》都讓人為之沸騰,可隨著這些節目慢慢走向低俗化、過度煽情、過分炒作等問題,以及節目的賽制規定,選手的粉絲效應,使得音樂便不再純粹,無法在音樂綜藝上聽到音樂,那觀眾對音樂綜藝的熱情也只減不增了

2013年《我是歌手》的誕生應該是對音樂的再一次「尊重」,但好景並不長遠,音樂綜藝自身的「創新力不足」、「觀眾審美疲勞」等問題尚未能解決,又迎來了真人秀等其他類型節目的衝擊,觀眾對音樂綜藝的喜愛已經大不如前

《歌手》作為音樂綜藝,正如上面說到「出道即巔峰」,這種情況不單單存在於音樂節目,這個是「綜N代」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無論是選秀老牌「超快」系列還是文藝至死的《花兒與少年》都存在著「第二季不如第一季」的問題,以至於到了一定的瓶頸後便會面臨停播的問題

「綜N代」之所以集體落寞,一來是觀眾「先入為主」的主觀感受對於第一季所產生的的感情和讚賞已經達到了最高值,二來是「綜N代」無法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做出更多的改變,又不能失去原汁原味,又不能夠不創新,使得所謂的創新變成了「偽創新」

從第一季到如今的第六季,《歌手》一直想尋求創新,也一直在找突破點。從單純的補位歌手到設置踢館歌手再到召回老歌手加入混戰的「逆戰歌手」,反正就是把歌手叫過來唱歌,而觀眾並不是很在乎他作為哪種歌手的身份加入這場戰役。

抽取出場順序的規則和玩法也是一期比一期更加複雜,這種娛樂化的抽籤在這樣一檔打著中國頂級音樂秀名號的節目里顯得格格不入。

比賽規則更是從「兩期淘汰一個」到如今「每期都可能面臨淘汰」令人云里霧裡表示看不懂,也導致「洪濤式」念名次不再吃香,觀眾就在乎「誰走誰留」的事情。

從《我是歌手》再到《歌手》,這檔節目「重拾觀眾對音樂的關注」的初心一直不變,音樂本身不是一場比賽,但是只有比賽才能夠讓觀眾關注到音樂。六年期間,76位歌手,679首歌曲,《歌手》不僅讓人重新關注音樂,還提高了觀眾對音樂的品味。或許讓觀眾們每年春天都關注這檔節目早已不是當時的好奇和熱愛而是一種習慣,《歌手2018》最後的VCR里提到「一去不返」,或許「絕唱」這件事已經板上釘釘了,那就讓這檔殿堂級的音樂節目用最美的姿態留在人們的回憶了,等待來年它更華麗的開啟。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深水傳媒】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深水傳媒】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果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水君 的精彩文章:

一部電影毀了一個「好IP」,《閨蜜2》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台融合構築最強「中國之聲」,全媒體時代新作為獲媒體專家力贊

TAG:深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