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馴服泰坦?巨頭的「饋贈」,早已暗地裡標好了價格

如何馴服泰坦?巨頭的「饋贈」,早已暗地裡標好了價格

4月11日晚,被美團收購的摩拜,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

美團CEO王興擔任摩拜新任董事長,並且承諾,現有摩拜員工的位置不會動,摩拜也不會進行裁員。

一周之前,經過拉鋸戰,美團拿下了摩拜,代價是「35%股權+65%現金」,摩拜總估值27億美元。

在美團出手之前,摩拜經過了六輪融資。其中D輪和E輪過後,騰訊成為摩拜第一大股東。

在最新一輪擱淺的融資中,在摩拜原董事長李斌的反對下,美團沒有獲得成功。

根據財新雜誌的報道,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牽線之下,美團點評才正式談妥投資入股摩拜事宜。

如今在微信九宮格中,經過連橫合縱,如今美團點評佔據三席,京東佔據兩席。

而在去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東興飯局的組織者劉強東和王興,分別坐於馬化騰兩側,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1、繞不開的泰坦

4月12日,在騰訊規模空前的第四次互聯網+峰會上,馬化騰發表了主題為《互聯網+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演講。

馬化騰闡述了騰訊在互聯網+發展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以用「一三五七」來形容——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工具。

一是指一個目標,要發展互聯網+首先要做減法,才能更好的賦能。三個角色,具體指做連接、做工具、做開發生態平台。騰訊將會成為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的介面。五個領域,則是指民生政務、生命健康、生態環保等方面,騰訊會在這些領域做出努力。

剛剛打贏了一場戰役,馬化騰的講話中志得意滿:擁有微信和QQ兩個大殺器,超過10億以上的活躍用戶,騰訊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社會最中堅的力量。

而在這兩天,美國的「騰訊」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正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接受國會議員長達五個小時的質詢。

因為Facebook泄露了8700萬用戶的隱私,也影響到了2016年的美國大選。

這個33歲的美國青年手中,掌握著可以左右世界最強國家政治風向的利器。

更重要的是,它還超級有錢,Facebook全球有20億活躍用戶,它和谷歌控制美國三分之二的在線廣告市場。

在全球騰訊也許不是Facebook的對手,但是在中國,Facebook尚沒有合法進入的市場,騰訊有著碾壓一切對手的優勢。

這是目前創業者永遠繞不開的「泰坦巨人」。

摩拜創始人、總裁胡瑋煒曾經說,「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這跟茨威格的名言不謀而合:那時她還太年輕,不知道上帝給予她的饋贈,早已在暗地裡標好價格。

只是在中國創業圈,創業者面對的這個「上帝」——是騰訊。

摩拜CEO王曉峰在出行領域的兩次創業,優步中國和摩拜單車,分別被滴滴和美團收購,兩小巨頭的背後,都是騰訊。

在創業圈兜兜轉轉,繞不開小馬哥的王曉峰,或許感觸最深。

「團隊也犯了很多錯誤,自己的態度其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

雖然反對,但不管股份和投票權都不佔優的王曉峰坦言,規則就是規則,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這個決定,希望大家不要後悔。

摩拜創業兩年就以27億美元賣出,資本的功勞當然功不可沒,但創始團隊的失望哪怕股權套現財務自由也無法掩蓋。

2、互聯網大半壁江山

摩拜一位小投資者說,「本來有更好的選擇,卻因為胳膊擰不過大推。國內市場上日訂單2000萬單的公司有幾家?況且格局已經非常明朗。如今只能服務於巨頭更大的布局,給美團送上大禮包。」

2000萬單這個數據的確驚人,環顧中國互聯網圈,超過日訂單2000萬的公司,僅有微信支付、支付寶、京東、美團、滴滴。

中國互聯網圈已經上市的四大「BATJ」和尚未上市的三小「TMD」,其中有京東、滴滴和美團的大股東同為騰訊。

七分天下有其四,騰訊系已經妥妥佔據互聯網大半壁江山。

根據騰訊年報,騰訊2017年底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1057億元,上市投資公司權益的公允價值合共為人民 幣 2,108 億元。

3000多億元的可調動資產,說是富可敵國毫不誇張。

10年前,騰訊是擴張業務邊界,成為行業公敵;10年後騰訊則變成了擴展投資邊界,成為創業者依然繞不過去的上帝,但公敵身份卻一洗而凈。

從好的角度看,騰訊這是居安思危;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馬化騰則是在焦慮。

而現在微信互聯網已經呼之欲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騰訊的焦慮感還為何如此之強?

已經成為不折不扣互聯網霸主的騰訊,害怕有新的顛覆力量出現,撼動微信互聯網的地位。

當年盛大規劃的網路迪士尼,幾乎被騰訊實現。閱文集團、騰訊音樂在各自領域已經是頭把交椅,騰訊甚至還握有特斯拉5%的股份。

孫宏斌評價賈躍亭是,不肯失去一根羽毛,而騰訊則是,不可放過一個。

3、從QQ到微信夢想未變 變得是手段

回顧騰訊的控股之路,還是繞不開3Q大戰。

2010年底的3Q大戰,讓曾經大殺四方的騰訊遭遇了第一次嚴重的輿論危機。

周鴻禕擁有高超的互聯網輿論控制技巧,以及輿論界對騰訊的積怨,竟然讓360打贏了這場「超限戰」,騰訊不敗而敗,奇虎不勝而勝。

這決定了未來8年騰訊的道路:騰訊不再做大而全蒙古帝國,刀兵相向,殺伐決斷;而是通過開放資本和流量來培養「小狼狗」,打打殺殺的事小弟們做就行了,自己則是所有人看不見的那個王。

主導開放資本的是騰訊總裁劉熾平,他出身於投行高盛,是資本高手。

在這一思想主導下,騰訊入股京東、搜狗、獵豹,乃至後來的滴滴、美團、拼多多等。

比起2010年前騰訊動輒全資收購,收購不成就用流量砸新產品來說,這一策略在形象塑造上有了很大進步。

但騰訊的基因如此強大,哪怕轉換戰略,骨子裡的強勢也磨滅不去。

強勢如馬雲和阿里巴巴,在與騰訊爭奪滴滴、美團過程中,依然鎩羽而歸。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騰訊投資的激進風格,一如當年的殺伐決斷。

雖然不掌控騰訊系公司的業務,也不拿第一投票權,但騰訊的影響力,卻始終籠罩在各個創始人頭上。

比如京東雖然拆分了京東金融,京東金融也急需要支付這個最基本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來擴展業務,但微信體系內支付仍然首選微信支付。

程苓峰在2006年對騰訊定性的一篇文章,說騰訊用最快的方式複製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戶優勢進行後發超越。

如今騰訊的模式改變了,它不再尋求複製業務,而是控股新業務,導流的方式從PC時代的QQ,變成了如今移動端的微信。

馬化騰心中對大一統騰訊的夢想並沒有變。

4、夢想的界限

夢想總是會與現實激烈撞擊。

《Facebook效應》提到,Facebook的目標是做出一個整個人類的索引。

這是一個偉大的夢想,顯然Facebook離這個目標還甚為遙遠,但Facebook與美國人民的激烈碰撞已經開始了。

107年前,控制了美國91%石油生產和85%石油銷售的標準石油公司被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為非法壟斷,這家洛克菲勒創辦的超級巨無霸肢解為支離破碎的34個小公司。

昔日收穫鮮花和掌聲的科技巨頭們,如今被扣上了BAADD的帽子。龐大(big)、反競爭(anti-competitive)、誘人上癮(addictive)、破壞民主(destructive to democracy)。

甚至有人稱亞馬遜、Facebook和Google為「標準商業、標準社交和標準數據」,以暗諷他們已經比肩當年的標準石油。

加拿大皇家資本的分析師馬克·馬哈尼預測了2018年互聯網十大事件,科技公司將遭到實質性的監管措施被排在第一位,這個影響將非常深遠。

不管中外,監管層已經對科技巨頭「亮劍」。

歷史上來看,對待壟斷巨頭,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類似對標準石油的肢解,另外一種則是類似AT&T的當做公共事業來監管。

從1870年誕生到1911年被肢解,標準石油用了41年;而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也不過誕生在1995年,迄今也不過23年時間。

哪怕肢解了某個互聯網公司,憑藉著網路效應,它還是能迅速搶佔市場,這是互聯網行業的鐵律。

歷史上,也沒有成功對互聯網公司拆分的先例。

面對這樣一個如同上帝一般掌握著一切的的騰訊,創業者、互聯網行業、政府、民眾應怎麼看,怎麼辦?

這一次,全世界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乾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先聲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稱中國用戶用隱私換方便惹炮轟 互聯網巨頭為何變得傲慢而無禮?

TAG:超先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