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我教你善意麵對世界的同時,更應教你保護好自己

孩子,我教你善意麵對世界的同時,更應教你保護好自己

聽說點擊敲敲門就會不一樣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摘自「紀念劉和珍君 魯迅」

大悲咒

佛教歌曲

00:00/07:45

作者丨敲敲門

4月5日,一位如花少女的16歲「人生告別會」在山東東營殯葬中心舉行,而這一天距離她離開這個美麗世界整整兩年。

告別會現場,姚媽媽為她準備了最愛的花海,而這一切的絢麗,早在600多個日夜前已與她無緣。她忍受了600多個日夜的寒冷為了等來清白和正義。600多天來,姚媽媽強忍著喪女錐心之痛,奔跑在苦尋女兒被害真相的路上,無論春暖花開、夏日炎炎,大抵都驅不走她內心的寒冷。多少次出離的憤怒,多少次以死相逼,這其中的崎嶇與坎坷,恐怕語言和文字早已變得蒼白無力。

但,幸運的是天理和正義一直都在!

兇手一審得到嚴懲,她得以安葬。

這個女孩叫姚金易,山東東營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如果今年她還活著,剛好18歲。而再過一個月,是她兩周年的忌日。

在東營生活了這麼多年,女孩被害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居然沒有聽說這件悲劇,前不久才偶然看到這個震驚的消息。我震驚於如花少女生命的隕落,震驚於其母維權的堅毅和艱辛,震驚於兇手的人性泯滅,相關利益方的冷漠和世人的無動於衷。

去年的江歌案,因為世人的關注,讓心懷善意去擁抱世界的人們得到呵護,讓人們相信再惡的人性也抵不過正義的圍剿。而姚金易在新東方遇害案則關注者寥寥,其實這個案件除了當事人殘忍被害之外,維權過程的反覆坎坷,隱藏在背後人性與利益的交織,更值得探究,更值得被關注。此外,我們還要關注校園暴力何時而止,關注青少年犯罪背後的種種隱憂。

如何教會孩子善意麵對這個世界,同時更好地保護好自己。

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去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真相之殘酷、維權過程之曲折、人性之冷漠令人心痛。

2016年5月19日晚,姚金易像平時一樣和媽媽通過微信聊天,和別的孩子一樣期盼520這一天能夠收到父母的禮物,聊天到20:48戛然而止,姚媽媽就再也沒收到孩子信息,她以為孩子洗漱休息了,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從此是天人永別。

5月20日凌晨00:42,姚媽媽被一個電話吵醒,是新東方學校老師來電,稱姚同學外出至今未歸,讓姚媽媽務必第二天一早到學校一趟。頓時清醒的姚媽媽立即回電詢問情況,學校老師稱姚金易給一個女同學說她先走了,截至22:30也沒回宿舍。學校通過排查,發現同年級另一班的男生王禕哲也不見了,王禕哲告訴其室友,他發燒了,回家治病去了,今晚不回來了。

事情看似巧合,實則精心設計。

因為學校老師稱王禕哲當晚23點左右,通過其手機給他發過簡訊,稱「我和金易在一起,她手機沒電了,我們在找地方充電,我們很安全,放心吧。」

5月20日凌晨00:52,姚媽媽帶車從東營出發趕赴北京,路上要求學校老師其儘快發動學生尋找姚金易,重點是學校內部角落和教學樓,並要求其馬上報警。此時,學校老師卻認定姚同學不在校內。

凌晨04:00,姚金易的同學通過觀看學校監控查詢姚的去向未果,但意外地發現了王禕哲於19日晚22左右冷靜的離開了校園,在逃離校園過程中其將學校東牆上的監控攝像頭向上扳轉了90度。

得知這一信息的姚媽媽判斷女兒遇害,昏死在車上,醒來時孩子還未找到。

20日早06:30左右,學校師生在教學樓601教室發現了遇害的姚金易,此時她面部朝上,雙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頭髮散亂,屍體用校服進行了遮蓋,現場地面上有被處理過大片血跡的痕迹。

根據種種跡象和蛛絲馬跡節判斷,這絕非是一起意外傷害事件,而是一起令人恐懼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其圈套之深、事後之冷靜看後令人後背冒出絲絲寒意。

細節一:王禕哲作案後給老師發信息,告知一切都好;在逃離過程中不忘講監控向上翻轉;案發現場血跡被處理,屍體上覆蓋校服,可見王在殺害姚後居然沒有害怕立即逃走,而是整理現場,其冷靜令人不寒而慄。

細節二:姚遇害後手機被拿走,意在銷毀證據,同時,拿走手機,可能令姚同學在蘇醒後無法求救。

細節三:王禕哲的母親在得知其子翻牆逃走後,反應異於常人,沒有急切關心兒子做了什麼事情,反而十分淡定,兒子自首後,第一反應是用錢解決問題。

細節四:室友劉子林在事發當晚曾兩次致電姚金易同學,將她邀入事發601教室(寢室是二人寢,所以劉子林是姚金易唯一的室友)。通話時間就發生在法醫推定的姚金易遇害時間左右。這些記錄是根據事後技術恢複查到的。但是沒辦法知道她們當晚的通話內容;另一同學自稱「王的女人」劉鈺澤涉嫌參與策劃案件,事後刪除手機記錄,更可怕的是公開威脅同學,掩蓋真相。

細節五:新東方學校在整個時間的處理過程中,未積極配合調查真相,反而多次採用各種方式阻撓,高層避而不見,甚至毆打姚媽媽。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王禕哲試圖以謊言來開脫罪名,但始終沒有逃過法律的嚴懲。這期間,姚媽媽賣車賣房,請全國頂級法醫給女孩做屍檢,最終屍檢結論是,姚金易頭部以及身體多處外傷是擊打造成的,並非是推搡中造成的過失誤殺,而是暴力毆打、先奸後殺!

至於兇手王禕哲狡辯的雙方情侶關係,經檢察院採用技術手段恢復了聊天記錄證實發現,純屬烏有。

2016年12月28日,檢方正式對嫌犯王禕哲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和強姦罪提起公訴。

2017年6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王禕哲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成立,數罪併罰判處被告人王禕哲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17年6月26日宣判後,王禕哲提出上訴。2018年2月8日上午,二審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第六法庭開庭審理。對方新提出了所謂六項新證據,不承認強姦和故意殺人兩項罪名。

六個新證據分別是:北京新東方出具的王禕哲在校表現良好希望從輕處罰的說明;王禕哲曾經所在班級四班的班主任張老師的評語,說王禕哲在校成績優異,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從無違反校紀校規;王禕哲的2016年上學期的成績單;王禕哲所在班級高一四班和姚金易所在高一五班5月19日當天的課程表,兩個班共同上體育課,有接觸的機會;以及一名法醫專家,對此案中強姦的情況做了分析。

目前,二審還在等待審判結果,而被冷凍了兩年的姚金易,卻實在無法等下去。

通過以上案情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推斷:

作案人冷靜超出想像。作為不滿18歲的青少年,在整個作案過程中表現的超乎常人的冷漠,人性之惡表現的淋漓盡致。魯迅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人類,但這已出離了憤怒。

存在聯手作案、相互包庇嫌疑。不管是青春期懵懂還是激素過剩,居然不惜殘害一個人的生命,來取悅一個人,而且在作案後毫無悔意,肆意開脫罪名,散布謠言,視生命如草芥。

相關方惡意掩蓋事情真相。據了解,新東方作為案件發生的直接關聯方,對王禕哲在校期間斑斑劣跡避而不談,掩蓋管理失誤之實。存在惡意破壞死者生前遺物嫌疑,至少保護不力,高層領導毫不重視,簡推諉責任,毫無社會責任感。

由此可見,該案絕非簡單的仇殺、情殺,也更非錯失殺人,而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作案,同時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性善與惡的交織、利益與真相的糾纏、母愛的剛毅與真相的撲朔迷離,令人唏噓的同時,不禁令人發問:我們一直在教孩子充滿善意的面對這個世界,又該如何教會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

1

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每年有近百起暴力事件被媒體報道,僅2017年,經媒體報道影響較大的校園暴力事件就多達140餘起。

2016年「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曾因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文章引起社會對小學校園暴力的注意。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學生家長在文中稱,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兩名同學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兩人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癥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同年,延安吳起縣中學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學妹脫光衣服集體猥褻。6名涉案女生現已被當地警方刑拘。

此外,重慶女生太邋遢被5同學圍毆打成十級傷殘,安徽懷遠火星小學副班長逼同學喝尿事件,西安某學院17歲女生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毆、新東方揚州學校男生被害案……一樁樁案件令人觸目驚心

更有許多孩子受了委屈後不敢和父母反映獨自承受,對他們心靈造成的創傷和對人生軌跡的影響不可估計。

根據最高法2016年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校園暴力情況複雜,違法與犯罪交織,且多數事件未進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責任,加之目前缺少統一的事件報告、統計制度,導致難以了解我國校園暴力發生的真實情況。

根據報告顯示校園暴力呈現以下特點:

校園暴力犯罪人身暴力傷害比例最高,佔57%;

初高中生及職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佔比較高;

持兇器作案、造成人身傷亡後果比例高,佔54%。

此外,還有大量被忽視的校園冷暴力。

而且從世界角度來看,校園暴力已經成為全世界面對的難題,日本、美國等國家校園暴力頻發。

騰訊新聞《看見校園霸凌》的公眾認知調查報告中,共有3萬6千多名受訪者,超過一半的人親身經歷過校園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負過別人,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別人欺負過。

如今,一代代霸凌、被霸凌的孩子已經長大。可霸凌行為給他們造成的影響和傷痛,卻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去。

《如果我是英雄》

USC(南加大)的動畫導演李夏的研究生畢業作品

2

青少年犯罪根在何處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校園暴力事件屢禁不止呢?

自身因素。生理髮育與心理成熟度不一致的矛盾是青少年犯罪自身原因。身體增長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謝率大,但思維能力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弱,具有較大衝動性,容易因一時的感情衝動而突發犯罪,很容易被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當靈魂跟不上前進的腳步,就容易迷失方向。

家庭因素。你令人討厭的樣子,也許就是你孩子的模樣。夫妻關係是否和諧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經常吵架不迴避孩子,或者夫妻不和離婚,就會容易養成孩子粗暴易衝動,處事不冷靜,容易偏急的性格。同時,如果父母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他人,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毫無耐心,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發展。此案中,據媒體報道王禕哲父親目前正在服刑,什麼原因不得而知,這是否對王后來犯罪造成影響,值得深究。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也是孩子的最大命運。

另一個極端是父母及家庭過分溺愛孩子,一味滿足孩子各種需求,生怕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任何委曲和挫折,重視物質方面的滿足,忽視思想的教育,嬌生慣養,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的惡習,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有11歲的花季少年殺死了自己卧病在家的親奶奶,當問其為何要殺死自己的親奶奶時,孩子回答,媽媽經常罵奶奶是老不死的,是家庭的包袱和累贅,殺死奶奶是為媽媽好,為家庭減輕負擔。

學校教育因素。有一句話說的好:世界多一所學校就會少一所監獄。可見學校作為人類知識文明的傳承地的重要性。良好的學校教育和環境,可幫助青少年學生抵制和消除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但是當前學校在教育上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一些學校和教師把精力放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對於成績差、品行不端的學生則是重視不夠,致使這一部分學生產生不平衡心理與老師作對,厭學、逃學甚而被開除學籍而流入社會參與違法犯罪活動。此外,一些學習成績好,但是品行差的學生,更沒引起注意,用學習成績掩蓋一切,同時,由於學校缺乏與家長的聯繫、溝通,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無法及時對學生的不良「苗頭」性問題進行抑制,做到防微杜漸。所以一所不好的學校還不如一座監獄。

社會因素。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使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靈種上了貪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吃喝、講穿戴、好逸惡勞、夢想一夜暴富。媒體對未成年人的世界觀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一部不健康的影視、文學作品,彷彿精神鴉片,會消磨他們的意志、毒害他們的心靈,再加上手機的不當使用和互聯網的不當傳播,往往是「一看、二學、三墮落」,我們教育孩子充滿善意的面對社會,但是社會釋放的不只有善意。

政府因素。許多人認為校園暴力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主要強調教育、挽救原則,未意識到對於那些社會危害性大的失足青少年懲戒的重要性,對同為未成年人的被害人的平等保護還不夠。我國刑法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不滿十六周歲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等八種犯罪承擔刑責。所以,有的孩子甚至叫囂,我不滿18歲,殺人不用判死刑。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但何謂必要時候?法律規定不細緻,實施起來有難度。

3

快樂的青春如何安放

分析原因根本是找出解決方法,姚金易這樣的悲劇如何避免,快樂的青春何處安放?這個課題的解答刻不容緩,但又任重道遠。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

父母要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生活在和諧、融洽的家庭中,才會感到快樂,才能積極向上。父母應當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並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同時戒絕「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方式。應該以肯定、支持、鼓勵的管教模式,用溫暖、寬容、真誠的親情教導子女,建立起和諧的家庭互動關係。對於學業上有困難或品行上有缺陷的子女則應給予更多的關懷、鼓勵和幫助,不應歧視,更不應體罰和虐待,如此才能培養出理性、進取、富有同情心的一代。

重視教育同時不能忽視必要的懲治。既堅持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的區別對待,給予未成年犯罪人在正常環境下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也要防止對未成年人只講從寬而不講從嚴的認識偏差。對於校園暴力事件堅持寬嚴相濟,區別對待,情節較輕的,盡量給予最大限度的感化、挽救;涉及違法,影響惡劣,就不能簡單「教育」了事;構成犯罪,甚至罪行嚴重,不宜宣告緩刑的,就當判處實刑,不能簡單通過賠償和解了事。通過區別對待,既彰顯法律的關懷,又不失威嚴,公平地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立法先行基礎上確保懲戒要有力度。從國外經驗來看,特別重視對人身權利的刑法保護,不僅普遍將攻擊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為暴行罪,而且對言語恐嚇、尾隨騷擾、破壞他人生活安寧等行為均予以刑事制裁。特別是發達國家,無一不重視對校園暴力肇事者的懲戒、矯治。2015年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暴力群毆同伴被判終身監禁,就在留美中國學生霸凌女同學案聽證會那一周,加州發生一位學生被霸凌事件,家長發現學校沒有報警,他們報警後並向警方指出這點,該校校長因此被開除。在我國,目前迫切需要落實和完善刑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法中規定的收容教養、工讀教育等制度,明確實施細則,加大對相關矯治場所的資金、人員投入,用足用好我國已有的制度資源。

社會充滿友善減少戾氣。充滿戾氣的社會容易讓人暴躁,只有社會處處充滿友好的氛圍,人人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愛護他人,社會才會和諧而有愛;需要人人加入對反校園暴力的宣傳隊伍;司法機關在抓好個案辦理的同時,應適時組織宣傳報道,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輿論導向。我們希望社會充滿的是友善、堅強,人人充滿希望。

4

願你歸來仍充滿善意

再多的文字已經挽回不了姚金易的生命。

姚金易走了,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更重要的是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這也是我寫這些文字的目的和意義。

我們希望姚金易的血沒有白流,能夠喚起人們對校園暴力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的關注,對孩子保護的重視,那麼她的死也就賦予了某種意義。而不是,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這是姚媽媽面對殘酷現實所希望的,她依舊在為了孩子的死亡真相而奔波,四處奔走呼籲,希望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希望憑藉一己之力能夠撼動龐大的利益集體。可以關注她的微博@姚金易。

這條路很難走,又有多少人能夠陪她走下去。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詩: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

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

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為了孩子,你願意站起來,一起關注校園暴力,防範青少年犯罪嗎?

--文章結束、生活繼續--

文字為「敲敲門」撰寫,

本文得到姚金易母親女士支持,祝一切安好。

部分內容來自知乎網友@簡唯專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校園暴力案件的調研報告,一併鳴謝

……

關注集聚力量

轉發改變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敲敲門 的精彩文章:

愛情是一碗孟婆湯,遇到你就忘了自己的樣子

TAG:敲敲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