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成功拋棄了同齡人,一轉身又被時代拋棄了

你成功拋棄了同齡人,一轉身又被時代拋棄了

對當今浮躁的時代而言,倫布朗素色如錦的畫作,不僅啟發我們審視何謂美醜,更是對於生活的一場反思。

這是一幅完成於1653年荷蘭共和國的油畫。畫中的人物據說是亞理斯多德,他戴著黃金項鏈與戒指,撫摸古希臘盲眼吟遊詩人-荷馬的半身像。彷彿正在思考,除了此生的功成名就之外,自己會在世上留下什麼?

亞里斯多德凝視荷馬頭像

(Aristotle with a Bust Of Homer)

拍攝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這幅畫的創作者是倫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倫布朗28歲自畫像(每個中年大叔都曾年輕過)

圖片來源:網路

他生逢荷蘭脫離西班牙統治,財富大量湧入阿姆斯特丹的黃金年代。荷蘭人大多信奉清教徒信仰:鼓勵勤奮刻苦,獲取財富權力,並把世俗成就當成是對上帝的禮讚。

因此荷蘭社會鄙視低俗炫富,但想展現個人成功依舊是人的本性。倫布朗深諳這種矛盾心理,所以他把客戶畫得幹練又低調奢華。

比如下面這幅畫的委託人是當時販賣皮草致富的商人。倫布朗讓他穿著高貴但不花俏的黑貂皮衣,搭配修剪一絲不苟的鬍鬚和銳利精明的眼神,滿滿菁英范。

皮草商人尼克拉斯的肖像(Portrait of Nicolaes Ruts)

圖片來源:弗里克收藏館

如果你到紐約的弗里克收藏館(Frick Collection)看這幅畫,真的會有一種「哇!神聖光芒環繞這位上帝的選民」的feeling。倫布朗知道富人想要什麼,擅長捕捉人物內心情緒,很快成為點石成金的大畫家。

36歲的倫布朗,有白富美妻子,住河景豪宅,拋棄同齡人的佼佼者。

然而當他1642年創作:被後世稱為夜巡(Night Watch)這幅巨作之後,倫布朗的職業生涯悄悄出現轉折。這幅現在被荷蘭視為國寶的作品,當初沒有讓所有委託人滿意。

完成於1642年的夜巡。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

圖片來源:網路

對比較早出道的荷蘭畫家-弗朗斯的作品,就秒懂當時人們習慣的是這種排排坐團體照的布局,每個人都清楚入鏡,栩栩如生才是那時的王道。

弗朗斯的團體肖像,有如把好幾張單人肖像拼在一起的呆板

圖片來源:網路

可倫布朗畫得更像一個場景:槍已上膛,鼓聲鳴擊,準備出發保衛市民,前頭帶領隊伍的人猶如再一步就要奔我們迎面而來(跟貞子爬齣電視機有些異曲同工之處),隊伍後方的老頭彎著身體前進,加上狂吠的野狗和神秘女子,滿滿戲劇張力。

挑戰甲方習慣的口味,爭議難免是百年不變的道理。同年6月,他的妻子不幸過世,倫布朗逐漸在不自覺中走入中年危機。

回到文章一開始那幅「亞里斯多德凝視荷馬頭像」,倫布朗創作它時47歲,距他走下神壇已10年,破產近在咫尺,我們大概可以體會他此刻五味沉雜的內心。

倫布朗並沒有故步自封,只是他改變畫風反倒更不討喜。

隨著當時荷蘭的富二代浮上檯面,他們追捧的是華麗,精緻,唯美的藝術風格,倫布朗奔放的筆觸,渾濁而朦朧(murky)的用色,再再被認為野蠻土氣。

而最致命的,倫布朗的硬傷,是一個帶有哲學性質的問題:究竟什麼是美?

對中年的倫布朗而言,美應該包容瑕疵,甚至應該說瑕疵才能成就真正的美。

但和他站在對立面的其他畫家以及客戶,則認為真實世界是不美的,藝術家的責任在於修飾世界的不完美,把理想的美獻給觀賞者。

比如比倫布朗晚出道的荷蘭畫家, Gerard de Lairesse曾經寫到:人皆有愛美之心,當臉頰長了紅斑或膿包時,我們會塗上遮瑕藥膏,如果我們滿口爛牙,自然不常張開嘴巴。如果一個畫家將缺陷曝光而非試圖修飾它,那就是以直率之名,行極致殘暴之實。(It is natural for us to want to show our best side…if we have a rash or a boil on our cheek, we cover it with a plaster; if we have ugly teeth, we keep our mouth shut…for a painter to expose rather than disguise such disfigurements was an unspeakable act of cruelty masquerading as candor.)

下面這幅畫是他(Gerard de Lairesse)1671年的作品:太陽神與黎明女神(Apollo and Aurora):王子公主美不勝收。

太陽神與黎明女神,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精緻典雅是荷蘭黃金時代晚期的審美偏好

圖片來源:網路

然後我們再對比倫布朗49歲,1655年畫的:被屠宰的公牛(Slaughtered Ox)。

後方加入的女子將原本的靜物畫轉變為風俗畫

(Genre painting,一種描繪市井日常生活的繪畫風格)

把我們拉近陰森森的屠宰場之中

圖片來源:網路

倫布朗這幅畫的解析眾說紛紜,比如有學者認為這象徵耶穌釘上十字架。我個人覺得倫布朗藉由醜陋的視覺衝擊,讓人(與自己)直面問題:你是被殺的牛,或是殺牛的屠夫?兩者都深陷苦難,但苦難過後,就能迎來升華的美。

總之,時代拋棄了倫布朗。他曾遊走權貴之間,按理應能順勢而為。但倫布朗似乎拒絕隨波逐流,反而一再劃破社會的光明氛圍,這是他「萬劫不復」的原因。

20年和時代格格不入,痛苦的下坡路。1661年,55歲的倫布朗終於迎來一次翻身機會。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臨時決定啟用他為市政大廳創造一幅作品。

委託方要求的主題是一個荷蘭的本土傳說,講的是在羅馬時代一個地方官員勾結部落造反的事件。這個故事被荷蘭人演繹成先祖起義對抗強權的歷史。

市政府要的是光輝的,激發人心的形象。老練的倫布朗照理說應該知道客戶要什麼。然而他的作品卻是:一群人在幽暗光影中,暗戳戳的謀劃著見不得人的陰謀。

克勞迪斯西非利斯的起義

(The Conspiracy of Claudius Civilis)

圖片來源:網路

「這哪有英雄起義?只有下里巴人圍著一個獨眼龍。畫面里的人物要嘛看不清楚。要嘛粗魯野蠻,更不要提那讓人不適的昏暗,簡直荒謬!「官員吃驚的說。

結果是災難性的。官員連夜撤下畫作,名聲再受打擊的倫布朗,職業生涯走到盡頭。

還好倫布朗的字典里,似乎沒有自怨自艾這個詞。即使被退回畫作,他做的也不過是把畫大卸八塊,指望用便宜的價格找個接盤俠。

這也許就是倫布朗的個性,他似乎不是一個太「藝術家」的藝術家。不像梵高一樣怒割耳朵,也不像戈雅一樣墜入黑暗。倫布朗是有藝術堅持,但也沒放棄過生活。沒錯,時代是拋棄他了,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所以即使他中年之後一直很不順遂,但至少從他的畫作中我們看不到憂鬱怨恨。尤其是他晚年作品,反倒顯得平靜安詳。比如1669年的:浪子回頭。

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Prodigal Son)

講述一個離家出走的兒子在敗光財產後

回家取得父親原諒的聖經故事

圖片來源:網路

倫布朗最終黯然過世。必須等潮流再次改變才得到公正評價。那些倫布朗筆下榮華富貴的商人後來成了歷史灰燼。但中年油膩的倫布朗,那個被時代拋棄的大叔卻反而被人們記住,流傳至今。

本文內容參考了英國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勛爵(Simon Schama, CBE)的著作。

Beautiful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先生尋寶記 的精彩文章:

TAG:賽先生尋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