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家庭教育痛點被電影戳中,首屆魯台家庭教育研討會今天出發

中國家庭教育痛點被電影戳中,首屆魯台家庭教育研討會今天出發

4月16日,民進山東省委與濟南市槐蔭區教育局、日照市東港實驗學校等10餘所學校近30人組團,從濟南出發赴台參加為期6天的首屆魯台家庭教育研討會。此次研討將配合民進山東省委推動山東家庭教育推廣專案項目,探索家庭教育的開展模式。

魯台家庭教育研討會將聚焦家校合作的策略與發展、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學習型家庭教育的建設、親子關係構建等四大議題,邀請兩地學者專家、優秀中小學校長及骨幹教師齊聚一堂,共探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的結合路徑。

而近日,中國孩子上學難的痛點,被正在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給狠狠戳中了。雖然是印度家庭的故事,但好多細節簡直是中國家庭的現實寫照。

買學區房 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

《起跑線》講述白手起家的土豪拉吉與陷入擇校焦慮中的妻子米塔,千方百計把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皮婭送進名校的故事。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印度排名第一的學校只收住在附近的學生,為此女主角逼著男主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房子,從自小生活的老城區搬了出來。

中國家長同感:高價買學區房,上完學就賣

學區房,中國觀眾簡直太熟悉了。現在買房,最搶手的不是地段好、前景好的樓盤,而是「學區房」三個字,再老再破的房子一旦有了這三個字加持,就會立刻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在北京做生意的劉先生斥巨資買了一套二手學區房,「其實錢都夠買偏一點位置的別墅了,但為了孩子上學,不得不搬到這個沒有任何環境可言的舊小區,而且價格一天一變,後面跟著很多搶的人,只能湊錢,第二天就付了全款才踏實。」

咸陽的周先生為了女兒能在西安一名校上學,花高價在西安買了學區房,妻子陪女兒在這裡度過了中學六年,去年孩子考上大學,他們又賣掉房子,搬回咸陽,「我們並不想在西安生活,這六年完全是為了孩子上學。」

徹夜排隊和後面的事比起來都不算事

買了學區房就踏進了名校的門?太幼稚。好學校需要先排隊領申請表,然後進入嚴格的面試環節,過關的人才可以入學。拉吉只好凌晨睡眼惺忪地去排隊,但他已經來晚了,很多家長都是前一晚就在學校門口打地鋪,只為拿到一張申請表。

中國家長同感:一出生就得搶幼兒園

這個場景真的太熟悉了,各地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徹夜排隊的新聞屢有發生。例如:西安市長安區兩百名家長凌晨排隊,只為娃能上幼兒園,但名額只有75個;西安北郊一小區幼兒園門口100多人排隊,大家都擔心自家孩子沒學上。家住曲江的陳先生,小區里就有一個幼兒園,想著業主孩子直接入園應該不成問題。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其他業主提醒他去給孩子登記備案,沒想到幼兒園的老師說:「前面排隊的孩子實在太多了,你只能到明年提前再看看情況。」一打聽才知道,小區很多業主都是孩子一出生就去登記備案,但這樣也不保證一定能上。

恐怖面試 孩子家長一起受折磨

領表排隊只是體力勞動,接下來的面試讓拉吉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折磨。他們按照指引找到了一家培訓機構,一家子都要接受衝刺改造。孩子要從早開始上各種補習課,從基礎教育到語言再到才藝,拉吉說:「她睡覺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顧問給出一個蔑視的眼神,「很多孩子是從媽媽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家長也不輕鬆,為孩子寫的簡歷不合格,顧問找了專門寫簡歷的作家潤色;著裝太像暴發戶,顧問找了從時裝周歸來的造型師打造;面試問答不過關,顧問教他們標準答案和標準表情。這一切都做好了,然而他們的孩子依然沒有被錄取,「不是孩子的問題,可能學校嫌棄你們只是開服裝店的。」顧問這樣說。

中國家長同感:入學考家長,填問卷調查「拼三代」

你覺得電影表現得太誇張?那可能是你沒有經歷過現實的魔幻。2017年上海民辦中小學面談,家長被要求做問卷題,不僅考察家長們的學識,還要求填寫爺爺奶奶的學歷、工作單位等信息,不少家長吐槽,「現在需要「拼三代」了。

上海楊浦區民辦陽浦小學考家長的題目中出現了許多邏輯思維題,還有一些手寫問卷,目的是看家長回答內容是否符合報考學校的理念。而西安的幼小銜接班層出不窮,「幼兒園按規定不能教拼音、數學,但我們會偷偷教,上面來檢查的時候就把教具收起來。沒辦法啊,上小學要考這些。」一位幼兒園大班的老師告訴記者。「上小學之前,我女兒密集補了好多課,從拼音到識字到數學,有的好小學要考。就算不考,一年級的課程沒有點基礎孩子根本跟不上。幼兒園省下來的,最終還是都得還回去。」甜甜媽媽說

殘酷現實 教育變成一門生意

辦法用盡,皮婭卻依然無法進入排名靠前的學校,爸爸只好劍走偏鋒。印度的學校有一項規定,每個學校必須有25%的名額留給貧困生。於是拉吉偽造貧困證明,舉家搬到貧民區假裝窮人接受校方的審查,然後在抽籤的環節被抽中得到入學資格。男主角最後覺醒,通過這樣的手段剝奪貧窮孩子的教育權是不對的,但事實是即便他向校長坦陳了作弊行為,也不會讓教育機會回到貧困孩子手中。因為免學費錄取之後還有高昂的學雜費,很多貧困生都無法堅持,這些名額最終還是給了富人孩子假扮的偽貧困生。拉吉在新生入學儀式上的公開演說中直指:「教育失去了其本質,現在教育是一門生意了。」可現實是,雖然有家長露出了無比讚許的眼神,但卻沒人敢起身為他鼓掌。

中國家長同感:好的教育資源都得用錢砸

教育是一門生意,用這句話概括現在中國的教育現狀並不為過,曾以「萬言信」建言西安教育的陝師大附屬中學高中教師楊林柯,再次投書華商報的文章中就指出教育之爭變成了利益之爭,「無論爭搶身份認證還是爭搶優質生源,背後的邏輯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雖說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而越是「義務」,家長似乎花錢越多。幼兒園就不說了,有些附屬中小學,就是考上,贊助費也一分不能少,有些多達十幾萬。一位熟人告訴我,因為小升初成績差6分,竟然繳了12萬才上了某附屬中學,交錢連收據都不開,就是一張入學通知書。」

一位孩子即將上小學的家長趙女士表示:「我兒子明年考小學,四歲開始學英語,培訓費就花了6萬。聽說小升初的面試考題里,要用兩句完整的英語來談談你的作息習慣,這都得從小開始花錢培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教學研究 的精彩文章:

致家長:你更是關心孩子的未來,還是他下頓吃什麼?

TAG:思維教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