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才是古代中外雕版插畫界的大咖?

誰才是古代中外雕版插畫界的大咖?

《木刻紀程》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很早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

中國擁有燦爛豐厚的典籍遺產,插畫在找到可以便捷複製的載體——雕版之後,便顯示出易於傳播的優勢,很快將題材涉及到儒家經典、宗教經卷、人物風俗、小說傳奇、詩歌戲劇、博古器物、建築車船、山川輿圖、鳥蟲植物等等各個門類。

尤其是詩歌小說戲劇等典籍,均成為民眾最為喜歡、插畫最為豐厚的內容源泉,不少精緻的插畫早就超越了講故事的「本分」,上升到藝術品的高度。

《程氏墨苑》

萬曆年間

程大約編,丁雲鵬繪圖

黃轔、黃應泰、黃應道鐫刻墨譜

成就最高的古版畫名作

《程氏墨苑》分玄工、輿地、人官、物華、儒藏、緇黃六類。為了造勢,程還請了當時諸多名流作序,如申時行、董其昌等。

《程氏墨苑》

《程氏墨苑》作為四大墨譜之一,是明刊墨譜圖版最為宏富、成就最高的古版畫名作,印製十分精美,套色印刷有首創之功,是中國古代藝術水準最高的墨譜圖集。

《程氏墨苑》

其中有著名的「寶象圖」共四幅,是西洋宗教銅版畫的木刻摹本,繪鐫精整無匹,從容淋漓,精妙入神,成功運用中國木刻畫平版雕刻的技法,再現了西洋畫「兼陰與陽寫之」等藝術特點。這是西洋銅版畫被首次「移植」於中國木刻畫藝苑,是古代中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藝術經驗。

《程氏墨苑》

《天工開物》

明朝崇禎十年

科學家宋應星主編,初刊於1637年

農業和手工業的雕版著作

《天工開物》是一本論述農業和手工業的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有關科學技術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書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任江西分宜縣教諭期間,宋應星將研究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整理成書。

《天工開物》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為十八章,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天工開物》鹽煮灶場

各章的前後順序,是以「貴五穀而賤金玉」為原則,先介紹農業,最後才是珠寶製造。全書共有版畫123幅,畫面明快質樸,兼具直觀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是很有藝術價值的科學技術版畫。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農業方面積累的經驗以及手工業技術成就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該書記錄的許多生產技術目前仍在使用。

後來被翻譯成日語、法語、英語、德語、義大利語和俄語,並在歐洲和日本廣為流傳。有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可以與18世紀丹尼斯·狄德羅編製的《百科全書》相媲美。

《十竹齋書畫譜》

明代末年

胡正言編印

餖版、拱花木刻彩印的大型畫集

《十竹齋書畫譜》是一本書畫冊,兼有講授畫法供人臨摹的功能。全書分為書畫、墨華、果譜、翎毛、蘭譜、竹譜、梅譜、石譜八大類。

《十竹齋書畫譜》

每卷二十圖,合共一百六十圖,對幅大版,所輯刻的作品既有胡氏自己創作的畫圖,也有當世名家如吳彬、倪瑛、魏之光、米萬鍾、文震亨及前代書學大師及畫壇巨匠趙孟俯、唐寅、沈周、文徵明、陸治、陳道復等人的作品。

《十竹齋書畫譜》

《十竹齋書畫譜》是中國古代所刊最有價值的彩印本畫譜之一,作為我國彩色套印史上餖版套印技術的代表作,是我國版畫史上寶貴遺產,對後來的木版水印技藝和版畫藝術製作影響較大。

《十竹齋書畫譜》

《芥子園畫傳》

清朝康熙年間

文學家李漁、王概、王蓍、王臬

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

《芥子園畫傳》又稱《芥子園畫譜》,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部著名畫譜。清代文學家李漁曾在南京營造「芥子園」,並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編繪畫譜,故成書出版之時便以此園命名。

《芥子園畫傳》

此書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有畫法淺說、畫法歌訣,次為諸家畫法,並附簡要說明,末為模仿各家畫譜。

《芥子園畫傳》·卷一

《芥子園畫傳》是繼《十竹齋書畫譜》之後用餖版彩色套印的又一部大型畫譜,初印本用開化紙,五色餖版套印,濃淡深淺陰陽向背,不失原稿色澤神態,色調絢麗奪目,氣韻自然生動,是名畫家描摹、名刻工鐫刻的完美結合,代表著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在我國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芥子園畫傳》

《芥子園畫傳》的產生,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和貢獻是無法磨滅的,300多年來覆刻重刊數十次,至今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人推崇,我國許多近現代的著名畫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此書作為學習範本。

《芥子園畫傳》· 鐵拐李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清朝乾隆九年

宮廷畫師唐岱、汪由敦等

與《避暑山莊詩圖》堪稱殿版畫雙璧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一部繪寫皇家園囿,與《避暑山莊詩圖》堪稱殿版畫雙璧的風景園林畫冊。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規模宏大,景觀秀麗,建築別具風格,在清代皇家園林中名聲卓著。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於乾隆九年(1744)由宮廷畫師唐岱等繪製而成的40幅分景圖。各幅分別附有工部尚書汪由敦所書乾隆《四十景對題詩》,字體一律為大臣奏章所用的宮廷館閣體。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此本所繪景觀,自「正大光明」起,至「洞天深處」止,凡四十圖。所繪諸圖融入西洋透視畫法,建築諸景皆合法度。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這一代名園被焚毀,《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傳世就顯得更為寶貴。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歐洲的雕版童書插畫

17世紀-18世紀

開創了書籍插圖的新紀元

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書籍採用的是雕版印刷技術,而英國藝術家托馬斯·布維克(Thomas Bewick)試圖從材料上對印刷效果進行改進,他選擇了堅硬、大密度的黃楊木並放棄了板材較長的一面,而是選擇在木紋組織的橫斷面上進行雕刻。

這一改進之舉,被譽為「開創了書籍插圖的新紀元」,清晰的紋理,進一步打破了面積限制,使得小畫幅中可以容納更多細節,扭轉了人們對於雕版印刷粗糙的成見。這些手稿中充滿了刻畫細膩的景觀,以及精緻的裝飾性首字母。

目前公認的歐洲最早繪圖本童書誕生於1580年的法蘭克福的繪本《藝術與教育小冊子》(KunstUndLehrbüchlein)。書中的插畫都是一些充滿生活情趣的木版作品,作者用雋永的詩意將日常一幕凝固在時間中。

《藝術與教育小冊子》局部插畫

除了《藝術與教育的小冊子》,還有一本名為《世界圖解》(OrbisPictus)的書籍同樣在童書插畫史上產生了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本1658年出版的作品由一位傳教士策劃,被視為世界上第一本針對兒童的插圖百科全書。書中有150篇配圖短文,內容包括自然、人類活動、社會生活和語言文字等方面。

插畫發展與印刷技術這一媒介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些插圖不再僅僅是「文字附庸」,而是代表了一種學習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木然 的精彩文章:

當年爸媽嘴裡「耽誤學業」的小人書,其實大有來頭

TAG:花木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