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7-唾液腺的惡性腫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7-唾液腺的惡性腫瘤

圖-1. 唾液腺腫瘤的磁共振成像。 A,T1加權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 B,同一多形性腺瘤的T2加權像。 C,右側舌下腺的腺樣囊性癌的軸向T1加權後釓脂肪飽和圖像。 D,冠狀動脈T1加權後釓脂肪飽和圖像顯示在C中。 (A and B from Som PM and Curtain HD. Head and neck imaging, ed 4. St Louis: Mosby; 2002.)

圖-2. 正常的主要唾液腺組織學。 漿液性腺泡(左,S)有藍染色胞質漿液性顆粒,黏液性腺泡(右,M)有淡藍色均質細胞質,導管(左,D)有雙細胞內層和細胞淡粉紅色細胞質×400)。

圖-3. 粘液表皮樣癌。 A,不同細胞類型在這種腫瘤中顯示,具有豐富的中間細胞(I),混合的粘液細胞(M)以及鱗狀細胞(S)或表皮細胞以及稍顯著的粉紅色細胞質(×200)。 B,腫瘤伴有廣泛的囊變(100×)。 C,高級粘液表皮樣癌,中等細胞固體片狀,粘液分化最少,無囊變(×200)。

圖-4. 腺樣囊性癌(AdCC)。 A,管狀AdCC(1級)由小的細管狀結構組成,小的腫瘤細胞有上皮內層,有深染色質和中央,藍色,粉狀物質(×400)。 B,實體AdCC(3級)具有圓形基底細胞巢,幾乎沒有基質或腺體形成(×100)。 C,篩狀 AdCC(2級)顯示基底細胞排列在中央嗜鹼材料的多個圓形收集物周圍,賦予其「瑞士乳酪」外觀(×200)。 D,基底膜/基質材料(Diff-Quik;×600)的圓形「圓柱體」的AdCC經典細針抽吸發現。

圖-5. 多形性低級腺癌(PLGA)。 A,這種硬齶PLGA顯示未囊封的腫瘤,其具有可變尺寸的腫瘤巢和不同的生長模式,從小梁到管狀到篩狀,浸潤粘液樣和透明化基質並在神經周圍生長(箭頭;×100)。 B,PLGA腫瘤細胞,中等粉紅色細胞質和橢圓形核,大小或形狀無明顯變異(×400)。 C,PLGA浸潤脂肪和神經周圍浸潤灶(×200)。 N,神經。

圖-6. 腺泡細胞癌。 A,典型的腺泡細胞癌:圓形細胞有豐富的顆粒狀藍色細胞質(×400)。 B,腫瘤周圍和周圍的密集淋巴樣浸潤(左側)(×200)。 C,與鄰近的正常唾液腺組織(×100)推動邊界的腺泡細胞癌。

圖-7. 真正的惡性混合瘤(癌肉瘤)。 A,在粘液樣間質(S)(×100)中具有低分化癌巢(C)和惡性梭形細胞肉瘤混合物的雙相腫瘤。 B,同一腫瘤的其他區域表現為分化成軟骨肉瘤,細胞位於陷窩和更藍的軟骨樣間質(×100)中。

圖-8. 癌多形性腺瘤。 A,低能量視圖顯示複發性多形性腺瘤以不同的粘液樣腫瘤的多個圓形結節存在(×10)。 B,顯示複發性多形性腺瘤(下部)和多形性,明顯惡性的癌組分(×40)以上的區域。 C,腫瘤由大而不粘連的腫瘤細胞組成,具有豐富的嗜酸性細胞質和大核仁以及明顯的核仁,這種模式最好被認為是未指定的腺癌(×200)。

圖-9. 涎腺導管癌。 A,篩狀癌原位大腫瘤細胞,大量粉紅色細胞質(×100)。 B,侵入成分為小巢和單細胞,胞質呈粉紅色,胞核大,核仁多形(×400)。 C,唾液腺癌的神經浸潤(×200)。

圖-10. 小細胞癌。 A,具有顆粒狀,點狀染色質和僅少量細胞質的典型細胞(×400)。 B,唾液腺小細胞癌中的細胞角蛋白20染色。 此腫瘤中的細胞角蛋白免疫染色典型地具有點狀或點狀染色圖案,如此處所示(×200)。

圖-11. 唾液腺淋巴瘤。 A,大B細胞淋巴瘤生長成具有唾液腺組織浸潤而沒有任何基質反應或纖維化(×100)的片。 B,大B細胞淋巴瘤的細胞具有最小的粉紅色細胞質和大的核,具有成塊的染色質和1-3個顯著的核仁(×400)。 C,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淋巴細胞表現為腮腺瀰漫性累及,表現為從漿細胞樣B細胞周圍清除了上皮上皮島(箭頭),並有明顯的細胞質積聚(×40)。 D,中央上皮上皮島(殘留的炎症性上皮細胞),周圍有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圓形核,聚集的染色質和蒼白至透明的細胞質(×400)。

圖-12. 腮腺面神經分支的變化。 (Modified from Davis RA, Anson BJ, Budinger JM, et al.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parotid gland based upon a study of 350 cervicofacial halves. Surg Gynecol Obstet 1956;102:385-412.)

圖-13. 修改後的Blair切口用於腮腺切除手術。

圖-14. 一個腮腺手術中的面神經主幹的鑒定。面神經出莖乳孔,可以發現約1厘米的內側和前下的tragal指針位於二腹肌的水平。

圖-15. 識別面神經的邊緣下頜分支。 該分支可以通過沿著面部靜脈的上方仔細解剖來找到。 當腮腺腫瘤的位置很難識別其主幹處的面神經時,這可能是有用的。 在這些情況下,邊緣下頜骨分支可以追溯到主幹。

圖-16. 從咽旁間隙解剖和切除深葉腮腺腫瘤。 面神經已被解剖並在腫瘤上操作。

上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86-唾液腺的良性腫瘤

參考:Cummings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6E

感到焦慮?讓你的大腦休息一下吧!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6-原發性鼻竇手術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