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約車「價格血戰」熄火 出行領域迎來新階段

網約車「價格血戰」熄火 出行領域迎來新階段

網約車「價格血戰」熄火 出行領域迎來新階段

盤和林

網約車「價格血戰」開打約半個月後,近日有了「熄火」跡象:4月13日,滴滴美團相繼宣布,已於4月12日停止對南京用戶的補貼發放;滴滴方面14日還宣布,率先取消上海地區的常態化補貼。

補貼大戰,似乎是出行領域發展的必經之路。從三年前的滴滴與快的,一年前的摩拜與ofo,一直到最近美團打車上海高調上線,挑起新一輪價格戰。這也不奇怪,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在競爭的早期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數量,也就是要儘快搶佔市場份額。很多時候,用戶規模決定了同業市場中企業的自身站位。

處於初創期的互聯網公司,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估值,好讓投資人心甘情願持續砸錢。而互聯網估值的本質,有兩個指標:其一,用戶量的增長;其二,用戶留存在平台上的使用時間。在網約車市場,經過滴滴與快的、滴滴與優步中國等聲勢浩大的補貼大戰,可以說用戶量幾乎達到上限,就算還沒有,增長空間也很小了。畢竟,總不能把老人小孩也當作潛在用戶吧?

於是,如果還繼續用補貼來爭奪用戶,無非就是你切走我一塊蛋糕,我再切走你一塊麵包,這樣根本無法培養用戶的忠誠度,更不用說提高用戶在平台上的使用時間了。而且,倘若網約車行業不能良性發展,網約車企業面臨的就不僅僅是用戶在不同平台進行選擇的競爭了;如果消費者在權衡便利程度和費用之後,覺得網約車還不如公共交通,恐怕網約車整個行業都會迎來巨大挑戰。

所以,對網約車市場而言,高額補貼難以持續,而補貼取消則是必然之勢。地方監管部門的約談執法避免網約車市場陷入惡性競爭。在網約車市場的拓荒期,補貼大戰已經表現出一些負外部性,比如惡意刷單、半路撂客等。有媒體報道稱,美團在上海刷單比例高達40%。高額補貼也導致大量車輛湧入,而許多車輛實際上並不具有相關資質。 此類問題層出不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權威機構對網約車司機、車輛准入資質進行審核。

網約車行業過了市場拓荒期,順其自然就應該進入精細化管理階段。這個階段的競爭應該從價格轉向服務,以創新經營模式、提升服務品質、完善消費體驗為導向,切實解決打車難、服務差、派單不合理等問題,致力於改善乘客乘車體驗,保障出行安全,把資源投入到技術開發和提升服務質量上,只有這樣,才能「向服務要用戶」,在市場上收穫更多的「用腳投票」。這也是將來網約車發展的方向。現在,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下,滴滴和美團打車已經開始採取了一些動作,如果其他網約車平台也能夠順勢跟上,網約車領域必將迎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作者系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萬科2017年報:凈利潤增長33.4% 凈負債率僅8.8%
女兒被綁后座因車溜進河淹死 粗心媽以為車被盜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