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醫院能給老百姓提供哪些醫療健康服務?

互聯網醫院能給老百姓提供哪些醫療健康服務?

新華社記者:

根據我們國家現在的法律法規,互聯網醫院能夠提供給老百姓的醫療健康服務都有哪些?如果是想申辦一家互聯網醫院,我們應該符合哪些步驟和要求呢?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互聯網醫院,現在在文件中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以醫療機構為提供主體,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並且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互聯網醫院要提供的服務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跟我們批准的實體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要一致,也就是說,我這個醫院批的是三級綜合醫院,批了哪個科,互聯網醫院可以提供相應的什麼樣內容的服務,不能超出批准的診療科目範圍。

第二種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已經申辦了互聯網醫院。他們有一些優質專家的資源,比如全國北上廣的醫生,利用這個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平台,為患者提供一些服務。這個文件當中我們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線上線下要一致的監管,並且必須得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通過互聯網的平台為患者提供一些遠程門診等遠程醫療服務,總體來說是這樣一種形式。

你剛才提到的互聯網醫院,我們說不僅僅是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服務分為兩類:

一是圍繞我們核心業務,就是給病人看病,通俗說這個病要不要下一個診斷,要不要提出一個治療方案和開一些處方,這個叫互聯網的診療服務,這是互聯網服務的一種內容,我們說是醫療的核心業務,這個互聯網的診療服務,我們正在起草制定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這也是在國務院文件當中的授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一步要做的一個很重要的配套文件,在這個文件當中,我們會明確互聯網診療的底線、邊界,在這個邊界範圍之內,可以提供一些服務。比如像現在實踐證明也包括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大家公認的遠程醫療服務。另外還有家庭醫生對他簽約的患者提供一些健康管理和在線諮詢的服務。文件當中規定了有一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在線的複診,在線的複診服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提供,並且對於醫生在掌握了這些病人的一些基本的病例資料的情況下,可以在線的為這些複診的患者開具處方,這是互聯網診療服務這一部分。

二是非核心業務,就是我們發揮互聯網的便捷、提高便利性的優勢,就要提供一些輔助的服務,在這個領域,互聯網技術大有空間、大有作為。而且在實際應用當中,現在很多實踐當中已經都在應用,很多地方患者已經享受到了這方面的便利和紅利。舉幾個例子,像現在很多的患者到醫院裡看病,用一個手機可以實現網上的挂號、預約診療,並且到醫院裡來,快到的時候可以通過手機提供一些就診的提醒,還可以用手機移動支付,不用到窗口排隊繳費。另外還有一些檢查和檢驗的結果在線都可以實現查詢。這是患者在醫院裡可以享受到的很大的紅利,大家有切身的體會。同時,我們利用互聯網手段,把優質醫療很好的資源沉下去。像邊遠貧困地方的經濟和醫療都不是很發達的地方,我們通過遠程醫療或者遠程門診的方式,有一些縣裡的患者、有一些邊緣貧困地區的患者,不用再離開他所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北上廣這些大醫院的專家,可以享受到這種便捷的服務。我們還有一些人工智慧支持的決策輔助活動,包括我們一些基層的醫生,縣市醫院的醫生用了以後,可以大大提高他們醫療服務的水平和醫療服務的效率,這個也間接的服務了更多的患者。

我們現在用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面。比如我們有一些農村的患者、社區的患者,老年人在家裡或者到家門口的社區、村衛生室,和簽約醫生可以通過在線或者到他那裡諮詢一些問題,有一些問題村醫或者簽約的家庭醫生解決不了,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形式,向這個團隊上級醫院的醫生進行求助,讓患者在家門口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日常的健康管理和安全適宜的診療服務,所以這些我覺得都是我們說互聯網醫院或者互聯網診療能夠提供的服務和範疇。

關於互聯網醫院申請的程序,因為它是一個新業態,關於這一類別的醫療機構應該具備的條件,如何來申請,由哪一級進行審批,我們會本著「放管服」的原則和要求,認真加以解決,並且在我們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中會做出明確的規定。

中國日報社記者:

「互聯網+醫療健康」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能不能從微觀的層面上給大家介紹一下會對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帶來什麼樣的便利?同時,我們也還注意到在一些醫院挂號還是有些難,互聯網+醫療服務能不能在這個方面起到一些推動作用。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您剛才提到的享受到哪些實實在在的便利,在新華社記者提問的時候已經回答了。關於您說的如何能夠用互聯網解決挂號的難題,我覺得可能這個問題要從根本上來解決,還要靠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建設,互聯網可以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比如挂號難的問題,以往我們說挂號難主要是到醫院現場排隊,很早就去排隊,還不一定能夠掛上,尤其是外地的患者。所以,我們現在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包括很多的醫院,一方面開發自己的手機APP,一方面加入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搭建的預約挂號平台,把這些醫院號源放在一個號池裡,患者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話都可以進行挂號,非常的方便。而且這個挂號,現在力推的是分時段的預約診療,大家不要都趕上一早晨高峰的時候涌到醫院看病,這樣的話,大家都不方便。我們通過互聯網技術精準預約,比如預約爭取能在一個小時之內,將來預約到半個小時之內,這樣的話,就能夠讓就診錯峰,錯開大家都去集中就診的高峰,大家到醫院裡看病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秩序。並且我們說手機的APP挂號現在非常方便,比如,我家裡有一個老人想看病,不會用這個APP怎麼辦?子女在外地、國外都可以用手機APP幫著家裡的老人來挂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挂號難的問題。

另外,到醫院裡大家覺得經常要排隊,不同的窗口,做一個檢查排一個隊,繳費和取葯都要排隊。像這些問題,比如像在杭州和很多地方出現了智慧醫院,這個智慧醫院只拿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整個看病的過程,通過網上的預約,按照預約的時間,到醫生的診室看。約好了檢查以後,可以實現診間移動支付,就是用手機點一個鍵就可以支付了。有的地方把醫保卡綁定,支付自己自費的那一部分,醫保的那一部分就不用管了,做完了就可以回家,在家通過上網就可以查到檢查檢驗結果,不用再到醫院取片子和檢查報告。這些對於患者來講都是非常的方便的。全國多數三級醫院都已經實現了這樣一個醫療服務模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實踐,這次在國務院的文件中把這個模式要向全國推廣,要求二級以上的醫院都要利用互聯網為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

我作一些補充。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我們衛生健康系統特別突出,特別典型。所以,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藉助這樣的技術,把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特別對一些偏遠地區、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的分配,應該說比較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一些偏遠地區優質的醫療資源比較匱乏。所以,這種不平衡的問題非常突出。但是,醫療系統最關鍵的資源、最核心的資源是醫生資源,醫生資源要達到均衡發展,需要相當長的過程,培養一個醫生,大學五年、規培三年、專培三年,把醫生資源很快實行均等的配置很不容易。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把醫療資源、醫生的智力資源配置到一些匱乏的地區,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促進、改變這種資源不均衡的情況。所以,從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這肯定是有幫助的。

中國衛生雜誌社記者:

剛才說允許互聯網醫院開展部分慢性病和常見病的在線複診,作出這樣的相關規定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現在為什麼允許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複診,一般從醫學來說,分為初診和複診,首先應該強調一個原則,就是互聯網+要符合醫學的基本規律和規則。基本的規律和規則是什麼呢?看病初診,病人到醫院裡面看病,醫生初診要作出診斷的話需要幾個條件,第一個是要病人如實的提供自己的病史,醫生要詢問病人的病情,也包括家族史和以前患病的歷史,這是醫生通過詢問得到一些信息,幫助他作出疾病的判斷。第二個是需要做一些體格檢查,從醫學上來說,叫查體,以往說叫視觸扣聽,中醫叫望聞問切,通過患者進行一些身體的檢查,看看他有沒有哪些方面不正常的癥狀或者叫體征。第三個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些輔助的檢查,就是抽血化驗,還有影像、心電圖、B超、做手術、病理,所有這些手段綜合加在一起之後,醫生才能夠對這個疾病作出一個科學的判斷,得出一個正確的診斷的意見,並且根據正確的診斷意見才能制定一個科學的正確的治療方案。我們說對於初診的病人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互聯網上初診是絕對禁止的,這在世界上各國都是這樣要求的。

對於複診,在其他的國家也是這樣做的,比如皮膚病還有一些種類的疾病在線可以進行複診,比如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病情沒有發生變化、基本長期維持穩定的時候,通過互聯網包括一些遠程監護或者所在的社區可以做一些檢查檢驗,這些指標醫生拿到了之後,可以開一些長期處方或者簡單的調一調葯,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些病,僅僅通過互聯網,醫生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比如說腫瘤,有一些腫瘤的患者,在作出腫瘤的診斷治療後,要進行隨訪,看看腫瘤有沒有複發,這個時候要抽血化驗,看看腫瘤標誌物,還要看影像有沒有複發的表現,這些僅僅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醫生沒有辦法獲得信息,利用遠程醫療的手段,也僅有一部分信息可以獲得。還有比如像兒童的病,我們尤其不建議對小孩的一些病特別是低齡的小孩通過互聯網解決他的看病問題,因為兒童疾病的是變化是非常的快。所以像這些疾病,通過互聯網來提供診療服務的話,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所以規定對於一些比較成熟的、經過國內外實踐證明的部分比較穩定的常見病和慢性病,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一些複診的服務,並且醫生掌握病歷資料後可以在線開具處方。凡是經過嚴格培訓的醫生,都會給患者作出一個科學的建議,如果需要的話,還是到醫療機構來進行就診。

來源:中國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中國號 的精彩文章:

關愛耳朵:耳聾離你很近 可以選擇遠離
全國政協委員呼籲重視傳染病防治人才隊伍建設

TAG:健康中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