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萬億產值與16ZB數據及99.9%之路徑

18萬億產值與16ZB數據及99.9%之路徑

2018年4月9日,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18)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發言時表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7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行業整體規模超過18萬億元。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的地位更加穩固,手機、微型計算機、網路通信設備、彩電等主要產品產量繼續居全球首位。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我國第一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實現量產,多家企業推出人工智慧晶元,一批關鍵電子裝備在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了普及應用,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領域的產業融合、技術融合、市場融合進一步加速和深化,已成為支撐我國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建設和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列舉完當前取得的成就之後,苗圩也指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今後發展的方向,其中激活創新最為重要,「在重點領域布局電子信息製造業創新中心,牽引重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體系,補齊基礎領域短板,搶佔前沿領域制高點,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到現階段,提出重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體系實有必要。近期發生的中美貿易衝突,以及近年來美國對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不斷阻撓,都體現出由於在關鍵領域存在短板,無論是國家信息自主可控度、行業平均利潤率還是產業長期發展都受到顯著外部限制。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利潤率在7%左右(2016年總產值17萬億元,利潤1.3萬億元),產值高、利潤低、順差大的現狀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分工有直接關係。根據任澤平《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源:給特朗普上一堂貿易常識課》:由於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同,導致中美貨物貿易順差、服務貿易逆差的格局,但美國卻得到了大部分利益……從全球價值鏈看,中國得到就業、稅收和經濟增長,企業和勞動力憑藉獲得微弱的利潤和收入,但環境破壞、資源浪費的問題由中國承擔。中國在鏈條中承擔附加值較低的加工、組裝部分,前端的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與後端的銷售服務卻在國外,大量利潤迴流到歐美在華的跨國企業,形成「順差在中國,利潤在歐美」的格局。但是,在出口核算時卻計算全部出廠價值,中國貿易順差被嚴重高估。

電子產業鏈微笑曲線

資料來源:招商電子方競

在著名的「iPod成本分析」案例中(2007年),第三代30GB iPod零售價299美元,出廠成本為144.4美元,約155美元的價差價值中有75美元分配給了零售和分銷,80美元則作為蘋果公司利潤。出廠成本中,僅硬碟和顯示屏兩項,日本供應商佔比就達到93.39美元,其他成本還包括美國、日本和韓國一些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和技術專利費等。而生產這台iPod的中國,獲得組裝收入僅為3.7美元,占其出廠總成本不到3%,中國從中獲利僅有0.11美元。

蘋果三星手機出廠成本分析

數據來源:Tech Insights

11年過去之後,伴隨更多中國供應商打入蘋果等美國系統廠商供應鏈,電子產業價值分配比例雖然有所改觀,但並未根本改變利益大頭被美國廠商拿走的狀況。

之所以能主導全球電子產業鏈利潤分配,與美國廠商在「重科技」領域的巨大優勢相關。根據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對「重科技」產業的定義,即不單純依靠商業模式與應用裁剪生存,而是具備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全球競爭與不可替代特性的產業,英特爾、高通、博通等頂級半導體公司屬於重科技公司,蘋果這樣從核心晶元設計到軟體設計一體實現的公司更屬於重科技公司。根據趙偉國的看法,重科技公司具備不可複製性,如果高通被博通收購,即便在美國,恐怕也再難創造一家高通出來。

博通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福陽(Hock Tan)則似乎旁證了趙偉國的「重科技」看法。根據陳福陽提供的數據,全球網路連接中99.9%的數據流至少會通過一顆博通的晶元,這個數據流量在2016年是16ZB,「比過去100年所產生的數據總和還要多」,而到2025年,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將是2016年的10倍左右,達到160ZB。

每年「數據大氣層」量級

數據來源:IDC

陳福陽提出「連接一切」的口號,併購高通就是實現「連接一切」的重要步驟,如今博通已經將總部搬回美國,博通收購高通的想像空間被重新打開。想像一下,如果數據量達到160ZB時,仍然至少有99.9%的數據要通過博通的晶元傳輸,靠數據生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真能睡得安穩?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認為,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終於迎來換道先跑的機會。當然,換道先跑也不一定能夠笑到最後,就像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興才所說:「彎道超車,我們真的有那麼快嗎?第一寶座,我們還可以坐多久?」即便在有先發優勢的電動汽車領域,在歐洲與日本公司加大投入以後,中國優勢能否繼續保持要持一個問號,畢竟我們在核心零部件上的供應安全十分薄弱。

對於中國半導體而言,即便工藝進步速度已經放緩,但尚未出現明顯換道機會,以存儲器為例,即便中國廠商能夠跨過量產關,還不能判斷能否順利挺過專利關與價格戰。在全球化的消費類半導體市場,這個差距還真不是只靠每年投幾百億美元就能追上。

當然,如果特朗普政府堅持走向保守,長期看也許中國產業會迎來換道機會。

TECHSUGAR

品鑒百味 探索新知

長按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Sugar 的精彩文章:

電子科技的時代特徵與未來使命
博世:拐點已至,感測器不再只拼價格

TAG:TechSug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