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霜帝國攻列印度:不想亡國拿佛缽和馬鳴菩薩交換!

貴霜帝國攻列印度:不想亡國拿佛缽和馬鳴菩薩交換!

宗教導人向善,但宗教的傳播自古卻參雜著血與沙。最著名的當然是基督教的十字軍東征與伊斯蘭教的聖戰。佛教也有血戰史,比如南北朝前秦後秦幾次大戰,滅了好幾個國家,只為了迎紅塵高僧鳩摩羅什來國傳法。而在此之前,亞歐四帝國之一的貴霜帝國就曾攻入印度,死傷無數,只為取一人一物,佛陀的法缽和馬鳴菩薩!

佛陀入滅之後,經過阿育王的傳播,佛教迅速成為古印度的主流宗教。阿育王之後,希臘人等外族入侵,尤其是中國西北游牧民族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與大漢、羅馬、安息,並稱亞歐四大帝國)對印度虎視眈眈,嚴重威脅了古印度原有的文化與百姓的生命安全。

此時,貴霜帝國的國王叫迦膩色迦王。與黑阿育王一樣,此人早年是一個拜火教信徒,不相信因果報應,崇尚武力,征伐四方,輕侮佛法,兵鋒所指,血流成河!隨著軍事實力的提升,迦膩色迦王把目標盯准了中印度最強大的國家摩揭陀國,而佛教的傳法聖地竹林精舍與靈鷲山正在此處!

據鳩摩羅什的《馬鳴菩薩傳》記載:馬鳴菩薩原本是一位婆羅門外道,他博學善辯,辯術無人能及,在外道中很有威望。他甚至揚言:如果佛門無人能折服他,就不許僧人在當地敲鐘辦法會!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位高僧脅尊者聽說後,來此與之辯論,讓他知曉佛法的真諦,於是馬鳴菩薩皈依佛門,成為脅尊者的弟子。不久,脅尊者欲赴東土大漢傳道,馬鳴菩薩則留守佛門聖地靈鷲山,成為佛教的領軍人物。

這時,貴霜帝國的迦膩色迦王兵臨城下,摩揭陀王不得已求和。只是城下之盟不好談啊!迦膩色迦王胃口不小:「給我三億金,我馬上退兵!」這三億金到底值多少呢?這個說不好,只知道那是漢朝的所有金銀銅鐵等金屬品都稱做「金」。(比如漢文帝為了慎夫人賞袁盎50金,拿回去的是50斤銅。)

不過,三億金絕對是一筆巨額財產,摩揭陀王無奈:「我整個國家全賣了也只值一億金,您這不是為難我嘛!」迦膩色迦王正色道:「您國中有兩個寶貝,可以抵2億金。一是釋迦佛留下的法缽,二是你們國內最有才華的比丘馬鳴菩薩!」摩揭陀王欲哭無淚,佛陀的法缽雖是佛門的精神象徵,也就是一個飯碗而已;而這馬鳴比丘(那時還未稱菩薩)能抵得上舉國分量嗎?不過既然你喜歡,價格自然就不一樣了。一番假意推諉和討價還價後,迦膩色迦王連一億金也不要了,只取二寶而還。

看到這裡,許多朋友肯定會疑惑:佛經既稱迦膩色迦王是「阿育王第二」,受馬鳴菩薩度化而皈依佛門。可貴霜帝國進攻摩揭陀國時,兩人還未謀面。此時的迦膩色迦王是個異教徒,又怎麼可能為了佛陀的飯缽和一個有辯才的馬鳴比丘放棄即將到手的「三億金」呢?

其實,此時的迦膩色迦王安的不是好心!大月氏軍隊撤軍不遠,隨時能夠殺個回馬槍,摩揭陀國依舊還是囊中之物!迦膩色迦王的用意其實是摧殘信仰,打算長久佔領和奴役此地。帶走馬鳴比丘後,迦膩色迦王召集領地內所有僧眾,說是要共同見證佛法真偽。

怎麼見證呢?迦膩色迦王挑了七匹好馬,先餓了它們五日,等第六日馬鳴比丘為大眾說法時,迦膩色迦王說:「你們不是宣稱眾生平等,皆有佛性嘛!咱們就來看看我這七匹飢餓的馬的佛性如何?是願意聽你的佛法,還是吃它的草料?如果你不能激發它們的佛性,那證明你所言是虛,所傳之法是假,我會在眾僧面前親自處決你!」

用意何其奸險!據說,馬鳴比丘登壇說法,講授的是《佛遺教經》,正當迦膩色迦王磨刀霍霍之時,七匹餓馬一聲長鳴,潸然淚下,豎耳諦聽,不思進食。迦膩色迦王驚慌不已,不僅陰謀敗露,並真正對馬鳴比丘心生敬意。最終,在馬鳴比丘的度化下,迦膩色迦王放棄了外道,皈依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明王。

原本一個異教徒,因一場辯論,把自己變成了佛教中的一代宗師。原本一場滅佛陰謀,因一次神跡,反把自己變成了佛教史上的第二護法明王,一切只能說馬鳴菩薩與迦膩色迦王的佛緣太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曰 的精彩文章:

佛為什麼降生於沒落的釋迦族?有何因緣?

TAG:趣史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