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俊明:「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 ——關於徐曉的詩

霍俊明:「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 ——關於徐曉的詩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

——關於徐曉的詩

作者:霍俊明

讀青年詩人的詩,我總是既苛刻又寬容:苛刻是希望從整體性的角度年輕的詩人應該具有一些「新質」乃至新的氣象和新的方向,而寬容則是針對其偶爾犯的詩歌錯誤和寫作的不健全——不必過於憂慮,就如一個青年臉上的青春痘一樣,隨著時間和成長自然會慢慢消退的。讀徐曉的詩也是如此,對於一個90後的年輕詩人,我同樣是既苛刻又寬容——比如她有的詩歌狀態還不夠穩定,文本成色的差異也比較明顯(比如《古房院》《大雪之夜》就顯得有些生澀和單薄)。而讀到她的《致歲月》《途中》的時候,我突然(也許是詩歌和詩歌之間的相互打開的緣故)想到了穆旦以及他24歲時寫的那首早期的代表《春》。而徐曉的「臨窗而坐。七點二十的大巴車」這幾乎成為當下每個人的生活常態,在途中,又了無詩性和激動可言。而對於一代青年人來說,我更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哪怕僅僅是通過詩歌和修辭的世界。當年的穆旦,那個四十年代的年輕人也是站在油漆剝落的窗口,他給我們呈現和打開的年輕的世界是「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這是年輕人與外界、與時間、與自我、與身體乃至合法性慾望之間的對話。在徐曉的詩歌中我同樣看到了類似的情形或者精神願景以及內心白日夢般潮汐和茫茫曠野(請注意,徐曉的詩歌中已經出現了很多「曠野」和「原野」的場景,顯然這是內心世界的投射和顯影)。徐曉在詩歌經常會設置兩個角色,「我」和「你」以及「我們」,顯然二者是對話性結構,是一個我與另一個我之間的協商、盤詰甚至齟齬。這回復到了詩歌產生的一個源頭——自我和自我爭辯產生的是詩。這樣必然會產生「困惑的詩」「無解的詩」,尤其是對於青年詩人而言,當年的穆旦同樣如此——「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藍天」正對應於青年的世界,而「迷惑」的發生正好與之產生了反向拉抻的力量。正是這種困惑、緊張——由時間和體驗甚至白日夢帶來的狀態——產生的是真實的詩。相反,如果一個年輕詩人在詩歌中給出了關於自我、他人甚至整個世界的明晰的答案,充滿了肯定、確認和毫不遲疑的積極的態度,顯然這一切倒是虛假的、不可信的。正是在此前提下,我關注的是徐曉詩歌中那些「冒著熱氣的臉。如此飽滿的時刻」的年輕人內心裡卻充滿了「困惑」和「難解」狀態。這不只是詩歌的特殊文體形成的常態結構,也同樣符合年輕一代此時此刻的時間命題和身體感知。身體的困頓和精神的困惑幾乎是同時到來的,「書寫的困頓——所有的城市 / 長著相似的面孔,人群也是」(《途中》)。這是一個人的現實感,對寫作、環境和同類(同時也是「他者」「另類」)的認知與探詢,而時間「飛速運轉的車輪」和「一生的浮光」「人間的一切轉瞬即逝」「我的並不漫長的一生」之間就發生了持續的摩擦。這一摩擦所產生的體驗、想像以及相應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已經無須贅述了。然而這種真實、困惑以及摩擦並非意味著「青春期」的提前結束而「成人詩學」的提前到來,而是同樣充滿了亮光和陰影交替的駁雜場景和晦暗未明的無解時刻,「她坐在落地窗前讀卡佛的詩 / 爬山虎順著牆頭探過碧綠的枝葉 / 一小塊陰影落在她的手背上」(《她和他》)。這時候,詩歌就具有了某種自我勸慰和療救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徐曉的詩歌中不斷出現「夢境」的原因,比如「我總是夢見」(《我有夜夜不眠的思念》)「這些年 我經過許多河流 / 它們餵養我 洗濯我 進入我的夢境」(《無題》)「總有一天,我會從混沌的夢中蘇醒」(《一個人的孤獨不值得炫耀》)。夢和現實代表了一個世界的兩極,當然也存在著交叉和滲透,但更多則是夢的狀態對現實經驗和不圓滿狀態的彌補與提升以及適時的撥正。黑夜夢也好,白日夢也罷,自然需要風、需要彩色、需要曠野、需要藍色的火焰來應對「刀刃上的時光」和「那些真實的日子」(《刀刃上的時光》)。由此,詩歌承擔了「夢想的詩學」的功效,這仍然是一個我與另一個我之間的對話與磋商,如此才能在詞語的夢中迎來「我為數不多的短暫而神秘的歡欣時刻」(《我有夜夜不眠的思念》)。但是,「夢」和「現實」的關係在年輕詩人這裡也不應該是廉價而庸俗的,二者必須經由詞語和意志重新掂量。而閱讀徐曉的詩歌,我比較突出地感受到從詩歌世界所形成的一個詩人的形象而言,她並沒有故意避開那些稜角、芒刺、陣痛以及一個個孤獨和痛苦的難捱時刻,而是把它們耐心地轉換到了詩歌中。這同樣是真實的體驗狀態,也是需要一定的寫作勇氣的。她發出的疑問也正是每個人都曾經或正在經歷的——「該如何改造一個個退化的器官,才能 / 成為黑壓壓的人潮中最普通的一個?」(《一個人的孤獨不值得炫耀》)

一個人既是水深火熱的參與者,又是冷靜的局外人和旁觀者,這也許正是詩人的兩個身份,而徐曉的一些詩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我是我自己的拋棄者」,當然還需要進一步擴展——詩歌的深度和打開度是評價一個詩人最為不可或缺的標準。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迷惑著的一刻,你還有嗎?

作者簡介:霍俊明,河北豐潤人,現工作於中國作協創研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首屆客座研究員、台灣屏東教育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專著《尷尬的一代:中國70後先鋒詩歌》《變動、修辭與想像》《無能的右手》《新世紀詩歌精神考察》《從「廣場」到「地方」》(上下卷)《螢火時代的閃電》《「70後」批評家文叢 霍俊明卷》《陌生人的懸崖》《先鋒詩歌與地方性知識》以及詩集《懷雪》《一個人的和聲》《有些事物替我們說話》,合著《中國詩歌通史》《二十世紀中國新詩理論史》《文學現場對話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曉的菜地 的精彩文章:

TAG:徐曉的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