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煙歇--范煙橋(真正的文藝大神 鴛鴦蝴蝶派)

茶煙歇--范煙橋(真正的文藝大神 鴛鴦蝴蝶派)

在網上淘舊書偶然發現民國大神蘇州才子范煙橋先生的這本書《茶煙歇》是吳湖帆給題寫的,突然就被前塵往事給揪住了,這薄薄的一本書收集了兩百篇他記錄的老蘇州前塵往事。三個字包含了太多用心,我設想在這茶煙繚繞的背後有多少故事在他筆下誕生,這茶煙的歇息里又有多少欲罷不能。再看這范煙橋三字就更是婉約鴛鴦詩一派。而范煙橋正是與同樣諳熟音律的宋代詩人姜夔頗有些同趣,姜夔的一首詞《過垂虹橋》:「自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據此原名范鏞的范煙橋給自己取名「煙橋」。范煙橋一個道地的蘇州人,確也是寫下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的後人,也許正是這樣的使命感,讓范煙橋21歲那年,便寫成了三萬多字的彈詞《家室飄搖記》發表在包天笑主編的《小說畫報》上……加之又諳熟崑曲,於是寫歌詞自然輕車熟路。按作家鄭逸梅說范煙橋是「用長短句,協平仄韻,推陳出新,動聽悅耳,經周璇運腔使調,遏雲繞樑地唱著,不知吸引了多少影迷」。舊時上海灘名伶金嗓子周璇所唱的電影插曲,填詞者幾乎都是范煙橋。當年和周瘦鵑、程小青並稱文壇蘇州三傑。

這樣一個男人一定是有趣的,也一定是愛茶的。譬如在茶坊哲學一文中他說:約朋友,不慣信守時間的中國人,往往約在上半天來訪的,等到晚上還不見光降。倘然約在茶坊里,先到的可以品茗靜待,不至枯坐寂寞。有時只約了甲,卻連帶會遇見了乙丙諸人,豈不便利。足見茶坊的妙處與偶然。

再進一步說,盡有許多學問,也可以在茶坊中增進的。因為有許多學者,也常到茶坊里來的。像某字應作何音?某種應酬文字應如何稱呼?某人的作品如何?某人的主義如何?某人最誠懇可以為友,某人最宏博可以為師,人物的衡鑒,也在茶客的嘴上。倘然身體上有些小毛病,要打聽些「單方」,更是便當,幾個茶客,可以湊成一部萬寶全書的。可見其八卦大神本性。讀完這段付諸閑塵、笑說了了......

史上嗜茶、嗜酒的文人也多生傲骨,范煙橋也不例外,不過他的傲沒那麼激進,亦如蘇州人的本性——溫婉含蓄。「鄰雅舊宅」內有座名為「鴟夷室」的書屋,鴟夷是一種古代大酒器的名字,據說范煙橋兒時家中有個叫春宵的僕人,嗜酒如命,范煙橋也受他影響,自小嗜酒,長大後更是酒量驚人。在蘇滬文壇上,他的酒量和文章同樣齊名。

范煙橋與酒有關的故事不勝枚數,最風雅的應該非「千齡會」莫屬了。抗戰爆發,當時的范煙橋不僅寫歌,也為國華電影公司改編了《西廂記》、《秦淮世家》、《三笑》等劇本,幾乎部部賣座,名噪一時。他隨東吳大學遷至上海後認識了梅蘭芳、周信芳、吳湖帆等朋友,他們中有表演藝術家、畫家、作家、收藏家,也有實業家,而且全都屬馬,20個人當年都正值50歲,加起來正好1000歲,因此設一雅宴——「千歲酒」。當時的葉恭綽遐庵談藝、周瘦鵑寫風物、鄭逸梅說掌故 黃裳品京劇、林風眠的油畫、張樂平的漫畫、沈從文評博物館、夏枝巣茶餘談往、文藝界真是百花齊放。

另在范煙橋《茶煙歇·蘇蔬》文章里寫到:「蘇州人好吃腌金花菜,金花菜隨處有之,然賣者叫貨,輒言來自太倉,不知何故?且其聲悠揚,若有一定節奏者。老友沈仲雲曾擬為歌譜,頗相肖也。山塘女子,稚者賣花,老者賣金花菜與黃蓮頭,同一筠籃臂挽,風韻懸殊矣。」你看他心頭頗愛聽俏麗姑娘的糯嚅,這蘇州的市聲真是民風心語。陸文夫也曾寫過:「在菜蔬之中,青菜是一種當家菜,四季都可種,一年吃到頭。蘇州小巷裡常有農婦挑著擔子在叫喊:『阿要買青菜?……』那聲音尖脆而悠揚,不像是叫賣,簡直是唱歌,唱的是吳歌。特別是在有細雨的清晨,你在朦朧中聽到『阿要買青菜……』時,頭腦就會立刻清醒,就會想見那青菜的碧綠生青,鮮嫩水靈」。

那時候蘇州的小酒館仍聽得到姑娘叫賣:「阿要醬油熱螺螄」,軟綿綿的,羞怯怯的,小酒館裡,頓時熱鬧起來,調羹的舀螺螄聲,「噝噝」的嘬螺螄聲,「丁當」的螺螄殼落碟聲,再加上席間酒客的猜拳嬉鬧聲,那是舊時蘇城熱鬧的一景。你看這靜處木魚課,西風入深巷,只為引孩兒的舊時風趣到如今在文人筆下讀來依然怦然心動。

每次往返蘇州與無錫之間大概都是為了去搜尋書本上曾描述過的場景,最愛去花鳥市場露天排隊買糖粥,黏黏稠稠的一碗灑滿了桂花,研磨的極細膩的赤豆裹著糯米小圓子,聞著裡面一定是放了陳皮的香。功夫一點都不省,要的就是那樣一種老蘇州的味道,站在馬路牙子就都能吃完了。隨後還想著下回嘗嘗另一種酒釀味的,你看這纏繞你的不是鄉愁更似鄉愁。

煙橋先生的《太湖碎錦》一文中對太湖的讚美也是極好的。文中描述:太湖還有四個畫面,和洞庭東山、西山合起來,差不多得見其全貌。一是從湖州到無錫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斷續中經過,前後左右可以看到雲巒起伏,似乎它們都有動態,與人遊戲。一是從無錫到宜興,數十分鐘的汽車行程,在湖邊掠過,太湖平鋪在車外,遠山幾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無錫的黿頭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經過人力的整理,有著怪石突兀、驚濤洶湧的奇趣。不僅有色,而且有聲。夕陽將下,餘暉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狀。一是蘇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見得靜止處,已不是空闊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見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陰、晴、風、雨、雲、霧,固然使山水多變,適逢其會,逸趣橫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詩人畫師,儘管靈思妙想,攝取片斷到詩畫里,有著他們的傑作,還是概括提煉。我更無能,憑我接觸到的,寫了些體味,或許有三言兩語,能引起到過大湖者的同情,作會心的微笑。畢竟是「嘗鼎一臠」,太湖實在是描寫不盡,描寫難工的。

臨雅舊宅是當時范煙橋父親買下的元代文學家顧阿瑛的私宅,後來為清代進士顧予咸「雅園」所有。目前在臨頓路溫家岸17號。我曾經路過,花木稀疏,頗為蕭瑟。只有一塊銅牌印有「范煙橋故居」五個字還在。他曾寫到「我家有院,有假山數垛,頗嵌空玲瓏,有池雖天旱不涸,有榆樹大可合抱,其他梧桐、臘梅、天竹、桃、杏、棕櫚、山茶,點綴亦甚有致。」 元代修葺的老宅,風雅固風雅,但絕不富麗奢靡。在這間老宅、這方小園裡,范煙橋得到了極大的樂趣與庇護,這個小小的宅院里幾乎容納了他人生所有的繁華、跌宕。

讀范煙橋先生的著許多文字,回想的是他所處的年代,文字真的可以慰藉時空中無法相遇的有趣的靈魂。誠然他是熱愛生活的,點點勾勒都是那氤氳飄渺的茶煙後睿智的思索。每每舉杯,拿起的都是文化的承載,感動於尚可尋絲絲脈絡找到曾經打動過他的歲月流光碎影,一杯茶,一個躲在茶煙後的時刻都是完全的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昆凌說周杰倫奶茶越喝越胖,原來愛會慢慢增加重量
茶卡鹽湖,美麗的湖面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