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要中藥療效好 抓住「黃金時間」很關鍵!你做對了嗎?

想要中藥療效好 抓住「黃金時間」很關鍵!你做對了嗎?

良藥苦口利於病,這說得就是「中藥」,對於長期中藥養生或者中藥治療的人來說,尤其是一些老年朋友,常以中藥來調理身體,很多人信賴中醫,它是通過調理身體來達到治病效果,不過很多人對於吃中藥的時間卻是非常模糊。

清代名醫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記載「病之愈不愈,不但方中必病,方中雖病,而服之不得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意思是說,病能不能治好,首先開出的葯必須對症,但僅僅是藥物對症,服用的方法不當,則不但效果不好,反而產生諸多毒副作用,而服藥的時間點是其中的一環。

不同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很多人在服用中藥的時間點都不大講究,服藥方法是否恰當,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而服藥時間同樣很重要,湯劑是否有效,除了講求是否對症外,還得講究服藥時間,有的藥物因其本身特性的要求,必須在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發揮效果。

選擇合理時間服藥,這樣可以順應人體有節律的生理變化,充分利用體內積極的抗病因素而增強藥效,還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如果服藥時間不當,擾亂人體生理節律,就可以產生或加大藥物不良反應。因此,為發揮中藥的最佳療效,不可忽視中藥擇時服藥,若把握不準服藥時間,可以諮詢醫師或者藥師。

滋補藥品:清晨服

滋補腎陽的藥物,在清晨空腹、早餐前服用,以利於滋補藥物的充分吸收。催吐葯、利水滲濕葯、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都適合在清晨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昇陽葯:午前服

「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上午宜服益氣昇陽葯、發汗解表透邪葯

比如補中益氣湯等益氣昇陽方,午前服用,能夠使陽氣生髮,效果最好。

瀉下藥:午後用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瀉下藥(如大承氣湯)。有潤腸通便等效果,或者能攻積、逐水,引起腹瀉的瀉下藥,最好在午後服用,可以提高效果,減少毒副反應。

驅蟲葯:隔夜服

驅蟲葯如烏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於藥物的充分吸收,便於將蟲體殺死排出體外。

病位在下的疾病:宜飯前服用

治療病位在下(腸道、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飯前服用(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以使藥性下達。

因為在空腹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進入腸道,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病位在上的疾病:宜飯後服用

治療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飯後服用(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可使藥性上行。

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後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後服用,以避免毒性藥物吸收太快而發生不良反應。

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

治療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

葯次數:每天口服2次

一般來說,中藥湯劑通常每天口服2次,上午9~10點鐘,下午3~4點鐘,此時服用吸收較好。

為道中醫小編提醒:在家自己煎中藥時煎藥的時間也很關鍵,一付中藥以煎煮2次為宜,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將減少,達不到療效。

一般來說,頭煎也就是第一次煎從煮沸開始,文火(小火)煮20~25分鐘,第二次煎15~20分鐘即可。解表類藥物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藥物時間要長一些,頭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要注意的是:不論煎煮幾次都應該將每次煎好的藥液混兌在一起後再分開服用,這樣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藥力均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道中醫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邊談養生 一邊選擇慢性自殺!國際公認十大壞行為真的會讓你減壽!
氣不足則胖 血不足則瘦!想要身體健康 先養好氣血!

TAG:為道中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