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 | 蒙古人的髮型真像影視劇中這麼殺馬特嗎?古代游牧民族的髮型究竟長啥樣?

揭秘 | 蒙古人的髮型真像影視劇中這麼殺馬特嗎?古代游牧民族的髮型究竟長啥樣?

原標題:揭秘 | 蒙古人的髮型真像影視劇中這麼殺馬特嗎?古代游牧民族的髮型究竟長啥樣?


全文共2264字 | 閱讀需要5分鐘


編者按:


說到中國如今的古裝劇,服化道往往是缺乏考據的重災區。各種殺馬特造型往往讓大家天雷滾滾。其中,古人的髮型問題,一直都是一個槽點集中地。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即使是一些被網友們認為很考究的歷史正劇,甚至是紀錄片,對於古代各個少數民族髮型的考據,也是槽點滿滿。那麼古代少數民族到底應該什麼髮型呢?


《明妃女醫傳》中殺馬特滿滿的蒙古的髮型


以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為例。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可以說是久經變遷。在如今的電視劇中,最常見的描寫方式,是將這些游牧民族打扮成披髮的造型。這雖然符合古人對於少數民族「披髮左衿」這種頗帶歧視性的認知。但實際上,真正在歷史記載中,具有「披髮」這一特徵的北方少數民族,只有羌人一支。



現在影視劇中常見的游牧民族形象


《後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羌胡被發左袵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既異,言語不通。」雖然有關羌人的形象,在史書上沒有進一步的記載,或者是畫像、壁畫保留,但是幸運的是,從羌人的後裔党項人身上,卻可以找到當年漢代羌人可能的形象。因為他們也確實保留了披髮的習俗。不過在李元昊時期,他推行契丹文化,強迫党項人像契丹人一樣剃髮。雖然並沒有得到很徹底的執行,但是也對党項人的髮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壁畫中的党項人形象


不過,歷史上不剃髮的北方少數民族,其實也不僅僅只有羌人和後來的党項人。曾經在中國興盛一時的鮮卑人,也同樣沒有剃髮的習俗。《南齊書·魏虜傳》中記載:「亦稱鮮卑,被發左袵,故呼為索頭。」這裡的「索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經常被史學家認為是光頭,然而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其實不然。因為首先在很多記載中也提到過,鮮卑人與羌人一樣,也是「披髮左衿」,如果真的是光頭,那麼又何來「披髮」呢?根據太原王家峰發掘的北齊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顯秀墓的一個鮮卑騎俑形象,確實證明了過去的看法有問題。



北齊鮮卑騎俑

這尊騎俑最具參考意義的地方是,其並沒有像其他陶俑那樣戴著冠帽,因此可以很直觀地對鮮卑人的髮型進行研究。顯然,鮮卑人的髮型,應該是類似於今天我們說的臟辮那樣的扎滿小辮的髮型。因此,鮮卑人在過去也被稱之為「索虜」。這一髮型經過了屬於鮮卑分支的柔然人,也一直影響到了突厥,以及之後受到突厥影響的中亞游牧民族。



中亞壁畫中的突厥人,很明顯他們保留鮮卑人系辮的傳統



後來13世紀的塞爾柱人,他們依然還系著辮子


說完不剃的,再來說說有哪些民族在歷史上有過剃髮。目前資料較多的,能夠證明普遍剃髮的是建立了遼朝的契丹人。不過契丹人的髮型款式也是相當多樣,就目前考古發現的遼代壁畫、圖捲來看,契丹人的髮型至少有十餘種。而且不僅僅只有男性剃髮,甚至連女性也同樣剃髮。




壁畫中的契丹人形象


在契丹人之前,也有一些匈奴人有剃髮的習慣。比如在南北朝的一幅壁畫中的匈奴人,髮型與清初漢人在進行剃髮後極為類似。這種髮型類似顏師古注釋中的「結讀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也就是在《漢書·李陵傳》中所記載的「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


匈奴人所留的「椎結」髮型


不過由於匈奴人內部複雜的部族構成,匈奴人的髮型也有諸多截然不同的款式。比如通過對匈奴古墓進行考古研究,發現了史書中所記載的「短髮」,也就是一種類似現在鍋蓋頭的髮型。除此之外,根據記載,匈奴人也有「索頭」、「披髮」等等髮型。



匈奴統萬城遺址中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壁畫,其形象是一個很標準的中亞粟特人形象,可見匈奴內部的複雜程度


雖然目前還難以考證契丹人的剃髮和匈奴剃髮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契丹人剃髮的習俗,對於當時許多民族都可謂是影響深遠。比如說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女真人的先祖,也就是唐代的黑水靺鞨,在《新唐書·北狄傳》中記載:「俗編髮,綴野豕牙,插雉尾為冠飾,自別於諸部。」這一形象與後來的北亞民族其實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18世紀俄國人繪製的楚克奇人形象,這個古老而又原始的民族,與《新唐書·北狄傳》中記載的頗為相似


到了宋代,根據宋代《三朝北盟會編》關於女真人的記載:「男子辮髮垂後,耳飾金環,後顱留髮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玉為飾。」作為黑水靺鞨人的後裔,顯然在髮型上,女真人和自己的先祖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考慮到當時契丹人的影響,也就不難理解這種新的髮型從何而來,而女真的這一髮型,也最終通過建州女真建立的清朝,而影響了整個中國。(註:明代建州女真源自挹婁系的被元代稱為生女真的胡里改人,與金代女真人不同)


金代《文姬歸漢圖》中所描繪的金人頭型


深受契丹人髮型影響的,還有一個便是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早在蒙古還是各個大小部落的時代,遼朝已經對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區進行了統治。因此他們對整個早期蒙古社會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蒙古人的髮型,幾乎就是遼代契丹人髮型的翻版。



元代壁畫《夫婦對坐圖》,最左沒戴帽子的,留著非常典型的蒙古式頭型


其實,人類的髮型發展,其實主要受他們所處環境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主要生活在草原地區的民族,很多都有剃髮的習俗。究其原因,還是草原環境下,虱子一類的寄生蟲更多。而森林地區,一般氣溫較低,這些寄生蟲的問題,並不嚴重。歸根結底,文化還是和社會生產,密不可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櫻花祭,體驗轉瞬即逝的物哀之美
貓,故宮的主子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