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聯網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物聯網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最近一則消息引起我的注意,結合製造行業談談感想。

2018年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全面進軍IoT,成為第五大賽道,5年內發展100億設備,早在2014年,阿里雲就開始啟動物聯網研發,目前已經完成城市、生活、製造、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布局,阿里雲物聯網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台設備。

為應對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阿里雲在2018年戰略投入「邊緣計算」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打造全世界第一朵「無處不在的雲」。隨著AI技術的成熟以及5G、NB-IoT等技術取得突破,物聯網這一流行了近二十年的概念這一次真的要迎來大規模的應用,一場物聯網的戰爭一觸即發。其中的技術與應用很可能關乎你我。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的實施案例來感受一下:

城市:

樓宇:

智能港口:

另外還有如火如荼的政企專網、智能工廠、智慧場館等應用。作為基礎技術的AI、5G、NB-IoT,只有基礎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才促進物聯網產業的成熟。

無獨有偶,微軟官方也表示,將在未來四年投入50億美元用於物聯網研究、產品、服務和新項目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微軟一直有投入物聯網技術,以此推動其Azure雲服務。微軟的目標是,通過為邊緣網路提供數據處理能力(不只是集中在雲和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其客戶能從邊緣設備中獲得更快更多的信息。微軟將感測器,Hololens,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這樣的終端都看作是邊緣設備。

另一個投身其中的還有華為及其MEC@CloudEdge。

回過頭再看阿里巴巴的5條賽道: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物聯網,以及不論是阿里巴巴還是微軟要實現物聯網的途徑:邊緣設備

什麼是邊緣設備?再具體一些就是感測器,AR,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智能儀錶、智能設備。

所有的戰略和基礎技術最終都需要落腳點來實現,而這些邊緣設備便是其中的落腳點,也是物聯網中的「物」---具有通訊能力、帶感測器的各類產品,設備。更具體一點,對於智慧工廠,智能製造,要接入物聯網,設備都需要有通訊功能,帶有感測器。感測器獲取的參數如過程變數、過程診斷信息,通過HART、PROFIBUS等協議,通常是WIFI等各種網路協議的形式傳送到主機系統。此外,進一步可以進行遠程診斷和報警。

可以預見阿里巴巴要連接的100億台設備中,工業設備只是其中非常小的部分,這塊就是最有挑戰,難度最大的。智能製造是物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

結合當前正熱的中美貿易戰,美國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是針對的未來。這至少說明中國製造2025是競爭優勢。

通過下一代的產業競爭是不是就很容易將以上事件聯繫起來看?

以下是我理解的各國製造實施戰略的目標,他們都根據各國自己的實際國情,各有側重:

中國製造2025是個大話題,對製造業從業人員來說,與我們更密切的依次是智慧工廠,智能製造。

對於智能製造,絕不應該是一句口號,工業大行業有41個,細分行業有1200多個,其中裝備製造、機械加工、電子製造等工業行業對物聯網的依賴程度較大,也是巨大的應用場景。

智能製造從工廠各層通訊角度上來講,從底層到頂層分別為Factory Floor、PLCS、SCADA/HMI、MES、ERP及雲端。它通過工業物聯網將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收集起來,實現實時監控、數據可視化、能源管理、良品率提升等,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比如在電子製造的SMT製程中,企業可連接SMT產線的印刷機、SPI、貼片機、迴流焊和AOI等設備,在邊緣採集並清洗數據實現設備的OEE展示,進一步通過結構化的數據上雲,大數據運算生成模型後找到重要相關因子提升生產良品率。

大家知道和利時是一家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服務的企業,面對自身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的特性,要想實現自身生產的「智能製造」還是有很大難度,而根據自身切實需求,從數字化開始提升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將目前使用的ERP、MES/WMS、SCADA、PLC/MC、智能感測器/執行器、生產設備等實現縱向無縫集成,最主要的是形成信息流的閉環,即信息的收集、應用和反饋,充分發揮機器的重複性和人工的靈活性、創新性,實現人機協同,從而在可控制的成本範圍內,實現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利時公司的「智能製造數字化車間」主要用於PCB板的生產,經過數字化改造之後,物料採購周期縮短了9-32天,產品一次合格率從96%提升到了99.5%,單班生產人員從39人減少到了19人,年產能提升了2.2倍。當然,在PCB板自動生產過程中也少不了檢測設備,主要為光學設備、光電設備等。

不能說和利時做到了智能製造,只能在探索中尋求提升中國製造水平的技術、方法以及流程,智能製造不是一句口號,智能製造也不能一蹴而就。

智能製造需要回歸到非常具體的企業管理細節,比如車間的人員數據,物料數據,工藝數據,刀夾具數據,設備數據,質量數據,實現車間的數字化和網路化,進而實現設備故障識別,刀具破損預測與檢測,系統效率提升等。

智能網路搭載在現有主流工業乙太網和控制軟體,配合當前主流的IPC和超高速XFC模塊,無需昂貴的專用儀器就能實現小於1ms的響應周期,通過乙太網連接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和其他控制器,通訊協議包括Modbus RS-485和HART,另外的網口通過工業乙太網EtherCAT連接I/O模塊和伺服驅動器,現場儀錶和智能設備,這是一個從點到線,再到面的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

以下是我對智能製造的理解的大致梳理:

目前智能製造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

1.太多的鼓吹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概念,這方面的書就不下20本,但真正能落實到具體,且能可持續、有效運行的企業很少。即使有,也大多集中在流程化程度本來就較高的電子製造行業。

2.主要還是依賴國家推動,而不是自發的。國家層面就是找不同的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給錢,做專項進行智能化改造,建立樣板車間,樣板工廠。如果這些國家專項不能滿足工廠實際的需求,那效果就會像其他的專項項目一樣,只是走走樣子,浪費項目經費。近4年也有123個專項,合同金額近200億。

3.智能製造針對實際急需解決的問題的針對性不強,還是要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精益生產,優化管理等傳統改進項目上。

問題是存在的,前途是美好的:預計到2030年,在遍布全球的智能網中,將會有超過100萬億個感測器將人與自然環境連接起來。工業領域中的邊緣設備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大量的配備感測器和通訊功能的設備、控制系統,機器人,檢測儀錶,智能物流設備(包括AGV)。因為如上述,目前70%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及關鍵智能裝備依靠進口。比如各個智能港口AGV中的高精度IMU陀螺儀就是基本的智能基礎元件。

每個人或公司或許都可以從中發掘屬於自己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本量化控HUB 的精彩文章:

TAG:成本量化控H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