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張氏>張氏源流

<走進張氏>張氏源流

我張姓始於軒轅黃帝第五子,是軒轅黃帝的第三妃子魚氏所生。因軒轅黃帝的第五子發明了弓箭,官封弓正。當時軒轅黃帝命名他五子姓張,改名為張揮,封國青陽,後改為清河,現河北省清河縣。凡是天下所有張姓子孫,共稱張揮得姓始祖,清河為得姓。觀二十八宿之張宿即在軒轅星座下,這就是一個最好說明姓張的來源。

——編輯 碾子灣張朝江

天下之物,木必有根,水必有源,其理一也。夫姓者,區別於血種關係之符號也。有五音以分同異,有郡望以別類從,此古帝王賜姓封郡之所由也。三代以降稱姓者或以國,或以地,或以官。子孫各本其祖,不可改也。

吾張姓始於軒轅黃帝第五子揮,是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所生。因始制弓矢,官封弓正,黃帝賜姓張,封國青陽,後改清河郡。凡我張姓子孫共尊張揮為得姓始祖,清河為得姓郡望。觀二十八宿之張宿即在軒轅星座下,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張字,《周·秋官》云:羅取鳥獸曰張。《說文解字》:張,施弓弦也,從弓,長聲。我始祖揮公性長弓矢,善張網羅,官居弓正,是以官為姓。西周共和元年宣王中興,張仲以功封侯,而又以孝友傳家著稱於世。

《詩經·小雅》「侯誰在此,張仲孝友」。此為我張姓第一個被載入史冊之先祖。周惠王時《禮記·檀弓》載晉大夫張老以篤信有智稱於世,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此為第二個被載入史冊之先祖。

張老為張良七世祖。在以後的二百多年間,我族張祖人才濟濟,遍及九州,《左傳》成公二年魯國張侯、宋國大臣張匄、晉國張老之後張趯、張骼、戰國時魏人張儀連橫,楚人張旄奇謀,齊人張丐說項,秦人張若為蜀郡守。有漢以來我張姓先祖人才眾多,地位顯赫,分布廣大,為漢時望族。漢初著名者當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帝者師,封萬戶侯的張良。如今南方張姓絕大部份都尊張良為開基祖,稱留侯子孫。

其次,趙王張耳、北平侯張蒼、安丘侯張說、東陽侯張相如、南宮侯張買、博望侯張騫、關內侯張禹、張湯一家三侯國可謂盛極一時。唐朝宰相張九齡著《千秋金鑒》,張公藝書百忍家風,宋朝抗金張俊、抗元張世傑、明朝張居正的萬曆改革,清朝張之洞的中體西用,張載、張栻對儒家理論的升華,僧肈對佛說的中國化,張天師世家一千八百年來對道教的領袖地位,張衡的地動儀,一行的測量子午線,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等都是劃時代的貢獻。更有五十六位戰功赫赫的將帥,六十三位一人之下的宰相,都是功在當世,名和垂青史的豐碑,在中華大地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的篇章。

四川省宜賓宗親會會長 張家祥 作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四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氏百忍堂川南地區 的精彩文章:

TAG:張氏百忍堂川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