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馬懿評說之一,三馬食槽與君可自取

司馬懿評說之一,三馬食槽與君可自取

最近的熱播劇軍師聯盟把司馬懿給帶火了。兩部劇從頭到尾我都看了一遍,然後有些想法,就想寫出來。

90%的我認識的中國人都自認為是三國專家。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在內,對三國的認識,是基於三國演義的。三國演義主要是以蜀漢的視角來推動,對於曹魏和孫吳方面的英雄人物,側面描寫居多,關注度普遍不及蜀漢方面。軍師聯盟從司馬懿的視角來看三國的歷史,讓我們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原來三國還可以這麼看。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司馬懿,覺得這個人的傳奇程度堪比諸葛亮。司馬懿的一生傳奇,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即初期的鷹視狼顧和三馬食槽,中期的空城計,以及晚期的高平陵事變。因此本文也分為三部分來寫。今天先寫鷹視狼顧和三馬食槽,並和諸葛亮的君可自取做一個比較。

司馬懿剛出仕不久,就惹來了風波。本來司馬懿不想跟著曹操,還裝病。可是曹操非得要他來,不來的話就治罪,沒辦法,來吧。可是剛來不久,自己的主公,也就是曹操,就來了個評語,其人鷹視狼顧。這多尷尬。我不想來跟你,你非要我來,可我來了吧,你又不尊重我。而且可以想像一下這個評語給司馬懿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咱們想像一下,如果是現代,剛入職半年,老闆在公司大會上當著大家的面說,新入職的小張,賊眉鼠眼的,不像個好人啊。即使是開玩笑的口氣調侃一下,也給人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曹操是開玩笑的口氣說的,還是很認真很正式的跟大家講,提醒大家注意這個人,這一點書上也沒明說,但是這句話被記入了史書,可見在當時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曹操大宴群臣,喝到快盡興的時候,端著酒杯指著坐在不遠處的司馬懿說,大家看,這個司馬懿,看人的時候像老鷹,回頭的時候像小狼狗。小狼狗,你可不要背叛我啊。哈哈哈。司馬懿惶恐的站起來,驚慌失措的看著曹操。曹操半真半假的生氣了,怎麼著,還敢瞪我,我跟你老爸就關係匪淺,我拿你開個玩笑怎麼了?罰酒三杯,快喝,不喝我就真的生氣了。司馬懿心裡一松,原來是開玩笑啊。恭恭敬敬拿起酒杯一飲而盡,回看曹操,發現曹操用正在用一種似笑非笑,莫測高深的眼神看著自己,看過軍師聯盟的朋友可以回想一下,就是飾演曹操的于和偉老師經常看人的方式。司馬懿心裡又是一驚。他到底是開玩笑還是來真的啊?回家以後,一個禮拜都睡不好覺。琢磨不透啊。

而這樣的話對新人有多大的影響?要是擱現代的九零後,估計這新人怎麼著也得反駁兩句吧,甚至當場辭職都有可能。但是在三國那個時候,他能反駁嗎?他能換老闆嗎?跟曹操說,我準備辭職。曹操問,辭職了你什麼打算?回答說,我準備去孫權那邊投個簡歷。立馬就得抄家啊。你司馬懿可不是關羽可以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這時候的司馬懿在曹操心裡的重要性比被曹植殺掉的那個守門小吏高不了多少,說殺了就殺了的。曹操是誰,那是有名的只能他對不起別人,不能別人對不起他的人。所以換老闆這條路堵死了。

那隻能在曹家湊合了。那個鷹視狼顧的評語就伴隨了司馬懿的終生。而司馬懿的一生,別人對他的最多的評價,早期是聰明果決,英姿不凡,說白了就是世家子弟天之驕子的派頭,有點天下捨我其誰的感覺,鷹視狼顧之後,就是謹慎,恭敬。

為啥謹慎恭敬?不謹慎恭敬不行啊。那個時候,估摸著隔三岔五的就有人拿這句話說事。稍微有點什麼動作,就有人說,你看,當年魏王就說過他這個人鷹視狼顧,不是個好東西,平時裝的很像,現在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吧。當年魏王親口說的他賊眉鼠眼不是好人,這點大家都還記得吧。就算平時沒事的時候,如果有個平時稍微不大對付的人,比如曹真,喝頓酒趁著酒興,和他小司調侃兩句,他能怎麼辦?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魏王怎麼說小司的啊?鷹視狼顧,哈哈,笑死我了,魏王他老人家怎麼想的啊,太有才了,不過你別說,還真像。然後再拍拍司馬懿的肩膀說,魏王那是跟你開玩笑,別當真啊,當然老哥哥我也是跟你開玩笑,老弟你不會當真吧。他小司能發火嗎?除了嘿嘿生硬的笑兩聲,還能怎麼辦?生生把一個官二代世家子弟給磨成了老成持重謹小慎微的官僚。

曹操不喜歡,那就跟著他兒子。跟曹丕關係好,等老曹死掉,小曹上位,總可以吧。可是老曹在死之前,又來了句三馬食槽,給已經枷鎖纏身的小司加上了第二道鎖鏈。我昨天夢到了三匹馬在一個槽里吃草。你來跟我說說這是什麼意思。哪有什麼意思,你做夢夢到一個奇怪的事情,就要找我的麻煩,我多冤啊。這就好像現在的小情侶,女孩做夢夢到男孩劈腿了,就對著男孩大哭一場,說我夢到你不愛我了。然後男孩連哄帶勸,賭咒發誓。心裡卻是一萬個羊駝飛奔而過。我tm的惹誰了。純粹是胡攪蠻纏瞎找茬嘛。

但曹操是瞎找茬嗎?不是的。

在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好多人回憶曹操的這個三馬食槽,感到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左右著局勢。好似一飲一啄自有天定。但是要知道,古代的人,尤其是有權有勢的人,做夢是一個很神奇的技能。想做什麼夢,就可以做什麼夢,想什麼時候做夢,就可以什麼時候做夢,甚至可以讓爹媽兒女去做特定內容的夢。所以,所謂的三馬食槽哪是什麼天定,就是曹操對小司的一個警告。夢裡殺人都可以,那夢還不是隨便做的。看著小司不順眼,可能會有二心。要是擱一般人,殺了就完了,可小司卻是自己兒子的心腹,而且確實很有才幹。我曹操是什麼人物,什麼樣的野心家,什麼樣的桀驁不馴之徒我不能用。我看出來你有野心,也能制服了你,把你訓得服服帖帖的。有野心,但罪不至死,敲打敲打就完了。要敲打的是司馬懿,所以夢就是三馬食槽。如果需要敲打的是陳群,那麼曹操做出一個一塊陳皮蓋在槽子糕上的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心裡想的什麼。這個江山是我們家的,你別痴心妄想的惦記什麼。兩道枷鎖在身,曹操做到了他的極致。按理說,司馬懿是翻不出什麼浪了。

我們把曹操對司馬懿的做法跟劉備對待諸葛亮的做法做一個比較,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再來看劉備對諸葛亮。劉備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兵敗,死於白帝城。死之前,心裡估計也是拔涼拔涼的。一生戎馬,東奔西走,沒個落腳的地方。好不容易連蒙帶騙佔了荊州,從此走上了人生的主升浪,又拿下西蜀,緊跟著漢中也歸了咱老劉。那邊二弟關羽還水淹七軍,威震天下,逼得曹操一度想要遷都。形勢大好啊。可是呢,盛極而衰,那邊二弟走了麥城,這邊三弟被兩個宵小叛徒取了性命。不行,罰吳。傾國之兵罰吳,結果夷陵一場大戰,血本無歸。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只剩下一個空殼。現在整個蜀漢還有多少兵,多少將?真沒幾個了,都打光了。現在不是空城計的問題了,是空國計了。這場大敗,國家的精銳喪失殆盡,沒個十年是緩不過來的。可是東邊的孫權,北邊的曹丕能給我們十年的時間來緩過來這口氣嗎?不用想,自己一死,孫吳也好曹魏也好,肯定要來摘果子。如果還是當初的劉關張屌絲騎士三人組,拍拍屁股跑了就是。可現在這麼大的三分之一的江山,就這麼被滅了嗎?人要是一直處於低谷,慢慢也就習慣了。可是攀上了高峰,再摔下來,不甘心啊。

我們這樣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果然,劉備一死,那邊曹魏就五路大軍來襲。結果被已經掌控了局面的諸葛亮來了個安居平五路。站在蜀漢的角度,那自然是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百口稱頌,但站在曹魏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失去了滅掉蜀漢的最好的時機。如果在老權威劉備夷陵兵敗之後權威喪盡,連成都都沒臉回,在白帝城倒氣等死,新的權威諸葛亮還未樹立,大家對諸葛亮還沒有真正拜服的時候,來個五路大軍來襲,說不定當時就把蜀漢給滅了,就沒後來這麼多事了。等諸葛亮被拜為相父,建立了新的權威,雖然國家還是空殼子,但是憑著智慧謀略平了五路大軍。曹魏失去了三國中期平滅西蜀的最好的機會。

接著說劉備。這個國家,誰能扛起來呢?自己兒子那德行,靠他肯定不行。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個桓靈的水平。那靠誰呢。眼前這個諸葛亮,聰明絕頂,雄心勃勃。自己在的時候能鎮得住他,自己一旦走了,那就代表著蜀漢的早期的核心圈子三人組都走了,那還有誰能鎮得住他呢。現在話說的好聽得很,忠心耿耿,扶保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誰能保證,他不是第二個王莽,第二個霍光,第二個曹操呢?

不給他,江山肯定保不住,托給他,興許還有一線希望。那麼,就托給他吧。

託付給他,要不要做一點防範措施呢?還是要做點什麼的。要不要學學曹操對付司馬懿的那一招,我昨天晚上也做一個什麼夢?我姓劉,他姓諸葛,那我就在昨天晚上夢到了豬拱榴槤吧,和三馬食槽一個路數,可以不可以?

但是劉備還是沒有這麼做,而是說了那句著名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個風雨飄搖危如累卵的江山,就算我給,人家稀罕嘛?把所有權力交給他,樹立權威,還有一線生機,再搞點什麼掣肘陰招,權力制衡,那這個基業就真的完了。這是萬分無奈中的辦法。

但是,誰能想到這個劉備生平最大的危機,很可能被連鍋端的五路大軍,這個讓他劉備自己做主,百分百搞不定的五路大軍,讓諸葛亮搖搖扇子就給安居平了?搞得現在後人想起給諸葛亮的功績排個順序,最先想到的是三把大火,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舌戰群儒,想了一圈也想不起來那五路大軍啊,至少我是這樣的。其實安居平五路才是諸葛亮起家的最大的籌碼和功績。

試想一下,如果劉備是在平定了漢中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前的蜀漢最鼎盛時期去世,託孤的時候還能說什麼君可自取嗎?我看懸。如果五路大軍在劉備沒死就來了,然後被諸葛亮給平了,然後劉備再來託孤,這話還能這麼說嗎?我看,還是懸。

所以司馬懿看著諸葛亮,心裡那叫一個百感交集,五味雜陳。都是怕年輕人有野心,所以敲打兩句。曹操的兩個評語,不管是鷹視狼顧還是三馬食槽,從他司馬懿的角度來說,都是恨不得藏著掖著,誰都不知道才好。可是魏王當著那麼多人面說出來,想藏也藏不住,兩道枷鎖套了他一輩子。可人家諸葛亮呢,看看出師表就知道了,一篇文章742個字,13次提到先帝,估計平時說話也是不提先帝不張嘴。昭烈皇帝的臨終贈別,當時就他們兩個人在場,頂多旁邊坐個劉禪。我們後世人所知道的,史書中記載的,也就三條,一條是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一條是君可自取,另一條是馬謖不可用。劉備臨死之前,跟諸葛亮說了半夜的話,不可能只有這三條,而我們只知道這三條,說明什麼?還不是他諸葛亮自己到處說的。他不說,劉禪不說,誰能知道劉備這麼大方。這話劉禪肯定是不會到處宣揚的,那就是他諸葛亮自己告訴別人的了。可見劉備的話是幫助他諸葛亮增加權威的。

所以,諸葛亮的權威,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他司馬懿可望而不可求的。他司馬懿奮鬥了一輩子,所做的貢獻不比諸葛亮小了,可還是沒有混上那種權威。同人不同命,難道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正義聯盟觀後感
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