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CP-1 可以作為殘餘腎功能喪失的預測因子

MCP-1 可以作為殘餘腎功能喪失的預測因子

對於長期腎臟替代治療的腎病患者而言,殘餘腎功能(RRF)具有很多益處,包括更好的容量控制和更佳的溶質清除,這對於充分透析至關重要。此外,殘餘腎功能還有助於尿磷酸鹽排泄,更好地控制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改善營養狀態,以及和更多的內源性維生素 D 和促紅細胞生成素有關。因此,保護殘餘腎功能有助於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質量,保護心血管,甚至更多的生存機會。

與腹膜透析(PD)相比,常規血液透析(HD)過程中由於低血壓和突然的容量變化,使得患者的殘餘腎功能下降更加迅速。隨著具有高通量生物相容性膜的的在線血液透析(HDF)和透析液的超純水的使用,與常規 HD 相比,鈉去除較少,可以穩定透析血壓並改善心血管的穩定性,使得殘餘腎功能有更長時間的保持。儘管 HD 方案有所進展,但 HD 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依然高於普通人群。

以前的研究報道了殘餘腎功能對腹膜透析(PD)患者預後的影響,但是很少有研究檢測殘餘腎功能對血液透析(HD)患者結局的作用。這主要是由於準確定期收集 HD 患者的尿液非常困難。

來自希臘達可塔斯醫院的 Vaia D. Raikou 等人研究了殘餘腎功能與透析患者心血管病死亡之間的關係,並研究了單核細胞趨化蛋白 -1(MCP-1)在預測殘餘腎功能中的潛在作用。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 Kidney Disease 雜誌上。

MCP-1 是一種單體多肽,是誘導循環中的白細胞趨化至炎症部位的一種細胞因子。 MCP-1 可能與 HD 患者發生低度炎症相關,可作為單核細胞特異性化學引誘劑,並可促進單核細胞遷移至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並在其初始粘附於內皮後發揮作用。

作者收集了 76 名進行 HDF 的患者,按有無尿量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發現排尿喪失與左室肥大(LVH)、舒張期功能障礙和外周動脈疾病(PAD)顯著相關。無殘餘腎功能的患者 MCP-1 水平顯著升高,排出的尿量與 MCP-1 水平呈負相關關係。通過多因素模型發現,MCP-1 是殘餘腎功能喪失的預測因子(見圖 1 和圖 2)。

圖 1 有無殘餘腎功能患者的 MCP-1 水平

圖 2 透析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 MCP-1 水平

因此,由於受到尿量影響而升高的血清 MCP-1 濃度,可以反映殘餘腎功能喪失引起的感染和氧化應激狀態,並作為預測因子來評估 HDF 患者殘餘腎功能的情況。

參考文獻:The Relationship of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the Potential Role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Kidney Dis 2018;4:20–28.

編輯 | 徐德宇

題圖 | 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腎內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腎內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