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的功利心及如何破解

父母的功利心及如何破解

自孩子在我的肚子里時,我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我聽著胎教音樂,雖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有一點是知道的,給嬰兒做早期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心中的願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優秀,有出息。

孩子出生後,由於工作的勞累,生活的忙碌,激情不如以往,但心中的願望依舊,希望我的兒子優秀,將來有一個好的工作。行動上,主要是思想上的無知,想這麼小的嬰孩,吃飽喝足,不要碰著了就是了。他懂什麼呢?自己一個勁地給到孩子滿滿的物質食糧,寄予孩子殷切的希望,將來媽媽以兒子為傲。

這樣的想法是功利心嗎?所謂的功利心,就是一個人對於名和利的追求的心理,即權利動機和名利動機的綜合,也可解釋為野心、進取心、或實用主義。功利帶來的結果是,興趣被拋棄了。事實上,一個人在人生的長跑中跑多遠,跑得精彩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積極主動。在我今天看來,當初的想法是讓兒子優秀,各方面好只是尋求表面上的榮光,得到認可和讚賞。至於我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呢?我想要的是兒子優秀,不要落後於他人。而我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活,為了孩子而拚命努力,心中哪有自己的影子呢?況且連一絲絲的念頭都沒有。有時感覺自己的母愛很偉大,為了孩子沒有了自己。這種丟棄了自我,丟棄了自己的快樂,而讓孩子生活在壓力重重的環境中,讓孩子失去應該屬於他們的童年的快樂。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望子成龍」,強制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如果不學習,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種以個人意願強迫孩子做事,忽視孩子的感受和天性。我認為就是功利教育。所幸我後來學習了家庭教育,踏入了和潤萬青的大門,我明白了自己當初那樣的想法,功利性思想,在尋求外在的東西,沒有了自我。

在孩子小時候的成長中,對孩子的期望,以及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好,我無所謂啦!看似大公無私的母愛精神,母愛的偉大,其實是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在無知的摧殘著孩子。對孩子的高標準使得我對孩子的生活要求嚴格、直至苛刻,可我自己不覺得,我覺得這是對孩子好,這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我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做不到,我就壓不住內心的火,對孩子情緒上的衝動以致言語上對孩子的說教和強求。一直以來,以為這就是我對孩子的好,高標準,嚴要求,可孩子呢,從來很少達到我要求的標準,在我的嚴管下,孩子戰戰兢兢地生活著。直到有一天,孩子青春期,孩子說出了這樣的話,「媽媽,您給我的是物質,而我更需要精神。」兒子的一句話讓我徹夜難眠,我開始了琢磨什麼才是精神上的愛呢?我是多麼地愛我的兒子,而兒子卻是這麼說,我的心感到莫名的失落。也讓我慢慢明白我給兒子的愛,不是兒子真正要的,也讓我明白我付出了那麼多,兒子是不領情的。或者說兒子從我這兒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

所有這些在我學習了家庭教育,我才真正知道了是我在教育的目標上,重成才,而忽略了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需的精神營養。什麼是精神上的愛?當時我一時不能完全明白。但我是一個愛專研的人,尤其是關於兒子的教育問題,我開始了探索之旅,我尋求教育類的書籍,直至走進和潤萬青,開始了人生旅程中的第二次成長。隨著學習,我感到我曾經對兒子因為自己的無知不知犯了多少錯誤。而沒學習之前的我,卻自以為是,不知道自己的錯。從前的我,我的眼中,心中,身上大多數的器官都是在關注著兒子,關注兒子的生活,尤其是兒子的學習狀況。我對兒子是有要求的,是有期待的。我內心的想法是兒子將來有出息,我以兒子為傲。這種過度的對兒子的期待和要求,都是功利性教育所致。

就這樣在我後來學習家庭教育,我才真真正正明白了從前我對兒子的高標準,嚴要求是我的狹隘,教育上說的父母的功利心,深層次來說,是父母的自私。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功利心的教育不知讓孩子受了多少罪,讓孩子吃了多少苦。讓孩子小小的內心受到多少的打擊。

反觀自己,也看到現如今功利的父母越來越多,教育出的孩子,問題也越來越多。綜上,從我自身的經歷和了解到的當前的教育,我談談功利教育的表現和危害。

教育的功利心不僅破壞人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第一、在教育目標上,重成才,關注成名成家,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需求和心理營養的輸入。第二、在教育行為上,背離教育規律,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了孩子是正處於成長中的人,無視孩子作為一個社會個體的正常社會交往需求和人生體驗。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成了唯一,分數成了命根子,文憑成了終極目的。還有就是孩子在學校和家長的要求和監督下,總是要完成遠遠超過自己年齡階段的教育任務。在孩子應該用心靈去體驗世界和他人,應該快快樂樂地遊戲的時候,童年童真都被功利化的教育無情地剝奪了。

教育功利性對教育本身具有極大的傷害。它破壞了人的培養規律和可持續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功利性的教育只顧眼前,不看長遠。父母往往不顧孩子的感受和興趣所在,照搬其他家長的成功經驗,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如何破解父母的功利心?

第一、對孩子的愛不要「摻假」。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都愛。然而,很多父母卻打著「愛」孩子的幌子,做著「傷」孩子的事情,比如,愛孩子,卻希望孩子一夜成名,期待孩子成為下一個「郎朗」,用金錢去刺激孩子……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允許「摻假」的。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將「愛」塗上功利的色彩,而應給孩子最理智的、最純潔的愛。不要把自己的心愿或理想強加給孩子;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包辦代替」,那會讓孩子「肌無力」;教育的過程要比結果更重要;不要用金錢獎勵孩子,那是功利不是激勵;不要太關注孩子,否則會讓他過於自我。

第二、讓孩子像野花一樣成長,能經受風吹雨打,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霜。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權力;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感受快樂童年;盡量把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孩子;一定要呵護孩子最初的人生理想;保護孩子渴望求知的心理與行為;孩子的擇友標準應該是什麼;遊戲,可以讓孩子玩出聰明與成長;錯誤與失敗正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對孩子的保護要適度;讓孩子在體驗中獲得感悟與成長。

第三、孩子的學習不用教,只要父母給他適當的啟發與引導,他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去探索。做孩子學習的啟發者,而不是灌輸者;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喚起他的求知慾望;孩子的素質作業,到底是誰完成的;孩子學習的最佳途徑應由他自己發現;引導孩子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以致用,不做「書獃子」;從平凡到卓越,關鍵在自我提升與超越。

第四、孩子的能力比成績重要。只有當孩子擁有了做事、生活與生存的能力、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管理自己,他才能為自己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而不是課堂;做事有計劃,有條理,追求效率;懂得激勵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學會分析決策,自主作出選擇;遇到挫折,勇敢面對;自我反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

第五、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說:「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起一種純真的、友善的、和諧的關係,親子之間相互包容、尊重、信任、與支持。父母沒有了功利心,也就沒有了溺愛。掌控情緒,才能掌控未來;學會自我管理,讓自己全面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其實比教育本身更重要;要包容孩子,而不是縱容孩子;尊重孩子,讓他懂得自重;傾聽孩子,輕鬆走進他的世界;信任孩子,永遠「你不行」;父母沒有絕對權威,做錯事也要承認。

第六、只要父母不用功利心去阻礙孩子的天性,孩子就能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呵護孩子的自尊,讓他真正自立;陪孩子玩耍,目的本應該單純些;以身作則,為孩子做最好的表率;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面對孩子,爸爸媽媽教育思想務必統一;面對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學會如何正確應對;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不要袒護和遷就孩子。

作者簡介:藍藍的???天,苑九芬,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潤萬青家庭教育指導師,19歲男孩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潤萬青苑九芬 的精彩文章:

TAG:和潤萬青苑九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