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侯惇在正史中記載簡短,他戎馬一生卻唯獨不要這些

夏侯惇在正史中記載簡短,他戎馬一生卻唯獨不要這些

原標題:夏侯惇在正史中記載簡短,他戎馬一生卻唯獨不要這些


前幾篇小編集中寫了寫三國中後期的文章,吳國的主要有孫皓繼位問題和數學家王蕃的事迹。漢國這邊寫了鄧芝和張翼的生平,魏國也有徐邈與王凌。各位看官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小編之前的文章。


今天,我們來看看曹魏元勛夏侯惇的事迹。相信各位看官從《三國演義》中已經非常了解夏侯惇了,他跟隨曹操能征善戰,戎馬一生。另外根據《曹瞞傳》的記載,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現在還有學者認為夏侯惇和曹操並沒有血緣關係。請各位看官和小編一起,根據《三國志》來看看夏侯惇在正史中是怎樣被記載的。

一:名門之後,初入曹營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



夏侯惇字元讓,是沛國譙縣人,據記載他是夏侯嬰的後代。夏侯惇十四歲的時候,就拜師求學,當時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夏侯惇因此殺掉了侮辱他師傅的人,因此夏侯惇就以剛烈的性格而聞名。曹操早年徵兵時,夏侯惇常常作為曹操的裨將,跟隨曹操東征西討。曹操升為奮武將軍時,就任命夏侯惇為司馬(別部司馬),屯兵於白馬。不久後夏侯惇就升任折衝校尉,並被封為東郡太守。

曹操討伐陶謙之時,留下夏侯惇來鎮守濮陽,但是張邈卻叛迎呂布,導致曹軍後院失火。因為曹操的家屬當時都在鄄城,為了保護曹操的家屬,夏侯惇急急忙忙帶了輕裝步兵前往,途中遭遇了呂布的軍隊,一番激戰呂布退走。呂布雖然退走,但這是他的一個計謀,呂布並不想攻打鄄城而是想要一鼓作氣拿下濮陽。趁著夏侯惇還在鄄城保護曹操的家室時,呂布已經奪取了濮陽,並得到了夏侯惇軍隊的輜重。


二:中計被俘,韓浩解救


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者曰:"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慾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惇既免,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並擊,勿顧質。由是劫質者遂絕。 呂布在軍事上還是有所造詣的,他派自己的手下假裝向夏侯惇投降,其實是要俘虜夏侯惇,做一筆打劫的買賣。夏侯惇當時應該是心急如焚,遇到呂布派遣的詐降將領居然相信了,最終被呂布派遣的將領抓到,並以夏侯惇的生命作為威脅勒取夏侯惇軍隊中的貴重物資,主將被劫持,軍隊自然也不敢妄動。這時候韓浩及時出現,先讓軍隊冷靜,然後給對方做思想工作。韓浩認為:你們劫持了夏侯惇,肯定是死罪。我們的軍法是不會因為將軍被俘,而導致縱容的。並且假裝對夏侯惇哭泣著表示我不是不顧及你的性命,但這是國法啊。這一齣戲演的可謂是惟妙惟肖,最後憑藉韓浩三寸不爛之舌,打動了敵人。對方表示我只想要點物資就走,結果韓浩看準機會,一舉將綁匪殺掉,夏侯惇因此保住一命。曹操聽說了這個事情後,確定以後如果再出現劫持人質的,不要顧及人質性命,直接擊殺,於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內劫持人質的行為基本消失。


我們回過頭來看,韓浩其實冒了很大風險來救援夏侯惇,因為當時曹操治下沒有這條法律。不知道夏侯惇一開始聽到韓浩的話和被解救以後分別是和感想呢?看官們如果對韓浩感興趣,也可以看小編以前的文章。


三:激戰失眼,愈戰愈勇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鄴破,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


【魏略曰: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曹操征討陶謙後歸來,夏侯惇又跟隨曹操討伐呂布,在一次戰役中夏侯惇的左眼被箭矢射中,於是他單目失明,因為戰爭留下了不可挽救的痕迹。根據《魏略》記載,當時夏侯淵和夏侯惇都是將軍職位,為了區分二人,稱夏侯惇為盲夏侯。夏侯惇聽了以後非常生氣,有一次他去照鏡子看到了自己的樣子,還將鏡子直接摔壞在地上。


因為夏侯惇參與討伐呂布的戰爭有功,所以讓他作陳留和濟陰太守,加封建武將軍和高安鄉侯。那一年天下大旱,蝗蟲四起,夏侯惇在任上還組織截斷了太壽水並且以此作為池塘,親自擔土,率領將士們在池塘內種植水稻,因此在夏侯惇治下的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小大旱對生活的影響。夏侯惇也不是農田水利學家,作為一個將領能夠小範圍進行農業補救,已經相當不易了。


因為夏侯惇在任時的功勞,領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後,夏侯惇還曾為其殿後保證全軍安全。鄴城攻破以後,夏侯惇被升為伏波將軍,夏侯惇在任上和所在職務上,能夠一切從簡,不拘泥於制度的束縛。

四:官高爵顯,深受信任


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後功,增封邑千八百戶,並前二千五百戶。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令曰:"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卧內,諸將莫得比也。拜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數月薨。


【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建安十二年,因為夏侯惇的功績總和,增加食邑一千八百戶,加上之前的一共兩千五百戶。建安二十一年,跟隨曹操征討孫權回城後,讓夏侯惇都統二十六支軍隊,可謂軍隊的帶頭大哥。曹操還賜給他很多樂伎,讓他在戰爭之外享受不一般的安寧之樂。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摩陂用兵,經常召見夏侯惇並且倆人同車而行,並且夏侯惇還能夠享受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殊待遇,除了曹操的貼身侍衛,還沒有人能夠比得了他。曹操不久後又上表他為前將軍,總督軍隊回軍壽春,再率領軍隊屯紮召陵。


另外在《魏書》中記載,曹操稱魏王以後,所有的將士都受封為魏王下的官職,只有夏侯惇被封為漢朝的官職。夏侯惇還曾認為這樣不合理。曹操認為區區魏國的官職,如果安排在了夏侯惇身上,這是委屈了夏侯惇。夏侯惇再三要求成為魏官以後,曹操才同意。

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前,就拜夏侯惇為大將軍,結果沒幾個月夏侯惇就去世了。就好像追隨著曹操的腳步,從未停止。


五:為人節儉,不留余財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謚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內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歷位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節。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



夏侯惇雖然一生從軍,但是注重學習,曾親自迎接老師學習。他性格簡樸,如果自己有餘財就分給眾將士,為人清廉,不私治產業。去世後謚號為忠侯。夏侯惇的兒子夏侯充繼承了他的爵位。皇帝追思想後盾的功勞,將夏侯惇的所有子孫盡皆封侯,將他的七個兒子兩個孫子都封為關內侯,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和弟弟夏侯廉封為列侯。


早年間,曹操曾經將自己的閨女清河公主側給夏侯楙作妻子。夏侯楙曾經官至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


夏侯充去世後,他的兒子夏侯廙繼承爵位。夏侯廙去世後,他的兒子夏侯劭繼位。甚至在晉朝時,因為夏侯惇的孫子夏侯佐去世時絕嗣,還找到了他的族人接替爵位。


夏侯惇,一位被俘虜過的將軍,一位少有勝績的將軍。他曾隨曹操東征西戰,討伐呂布時還為戰爭損失了左眼。他參與南征孫權,突襲劉備,平定河東,攻略鄴城,討伐張魯等戰役。曹操對他非常信任,曾經認為魏王下設的官職不能體現夏侯惇的功勞。夏侯惇戎馬一生,官高爵顯,但是他卻不治產業,不留余財。他能都統曹魏的所有兵馬,但卻唯獨不私藏金銀財寶,為將領們做出了榜樣。在曹操去世後幾個月,夏侯惇也跟著曹操而去。還是那句話,他好像跟隨著曹操的腳步,從未停止。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賬號:「正聊三國」原創。現已入駐:頭條號,網易號,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號,企鵝號,公眾號。其他平台均無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君明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聊三國 的精彩文章: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在東吳當官得會喝酒,孫權看不起酒量差的,孫皓殺掉不能喝的

TAG:正聊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