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號外:中國絲綢博物館

號外:中國絲綢博物館

一年一度清明節,大雨滂沱,頂著大雨坐了兩個小時公交車從餘杭區來到西湖區西子湖畔,這裡坐落著中國美術學院,這裡樹木鬱鬱蔥蔥,這裡還安靜的躺著一個內斂的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

說起杭州必定說到絲綢,說到絲綢不看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門前是一片噴泉,大門是弧形。實際上裡面的建築從天上看也大都是弧形,也是應了絲綢的質感。

展覽從二樓開始,第一個就是「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絲綢在中國的發展

有非常細緻可愛的手辦展示從養蠶到織布的過程,比如在桑葉上養蠶(勾起了我小時候養蠶的回憶,那時候養了一隻蠶,結了一隻繭,最後好像是給扔了)

取繭

剝繭

稱繭

繅絲

實際上,到底是誰開始養蠶的有兩個比較流傳的說法。一個說是縲祖,也就是皇帝的元妃,南宋羅泌《路史》記載:「元妃陵氏,曰縲祖。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另一說法是馬頭娘娘,最早見於晉代干寶的《搜神記》,情節基本上是扯淡。說是太古時候,一位父親奔赴戰場,女兒留在家裡,女兒對家中的馬說:「如果你能幫我找回父親,我就嫁給你。」結果馬兒不負眾望,找回父親,但是可想而知,女兒是不可能嫁給它的。父親知道了這個承諾之後嗤之以鼻,殺了馬,把馬皮掛在家裡。父親再次出征,馬皮卷著女兒飛走,在一棵樹上化成了繭,在樹上吐死。於是把這種數叫桑樹,諧音「喪」。

雖然非常扯淡,但是你知道,神話傳說嘛,不用太正經!

中間這個在紡車上紡織的小人的眉毛好像我的眉毛,拍下來留作紀念

兩千兩百年前的素絹製作的衣褲,袖口褲口都寫有「長葆子孫」,據說這種樣式與新疆尼雅遺址(就是出土那一塊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破布的地方)出土的精絕國王的服飾很像。

漢晉時期的錦襪,請參照下方我40碼的腳的大小,這居然是一雙襪子!

看到一塊湖藍色的布,這個顏色很喜歡,這是一種叫「羅」的布

出土於甘肅的魏晉時期的女裝(復原)

雄赳赳的北朝的靴子,穿著估計舒服不了

北朝的對鳥紋綺風帽,說不出來的感覺,應該是褪了色吧,剛做好的時候應該還是很帥的,想起林青霞

各種絲綢之路的地圖,看著這些長長短短的航線,真實不簡單。拍照的時候這哥們兒老是不走開,就帶他出鏡了

我們老說綾羅綢緞,實際上這是四種織布方式

還有數十種織布的樣式,挑了一種看起來最奢華精美的

再往上一層,則多是整件的成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

這龍袍的龍的表情似乎是一種「懵逼」

看到這裡我嚇了一跳,為什麼這麼力量十足的罵人話這麼赫然成為標題?似乎這裡想要說明的是,明代的官服,文官綉禽,武官綉獸。所以有一種闢謠就說,衣冠禽獸實際上是祝賀人當官。但又有另一種對闢謠的闢謠,說衣冠禽獸從來都是貶義詞。whatever,學術界開心就好。

石青色素緞|煉雀|補服(應該這麼斷句),穿上這衣服是不是就是鰲拜了

大紅綢地盤金彩綉八團龍袍,八團龍袍在清朝似乎是專為妃子使用,肩膀兩團,前後各三團,一共八團。

袍褂是清代男人的日常衣服。下面是滿族騎馬時候穿的,稱為馬褂。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瓜皮帽,整個看起來就是一個迂腐的教書先生

繡花旗鞋,這玩意兒,肯定經常崴腳

一件非常漂亮的裙子,感覺穿上就成了聰明伶俐的格格

看到一些觸目驚心的小腳鞋,「三寸金蓮」真的一點都不誇張,真的只有十公分長,堅決旗幟鮮明的反對這種糟粕文化

看到一把非常精美的繡花傘,太精美以至於都忘了看這傘的來歷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繡花了,上面全是人物

傘柄上還是複雜的雕刻

傘頭居然也是個人物的造型,雖然現在看著上面的布已經破舊,但是可以想像剛做好的這把傘是多麼閃亮

這兩件旗袍讓我想起了《驢得水》里的張一曼,我還專門查了查劇照,張一曼穿的並不是這樣的花色,但是就是讓我想到她

在百年老店前面合個影

看到兩件波普藝術風格的絲織品,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沒有想到

猜猜這是什麼?

居然是扇套!扇子還需要這樣的外套,古人活的是真精緻

香囊

荷包(沒有想起荷包蛋吧)

猜這是什麼?居然是眼睛袋!

小孩的虎頭帽

耳套!!看看人家的耳套,看看你的耳捂子

煙袋

咋一看還以為是三條內褲,結果人家是腰包

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蜀綉: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代表性刺繡,以套針為主,色彩鮮艷,立體感強,下圖《牡丹鯉魚雙面異色》

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繡:湖南地區為代表性的刺繡。以絲絨線繡花,綉件絨面具有真實感,風格豪放,下圖《獅吼圖》。

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蘇綉:蘇州地區為代表性的刺繡。講究「平,光,齊,勻,和,順,細,密」,綉工精緻。下圖《銀杏海棠》,《母子情》。

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粵綉:廣東地區為代表性的刺繡。用線種類繁多,色彩對比強烈,構圖繁密熱鬧。下圖《梅鳳》。

布料染色的燃料來源兩個,石頭和植物,到了近代才有了化學燃料

館裡陳列了大量的繅絲機,織布機,沒有專業的講解實在是看不懂,只知道大概分為有踏板的和無踏板的

好像到了宋代,紡織機就變得非常巨大了,如下

在中國時裝展里按時間順序陳列了中國近百年的時裝演化,直接上圖

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

中西合璧的婚服

中西合璧的泡泡袖旗袍

第三件像不像第一夫人穿的旗袍,這幾個都是重要場合的旗袍,確實有一種母儀天下的感覺

再來幾張看不懂的當代設計

終於把常設的展覽看完了,還有倆個更有趣的臨時展覽更有趣,過幾天再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屋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小屋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