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是數學而非智能

人工智慧:是數學而非智能

從去年「alpha go」大戰柯傑,到現在無人汽車的上路,人工智慧這個概念成了這段時間最火的詞語。大量的危言聳聽的觀點充斥著社交網路,「人工智慧將是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我們將是最後一代有生人類,未來的人類將被電腦支配」,「未來全人類都將進入保溫箱里生活,就像黑客帝國裡面的人類那樣」。

一時之間,生活中處處充斥著貼著人工智慧標籤的商品。類似這種現象這些年已經出現過好幾輪了,從最早的納米產品的風靡,到後來的量子技術的風靡,到石墨烯。筆者聽過最好玩的產品是有人買了一袋大米說這個就是納米。所以筆者一直對貼著人工智慧標籤的產品抱著嚴重懷疑的態度,為了謹防有一天犯指著大米說是納米的錯誤。所以要好好研究一下到底什麼是人工智慧。

這段時間潛心看了很多有關人工智慧的書籍,看的越多越體會到牛頓的那句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有關人工智慧的書籍、文章大部分是非常淺薄的,甚至有些內容是作者主觀臆測的,是完全錯誤的。好比現在人類在某個學科達到的程度是3層樓,而書籍作者大多是站在一樓或者二樓,當然啦還有些所謂學者甚至是站在地下室去談人工智慧,基本上就是井底之蛙。很多時候要想成功其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張開手就能摘下星星。(以後專門討論站在巨人肩膀的重要性)。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那個巨人,然後爬到他的肩膀上,剩下的就是張開雙臂。

最後筆者找到了吳軍先生的一套叢書,詳細閱讀了裡面的內容,後面我會花幾期篇幅詳細談談我讀這些書籍之類的感悟及一些想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什麼是人工智慧

關於人工智慧的定義,在網上一搜索一大片,在這裡就不弔書袋了。吳軍老師也從非常專業的角度闡釋了人工智慧的定義及發展。

但是這些書大部分內容像這樣:

或者像這樣:

筆者想從歷史的角度,更加簡單的解釋人工智慧四個字可能會讓讀者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文字的出現使得人類的學識可以得到積累,不用每次都從零開始去積累知識,現在任何一個重點大學的理工科的畢業生穿越到100年前,都必將是當時的愛因斯坦級別的人物。數學最早是在文字體系裡面的一部分比如貳仟零壹拾捌年,就是一種文字化的表達。慢慢的,特別是零的發明,讓數字完全脫離於文字化的「拾佰仟萬億」,而可以獨立表述成2018而沒有任何文字穿插在其中。而後,數學逐步脫離文字發展,數學,物理學,化學的專著大段大段的用數學符號書寫,裡面的文字只是幫助那些平凡的人去理解的。高端的數學家可以完全用數字和符號進行交流,而不需要使用一個文字。

在現代的教育中,文科和理科也是完全區分開來的,甚至在教學方法上都存在重要的區分。於是乎,就有一個共識,就是數學能解決理科類的一切問題,而文科類的問題必須得有像人一樣的智能生物才能解決。把上面的語句換一個說法就是用數學符號語言表述的學科內容可以用數學來解決,用自然語言表述的學科內容不能用數學來解決。

目前計算機的發展全都是在圖靈機的框架內發展,圖靈機的本質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機器。但是隨著數學與計算機學的發展,計算機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於是乎人們就有了這麼一個想法數學是萬能的。於是乎就有人開始質疑上面的問題的,自然語言表述的學科和數學符號表述的學科有沒有本質的區別,或者說有沒有絕對的壁壘。到底能不能用數學方式解決自然語言學科的問題。科學家就開始了漫長的嘗試過程,去嘗試突破自然語言學科的壁壘。人工智慧的本質就是突破了自然語言壁壘的機器。

鳥飛派和機飛派

人類的大多數發明都是來源於模仿,而模仿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取得成功,但是離真正的成功往往有著巨大的距離,就好比你站在一個較矮的山頭去遙望更高的山頭,攀登已經無法讓你進步了,因為你已經站在你這座山的最高點了,你得換一座山重新去攀爬。所以有一些成功不在乎你有沒有多麼努力的攀爬,而在乎你有沒有爬對山。

現在科學的發展思路和以前的慢節奏的發展已經有了天壤之別。現在的科學就是某一項技術在剛剛出現的時候,科學家已經算到了這項技術未來發展的界限,就是絕對理想狀態下的極值。(目前定義的人工智慧的極值已經被算出來了,完全不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任何威脅,後面的文章中會講到人工智慧的極限)。這項技術的極限假如不能滿足科學家期望,科學家就會停止這類技術的研究,轉而在基礎學科上尋找新的突破,而不是沿著歪路瞎攀登(很多的民間科學家就是在這些偏路上奮勇前進,必須科學界證明永動機不能出現的100多年以後依然有人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投入到永動機的研發之中)。

人類最早覺得飛行必須像鳥一樣有著巨大的翅膀,比如中國的雷震子,外國的飛馬,丘比特等。就好比古人覺得跑的快得像馬一樣奔跑,所以文學家想像到諸葛亮發明的神器叫木牛流馬,甚至還有一大堆學者想著去復原這種神器。其實不管怎麼設計,四條腿的造型就是沒有輪子效率高,所以木牛流馬的效率肯定比不上手推車,所以這玩意肯定是文學家臆想出來的,不可能有實踐價值的(順便說一下這玩意還有一點永動機的思路在裡面)。就好比像鳥一樣揮舞著翅膀飛行早就被證明是一種相對低效的飛行方式,而且人類也沒有那麼發達的胸肌,和輕質的骨骼。真正高效的飛行方式是滿足空氣動力學要求的固定翼的飛行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一輛車是長腳的都是用的輪子,沒有一個飛機是在天上呼哧呼哧翅膀的。

下一篇文章將講述人類在發展人工智慧解決自然語句的過程中走的彎路,以及為什麼機器不能像智能生物一樣理解自然語句(鳥飛派的嘗試),現在的機器又是如何突破這個根本問題。(機飛派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月談HU 的精彩文章:

TAG:古月談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