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快樂人生的秘訣:把生活當遊戲

快樂人生的秘訣:把生活當遊戲




人能不能一邊背負著生活的重擔前行,一邊不斷獲得快樂的能量?





作者: 報大人




1


自這篇文字起,這個公號進入以報大人為主力寫作者的原創時代。



寫作的核心主題之一,會是探討怎麼擁有更快樂的生活。




這個時代,大家普遍充滿「焦慮」。而公號基本上是一個向人傳輸「焦慮」能量而非「快樂」能量的管道。




這個公號,希望有所不同。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讓這些狗屁論調見鬼去吧。




人能不能一邊背負著生活的重擔前行,一邊不斷獲得快樂的能量?


我的答案是:能。




前不久,我在我創建的一個社群里分享了一番關於快樂的見解,引得不少群友激動叫好,說大受啟發,有人還說:你應該把你對快樂的這些看法寫成文章,讓更多人了解。




不錯的提醒。今天我就整理一下我對快樂人生的些許思考。




報大人/拍攝






2


要想過得快樂,你不妨把自己的生活設想成一個遊戲。



拋開基於「意義」的虛妄追問,超越「只為結果,承擔痛苦」的受虐式奮鬥過程,把生活當成遊戲,你能擁有真正沉浸式的快樂體驗。




遊戲心智的開啟,也將令你拋棄過度患得患失的心態,從而使你的步伐更加輕快。事實上,這樣更加容易獲取成功。



對於許多嚴肅的理想主義者、把生活中的職責和責任看成生命重要內容、甚至將恪守某種信條(比如: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或者:承受苦難,多行善事,來生上天堂)看成生命意義本身的人來說,把生命說成「遊戲」,可能給人「遊戲人生」的不嚴肅感。




然而請相信我,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遊戲人生的浪蕩子。




我甚至不是一個遊戲的熱愛者。從小開始,我就對撲克牌、麻將這類盛行的遊戲,避而遠之。



我就是那個躲在一旁看書、試圖從書本中,而不是從牌桌上尋找快樂的人。




曾經,我總覺得,這個世界一定是因為某個意義而存在的。而人活一生,就是要找到那個意義賦予我們生命的價值和使命。




找到了那個生命價值和使命,並為此而奮鬥一生的人,是幸福的人。


而沒有找到的人,則是活得不幸福的人。




其實,許多時候,對意義的追問只是生命的巨大負擔,讓我們像負重的蝸牛一樣,前行緩慢,甚至停滯。




報大人/拍攝






3


還有許多人現在過得不好,就寄望於將來,總覺得只要努力尋找,那個冥冥中的意義,就會在某一天降臨,帶給我們幸福和好運。於是,人生開了掛。




這是一種對現時生活心懷不滿,就逃避到「未來」去的心態,總覺得在未來的某時某地,我們能被命運之神拯救。




網路上每天如潮水般湧入我們視線的各種「逆襲故事」、「人生贏家傳奇」,在不斷灌溉著一些人逃避到未來去的夢想,使其認為,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是那個逆襲的主角、人生贏家,光彩照人,萬人稱羨,生活變得無限美好。




於是,各種打著「逆襲主角教你成為人生贏家」標籤的知識付費項目火得一踏糊塗。




在大眾對未來的這種期許中,結果真的造就了大批的「逆襲」主角,「人生贏家」。可惜,並不是你。你與「逆襲主角」的關係是你付出了銀子給他,做了一把他給你描繪的美夢。




時間久了,你也許會發現,傳說中的「逆襲」,可能永遠也輪不到你。




所以,大部分不快樂的人,總是活在對將來的某種期許之中。這種對將來的期許,結果只是給了精明的知識商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生活的本質是,此時此地的你,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在感受到什麼。




將來也許很好,也許很糟。但生活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而是——現在,此刻。




如果現在的你活得不快樂,不充實,不熱烈,對將來期許越多恐怕失望也會越多。




而活好現在的人,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像打遊戲一樣,沉浸於此刻的時光。




報大人/拍攝




4


發現這個奧秘,是在我26歲那年。




26歲時,我在一家財經雜誌當記者,每天與商業大佬進行角逐與智斗。在深入調查某公司的內幕後,一篇精雕細琢、翔實生動的報道經我之手寫出,刊登到雜誌上後,製造出強烈的反響,那一刻,我的心頭也洋溢著成就感。




然而,總有許多時刻,一種空虛感向我襲來。我總在內心問自己:那麼拚命地投入到對一家與自己無關的公司的調查中去,並試圖撬開某位大佬的嘴,然後寫出文章來,這種事究竟有多大意義呢?




尤其是,再精彩的新聞報道,隨著時過境遷,總被埋入故紙堆,新聞作品不能做到像文學那樣不朽,作為一個熱愛文字的人,極其勞苦地去製造這些註定短命的文字作品,究竟有何意義呢?




完成一篇精彩報道的喜悅,和因對記者行為及新聞作品根本意義上的懷疑而產生的空虛感,交替襲擊我的心。對我這樣的完美主義者來說,生活真的很難真正令我滿意呢。




being, or not being,類似哈姆雷特那樣的自我拷問,時常盤踞在我心頭,所不同的是程度,哈姆雷特的程度是「生還是死」,我的程度是「為還是無為」。




我總覺得缺乏一種絕對的信念,驅使我義無返顧地奮勇向前,去追逐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刺激的目標。




顯然宗教不能成為我的絕對信念。只能在世俗價值中去找。




對名和利的想像和期待顯然也不能充分刺激我。只能是某種理想主義的動力。




成為一個好記者?這個固然可以提供一種行動力,可又經常忍不住自我疑問:在這樣一個新聞並不自由的國度里,你憑什麼成為一個好記者?




可以說,這樣的自我懷疑和消解,減損了我的許多戰鬥力,也讓我很多時候,快樂不起來。




然後有一天,我讀到了一本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泰德·特納的傳記。那是一個瘋狂的傢伙,每天被自己的激情和夢想燃燒著,奔向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開公司,他就干前人所不敢幹的事業,結果成為地球上第一個使用衛星做全球範圍內直播的電視公司,玩,他也玩到極致,在他所熱愛的帆船運動中,他投入巨大的精力,兩次贏得美洲杯帆船賽冠軍。他有句很粗俗的話時常掛在嘴邊:「航海就像性交,怎麼干都不夠。」




泰德·特納,圖片來自網路




當然,他在追逐女人方面,也瘋狂到無以復加。他數以百計的前女友名單上,好萊塢明星一大串。




在我掩上他的傳記的那一刻,我明白了,

這個激情飽滿的傢伙,

與我之間的不同,在於他把生活當作遊戲本身,他每時每刻都投入其中,希望體驗那種高度興奮的美好感覺。生活對他來講,是個歷險。讀他的傳記,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傢伙從來不去思考人生有什麼意義,也不去對他所選擇的行動進行終極追問,他要的只是一樣:找到能令自己興奮並建立成就感的遊戲,投入其中,奮不顧身,創造巔峰體驗。




後來,在看許多其他名人的傳記時,我發現那些獲得超常成功的人,也都是一些超級遊戲者。比如巴菲特,他熱愛金錢嗎?其實並不。或者說,他並不熱愛具體的金錢所代表的具體購買力,他熱愛的是金錢作為遊戲籌碼,來衡量他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的遊戲戰績。他的人生因此得以活在遊戲體驗里。每天大量看信息、研究公司報告的舉動在外人看來單調無比,在他卻有一種發現獵物並享受獵殺過程的快感。




終其一生,可以說遊戲的感覺促使巴菲特這樣的人每天動力滿滿,從不懷疑奮鬥的意義。儘管他每天的生活簡樸得要命,並將賺到的幾百個億都進行了慈善捐贈。




巴菲特,圖片來自網路




全身心投入到遊戲中,全面激活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去擁抱那種巔峰體驗,這樣你獲得的不僅僅是當下的

激爽

,而且往往,當你以遊戲勁頭投入某項事業時,成功往往也隨之而來。




快樂是核心體驗,成功是順帶的結果。還有比這更可稱作「人生贏家」的生活嗎?




是的,別人在辛辛苦苦、汲汲營營、費心算計,並不惜承擔痛苦,苦熬生命,到頭來可能還一場空;而你,身為一個遊戲者,事業目標鋪展出你遊戲的道路,事業成功所需指標被標註為遊戲路牌,你揮灑汗水,狂飆心智,奔騰向前,只為那當下的激爽,固然你需要抵達終點才可稱作一個遊戲贏家,但過程中的腎上腺素飆升已令你無限美好。




而且,隨著過程的激爽,人對最終結果的得失之心會變淡。遊戲提供的沉浸體驗,已經是遊戲者最大的收穫。




報大人/拍攝




5


26歲之後,我內心對「意義」的無休止追問停息了,對得失開始看得很輕。也不再出於「自我證明」的動機去做事。對於我來講,做一件事的理由是,它是否能夠讓我感到爽。如果答案是YES,就做,哪怕物質上的收穫並不多。如果答案是NO,哪怕收益很多,我也會放棄。




因為我不想為了一件不喜歡的事情而苦熬自己的生命。並且我相信,在此件事中沒能得到的物質收穫,終將會從我喜愛的另一件事情中得到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這個想法無比正確。




不再對事情的意義展開「終極追問」,但問自己內心是否足夠喜愛。這個方法論可以讓自己展開意識領域的無窮探索,而並不偏執和沉迷於某一種理念和假說。這提供的是一種寬廣的視野,也令我對生活產生一種曠達的態度。




佛道,道教,基督教,都可以為我提供豐富的營養。但當遇到某兩位不同信仰背景的人爭得面紅耳赤時,我往往是悄悄走開。這種爭執其實是不必要的。如果過於執著地替自己的信仰抗辯,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已經背離了信仰的本意。




世界本無意義,是人類需要「意義」,便創造了各種「意義」。




報大人/拍攝,圖中油畫為林正碌作品




你可以在「意義」中求得安寧,安頓身心,你要就「意義」爭個你死我活,分出高下,這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我倒是從不同的信仰教條里,看到對某種生命真相的一致表達。比如《聖經》中說:「凡事都是虛空」,《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我看來,佛教所提倡的生命態度,並不是「拒絕任何念頭,斷絕所有事因」,事實上對活在塵世中的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不可取的態度。




如果要用世俗話語來表達佛家的生命態度,恰恰就是:把生命當作遊戲。




一方面,不要執著於任何「意義

和「相」,一切都是虛妄,另一方面,要享受你的生命存在本身。




作為遊戲者,不執著於過去,因為過去已經逝去,也不執著於未來,因為未來尚未到來。更不必迴避生命終將面臨的死亡,因為你迴避不了。




你只是去當一個生命的遊戲者。當你在遊戲中時,就好好玩遊戲,當遊戲結束,那就結束。




你能夠抓住的,唯有現在。只有抓住現在,才是在真正地生活。




心無旁鶩地投入到現在,那麼你就是一名合格的遊戲者了。




起初我以為我對佛教的理解有點離經叛道,但後來看到不丹的佛教導師宗薩仁波切也有近似於「生活是遊戲」的表達,便釋然了。




我還在一個宗薩的視頻里看到他給小朋友們的三條人生忠告:「第一條,是玩,第二條,是玩,第三條,還是玩。」




當時心下立馬喜歡起這位喇嘛來。




宗薩仁波切,圖片來自網路




其實對成年人,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真正重要的,就是以玩耍、遊戲的態度,來閱歷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遺憾將儘可能少的人生。





預告


這是我關於快樂人生的「上篇」,明天好報將發布下篇:《用這樣三個關鍵詞,創造美好人生》。




本文文字為好報原創。轉發至朋友圈和微信群無須授權。其他公號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報 的精彩文章:

不懂玩的人=會上班的豬 |七片光(11)
20歲看李敖是一座山,後來變成一粒砂 |老林奇葩說·第2集

TAG:好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