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0年前就敢顛覆傳統,抖音快手上的小姐姐都弱爆了!

60年前就敢顛覆傳統,抖音快手上的小姐姐都弱爆了!

這是院長推送的第45位你所不了解的傳奇女性

文/院長

他是54歲威震四海的將軍,她是22歲無名的記者。一個美國人,一個中國人。

他們相差32歲,有著無法跨越的地域和年齡差距。

在那個思想還不夠開放的的年代,他們的緣分也只能止於此了,但他們偏偏要在一起。

面對家人的反對,周遭人的質疑,她說:「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願意。我寧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過一輩子,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

她帶著對愛的篤定,毅然決然的嫁給了她愛的將軍。

1947年,他們的婚禮在上海的虹橋美華村舉辦。

這場婚禮成為當年最具轟動的大新聞,中美各大主流報紙都報道了此事。

二人深情相擁的照片出現在各大版面的頭條。

他是陳納德將軍,她是陳香梅。

世人也許震撼於她對待愛情的勇氣,但她的人生卻遠不止此。

她是美國大銀行的第一位亞裔董事,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

是走上美國政壇的第一位中國女性,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美國的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

也是中國幾任領導人的座上賓,連鄧小平都誇她:全世界只有一個她。

她獲得過無數的殊榮,她的身份也不止一個。

很多人為她傳奇的人生而感到驚嘆,她卻說,她以陳納德將軍的夫人為榮,但更因能靠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也更以在白人的天下,無畏無懼地和他們比高為傲!

她是陳香梅,一個孤傲中帶著堅韌的女性。

1

出生名門,經歷戰火,幾度喪命,見證了生與死的真實,明白活著的意義就是無所畏懼。

看到陳香梅「開掛」的人生,很多人揣度:她是不是擁有一個幸福如意的童年。

事實上,並不全然這樣。

她的父親陳應榮出身於福建的名門望族,又是取得雙博士學位的「海歸」;

母親則是留過學,精通音樂和繪畫,會說6門外語的「白富美」。

父母生育了六個女兒,陳香梅排在第二。

陳香梅本應該過著富足的日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只因身在戰火的年代,即使是出生名門的大小姐,也不得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抗戰開始後,父親被調往美國工作,母親則獨自帶著姐妹六人南下香港避難,一家人僅靠父親寄來的錢勉強度日。

可是,沒過多久,母親就病逝了,獨留姐妹六人在隨時可能被轟炸的香港掙扎。

父親不在身邊,母親已經離世,她們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

此時的陳香梅帶著那個年齡不曾有的勇氣,決定帶著姐妹們一起逃亡,在絕望的日子裡,拼出一線希望。

她們經澳門、廣州……最後輾轉到了昆明,一路上戰火紛飛,飢不果腹,還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一向身體素質很好的陳香梅,也在途中感染痢疾,幾乎喪命。

到達昆明後,在美國的父親聯繫上了她們,要姐妹六人都去美國學習,唯獨她拒絕了。

她想起母親身前對她說的「淑女應該居心仁厚。一個人的出處和成就都是次要,要緊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義。」

既然戰爭沒能奪走她的生命,她就用盡餘生的力氣,拚命的去折騰。她想知道除去父母給的虛名,她還可以是誰。

2

她不懼怕世俗的眼光,嫁給真愛相伴十年,餘生獨自走過漫長歲月也不曾悔恨。她時常驕傲的說:「曾經愛而又被愛過的人,今生今世當無遺憾。」

19歲的陳香梅從嶺南大學畢業後,因才華出眾成為了中央通訊社第一位戰地女記者。

當時,她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寫一篇陳納德將軍的人物專訪。

第一次採訪戰地新聞的陳香梅,完全被陳納德吸引住了。她當時很緊張,直到招待會結束也沒想到有什麼好問題要提問。

就在她轉身的瞬間,陳納德主動叫住了她,並和她寒暄起來。

陳香梅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他輕鬆地交談著,隨後愉快地接受了他一起喝茶的邀請。

明明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採訪,兩人談得忘乎所以,既然忘了時間。

在之後的人物專訪過程中,陳香梅對陳納德簡直崇拜到不行,而陳納德也對這位活潑、聰明的中國姑娘產生了好感。

他們心有靈犀,又互生情愫。

再回憶時,陳香梅說:「這是我們心靈相融、默契的開始,這種默契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結束。」

1945年7月,陳納德從美國軍隊中退役了。

陳香梅跑去跟他道別,卻被陳納德來了一次西式吻別。

沒過多久他回到中國,只不過這一次,他是拿著與妻子的離婚書來到陳香梅的面前,並且和她求婚的。

19歲的陳香梅對這樣熱烈的表白毫無心理準備,接受一個比自己大三十幾歲的男人的求婚,她有些不知所措,但她還是選擇讓感情自然生長。

面對家人的反對,她說著我寧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過一輩子,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

毅然決然的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男人。

婚後,兩人生活的很幸福。

他們的寶寶也先後出生了,一個美華,一個叫美麗。

名字是蔣介石起的,宋美齡還是兩個孩子的教母。

陳納德常常對人說起:「我數十年來如今才嘗到真正的快樂!」

他們的愛情,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註定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相差32年,就意味著,她不得不面對先和他說再見的那一天。

1956年夏天,陳納德的慢性支氣管炎,日趨嚴重,每日劇咳不止。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是癌。

1957年的夏天,病中的陳納德迎來了美國空軍成立50周年金慶,他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戰場的代表人選,獲得了至高榮譽。

只是這些榮譽對於陳納德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了。

當時,癌細胞在他身體里已經擴散,他已經時日無多了。

1958年7月,陳納德去世,終年67歲。

有人覺得,這段愛情實在太不幸,兩個人一起度過的光陰真的太短了。

但真正的幸福,絕不是時間長短所能衡量的。

陳香梅曾對陳納德說:「我們根深蒂固地願偕白首,只為我們的愛不僅是表面上的美好,而是靈魂的真實。」

從相知、相愛到相依,短短十餘年,如曇花一現。卻也綻放過,絢爛過。

不管年齡差距,不管歲月無情,只管情深似海,只管痴心不改。如果不能相濡以沫到白頭,只要彼此曾深深地相愛過,就已足夠……

3

她是陳納德的夫人,她以此為榮,卻沒因此而傲。在美國白宮,男權的中心,她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孤傲與堅強,這才是所謂的「巾幗不讓鬚眉」!

陳納德死後,三十三歲的陳香梅並沒有投奔到舊金山的父親那裡,也沒有依靠散落在美國和台灣的親戚朋友們,而是獨自帶著一雙未滿10歲的女兒前往華盛頓。

由於陳納德去世後,將軍留下的遺產還要與他的前妻所生的十個兒女進行分割,陳香梅最終只分到五萬美元,而這些錢,要在五年之後才能領到。

為了能夠在美國生活下去,陳香梅必須找工作。

她是一個華裔,專業學的是中文,想要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真的很難。

但她沒有放棄的理由。

於是,她去學服裝設計、烹飪和美容,這些手藝足以讓她在美國立足了,但她還是想找一份能發揮特長的工作。

剛好,喬治城大學語言系需要翻譯人員,她就去了。

那是一段比較艱辛的歲月,陳香梅白天工作,晚上教別人中文,回到家還要做飯,輔導女兒功課,忙得焦頭爛額。

即使很忙,很累,她還是去學了演講。因為陳香梅發現,演講真的很重要。

之後,有著非凡勇氣和魄力的她,以個人經歷和中國問題為核心,在全美開始了巡迴演講。

她每次都會畫著與眾不同的大濃妝、過於高調的眉形出現在公眾面前。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為了引人注目,一眼便無法忘懷。」

她不會放棄任何一次讓自己綻放的機會,生命自然也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

二戰結束後,各國間缺乏溝通,急需建立溝通橋樑。

而陳香梅作為陳納德的遺孀,認識很多政界名流,她本人又沒有太強的政治立場,作為各國之間的「傳話人」再合適不過。

1963年之後,她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成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並加入美國大銀行,成為第一位亞裔董事。

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從肯尼迪到柯林頓,先後美國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她參與並見證了眾多重大的歷史時刻。

有的時候,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千萬別選擇放棄。最後得到的好東西,不是幸運。必須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有後面的偶然相遇。

雖然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一生未再嫁,她說:「我要葬在阿靈頓軍人公墓陳納德將軍的身旁,不能改名換姓。」

她把他們的故事寫成了《一千個春天》,在紐約出版後大賣,一年之內就銷了二十版,成為1962年《紐約時報》書評上的十大暢銷書之一。

4

她是美國一道獨特的風景,但她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的女兒。她說:「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心愿已足」。

1980年,她作為里根的親善大使訪問北京。

在人民大會堂的國宴上,鄧小平將她安排在第一貴賓席,還風趣的說道:陳香梅,全世界也就只有一個。

她一直心繫兩岸的關係,是她最早向台灣當政的蔣經國,提出開放兩岸探親問題。並在短短几個月內,就促成通過了。

除此之外,她還一心關心中國的教育問題。

早在1984年,陳香梅就開始,在中國大陸設立專項教育基金。

支持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辦學的教師和優秀學生。後來85歲的陳香梅又成立了「陳香梅公益基金會」……

到了92歲高齡,她依然精神抖擻,充滿活力!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永遠不會退休」。

如果非說陳香梅能取得那些成就,全是靠自己的緣故,顯然不夠客觀。

但,倘若她不是一個積極上進、處事能力高超的人,陳納德的影響力再廣,想必也很難為她所用。

陳香梅曾經說過,她以陳納德將軍的夫人為榮,但更因能靠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也更以在白人的天下,無畏無懼地和他們比高為傲。

這世上如果真有幸運可言,那也是堅韌不拔努力過後的必然結果。

陳香梅活在自己的價值坐標里,不盲從於別人的價值觀念。也沒有寄希望於別人,讓別人來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

她將自己充沛的生命能量,用在自己的身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一切,都因為:她願意,並且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巾幗書院 的精彩文章:

斯琴高娃:謝謝你愛我
賈玲,你為什麼一直在刷新我們對「女神」的認知?

TAG:巾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