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聽大哥話,德國為何拒絕參於對敘利亞的群毆?

不聽大哥話,德國為何拒絕參於對敘利亞的群毆?

原標題:不聽大哥話,德國為何拒絕參於對敘利亞的群毆?


4月14日,當美英法對敘利亞發起導彈襲擊後,全球一片嘩然,各大國和國際組織都紛紛發聲。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有氣無力地表示:冷戰回來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美英法發起最強烈譴責,並警告世界秩序將陷入混亂。


美國總統特朗普則表示可能會第二輪打擊,誓要消滅「邪惡」的阿薩德政權。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今天在下議院演講中說,英國是基於自己的正確判斷和國家利益與美法一道發起軍事行動。(說跟班不好聽)


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打擊的合理性(出來裝逼),但決不會傷及俄羅斯,並願意如期在5月訪問莫斯科。


中國外交部認為「有罪推論」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軍事解決沒有任何出路,政治解決是唯一現實選擇。


德國,這次卻低調不像話,它恨不得別人看不到它。



12日,默克爾在柏林明確表態:德國不會參與西方多國對敘利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同時譴責化武使用者。但沒有說明德國為什麼不參加盟友行動。


今天,柏林終於說明理由,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表示:德國未被邀請參與14日對敘利亞發動的軍事打擊。


這番解釋是在特朗普暴跳如雷情況下出現的,之前《華盛頓郵報》透露,在聽說法德因「雙面間諜毒殺案」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只有4個人,而美國是60人時,特朗普曾破口大罵。


突襲敘利亞,美國真的沒邀請過德國嗎?顯然是德國在給美國台階下,不想讓德美關係裂痕過於明顯,掩蓋自己與英法兩國的分歧。


德國處境

1945年之後,德國在美國面前保持「立正姿勢」,更重要的是,德國對以色列有一種「特殊責任」,有責任在中東充當西方陣營的前哨。


猶太人歷史問題,是德國最大政治包袱,德國當代最重要哲學家之一,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領軍人物尤爾根·哈貝馬斯曾經說過:


「與以色列保持團結一致是德國外交政策的一條不成文法律。」


在此邏輯下,任何德國政治人物對以色列關係提出質疑,都會被視為「反猶分子」。


所以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薩達姆將導彈射向以色列時,德國必須站出來極力支持美國的行為,無論美國目的是恢復科威特主權還是油田?


1999年,北約襲擊南斯拉夫,德國國防軍參與了襲擊,這是德國軍隊第一次在缺乏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情況下,打著「人道主義」大旗行侵略之事。因為巴爾幹半島是德國核心利益所在,它只是巧妙地搭上了美國動武的順風車。


科索沃戰爭,使得美國獲得了一種「絕對權力」,它可以完全置身於現有國際秩序之外,根據自己的好惡,對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發起軍事進攻。


這必將導致一種後果:在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面前,其他民族沒有任何權利。


日耳曼人不可能看不到這種後果,2003年,美國憑著「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謊言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德國和法國連口頭支持都不願意配合,而是反對這一行徑。


於是,德國和法國被劃入了食古不化的「老歐洲」,而波蘭為首的東歐親西方國家成了美國口中的「新歐洲」。

對德國來說,它不想再被以色列所綁架,這次敘利亞戰爭,最積極發動者也是以色列。美英法三國軍事聯盟實際上應當加上以色列,但在輿論上以色列被淡化了。



戰爭如果沒有遇阻力,下一個目標必定是伊朗,最終是俄羅斯,還有中國,這是美國歐亞戰略的基本思路,以色列要在中東抓住千載萬逢的機會,也需要搭上美國這輛順風車。


德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低調,不想被以色列利用是其主要原因,當然,專家們是不會觸及這個話題,一般是從別的因素來解釋德國的態度。


默克爾的路線


德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在貿易上有巨大優勢,是歐洲經濟領頭羊,法國是歐洲政治大國,為了共同的歐洲一體化目的,德法合作遠大於德法分歧。


法國代表著歐洲大陸的過去榮光---拿破崙時代。


德國代表歐洲大陸的未來方向。


英國跟歐洲兄弟向來同床異夢,有它在,歐洲就永遠不會是一個團結,安定,強大的歐洲。


帝國衰落之後,英國的角色已經變得非常有限,它需要藉助盎格魯-撒克遜的小兄弟--美國,來維繫自己的大國幻覺。


英國在歐盟話語權遠不及德國,默克爾是歐洲當家人,特蕾莎.梅就像一個高貴冷艷,挑三撿四的租客,雙方分手費還有得吵。


沒錢買單,卻有錢跟著美國去敘利亞打仗,你讓德國怎麼想?


英國對歐洲大陸未來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這跟德國不一樣,英國衰落,德國崛起(統一),此消彼漲,誰會更加強調和展現跟美國特殊關係,不言而喻。


德國不僅對敘利亞問題冷淡,在「間諜毒殺」事件上也不願意刺激俄羅斯,它只是驅逐了4名俄外交官,當個交待。既表示屬於西方陣營,又讓俄羅斯不覺得受到侮辱。


英國在歐洲未來重大抉擇問題上,越來越變成無關緊要,她也不稀罕歐盟那張否決票。英國是美國重要支持者,忠誠的盟友,一個極其重要的軍事基地,也是情報合作緊密夥伴。


作為最順從最聽話的盟友,英國一直追隨美國以「人權」之名發動的戰爭,這樣,會讓英國統治者覺得自己還能駕馭全球,強化國民的這種幻覺。


幻覺只是幻覺,如果英國再不醒來,它反過來成為美國殖民地並非不可能。


回到默克爾,2006年剛上台時,她的外交政策導向是「人權,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因素。當時她在聯邦議會發布施政綱領時強調:


「只要是違背了人權,不管是多麼有潛力的貿易夥伴,不管發生在哪個國家,德國都不會保持沉默。」

總之,默克爾在立足未穩情況下,必須做到與美國「一個聲音說話」。結果,作為「人權衛士」角色出現的默克爾,一認真起來,就讓美國有些尷尬。


她在2006年訪美期間,公開批評了美國在關塔那摩監獄裡違背人權行為。美國很不高興,你這大媽怎麼批到「人權燈塔」頭上?槍口方向不對。


到了2007年,柏林的「人權」炮口對準了莫斯科和北京。一邊痛批俄羅斯對外高加索和車臣的政策,一邊在總理府接見老和尚。


當失去中國兩百億美元貿易大單後,大媽開始冷靜下來,再也不跟中國在分裂勢力問題上較勁。


中德在經過兩年爭吵後,於2009年恢復了平靜。中德都處崛起階段,沒有根本性利益衝突,所謂「價值觀」外交後來就成了選舉前的把戲,不再作為固有的外交政策。


對俄關係是默克爾這十幾年來的外交重點,對手一直是普京。從美德俄三角關係來說:


德美關係好於美俄關係。


德俄關係好於美俄關係。


默克爾在外交是成功的,這使得德國一直在三角關係中處於有利地位。


再看中美俄三角關係:

中美關係遠好於美俄關係


中俄關係遠好於美俄關係。


這不是巧合,這是中國外交智慧體現。


美國已經瘋了,成了一個流氓霸主。美利堅先賢們的智慧和經驗一點沒有遺傳到特朗普身上,現在只有精神美國人還是臆想特朗普是個雄才大略的君王。



左邊是俄國熏魚,右邊是德國啤酒。


唯美食不可辜負!在12日,也就是突襲敘利亞前兩天,默克爾在多黨派記者會上表示:她跟弗拉基米爾·普京經常互贈美食:德國啤酒換俄羅斯熏魚。


普京會德語,大媽會俄語,普京說大媽送來的拉德貝格啤酒是最好的啤酒,大媽說俄國熏魚味道好極了。



所有人都知道美俄在敘利亞隨時可能爆發直接衝突,德國在12日卻大秀兩國領導人私人關係。特朗普要是沒想法,那才見鬼了。

德國政治派別無論是左右,還是極右,沒有人支持德國跟著美國參與敘利亞戰爭,極右的選擇黨還把話挑明:在沒有證據證明阿薩德軍隊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下對敘利亞實施空中打擊,美國的行為恰恰是在侵犯人權。


黨派間只是存在著策略差異,有的主張默克爾改變敷衍了事、投鼠忌器的態度,要明確跟美國說「不」!,有的主張柏林和巴黎,倫敦要多溝通,避免事態越走越遠。


從難民角度看,敘利亞如果再陷戰亂,非但會打斷難民返鄉進程,而且還會有更多的難民湧入德國境內。默克爾要如何面對?


再者說,作為盟友,美國是戰爭主導者,但特朗普根本不可能接收難民到美國生活,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加上苛刻的入境條件,也問題不大。


難民潮一來,苦的是德國和法國,還會引爆東歐各國的反對情緒,這對德國在歐洲的威望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中美貿易戰,德國並沒有加入反華貿易聯盟,仍然主張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默克爾4月27日要訪問華盛頓,這是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她首次前往美國,馬克龍是23日訪問美國。


德美之間的話題應當為以下三個重點:


一,貿易摩擦,德國不想讓中美貿易戰波及到歐洲。


二,歐盟問題。

三,北約問題。


估計默克爾會迴避敘利亞問題實質,只是在公開聲明中再次口頭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



美國現在想揍誰就揍,連理由都不用了,唯一標準是看你是否擁有核武器?


不是因為薩達姆被確認擁有大殺器而被打,而是因為美國確認薩達姆沒有大殺器。


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霸權主義那一套,終將被人唾棄,有的國家嘴裡不說,心裡也會對美國有恐懼感。


新時代,中國的外交思想核心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要實現這一戰略理念,關鍵在於行動,這意味著中國要積极參与全球治理,從被動走向主動。


大歐亞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中俄德三國創新合作三角關係已經初現輪廓,關鍵在於如何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美國要破壞這個世界已有的國際秩序,維繫它那日漸衰落的霸主地位。

貿易戰是黑暗的,敘利亞戰爭是黑暗的,搞反華聯盟也是黑暗的。


除了中俄能站著跟美國說話,還需要更多的國家站起來,站著的人多了,跪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黑暗過去必是黎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沙月光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二)美國是如何將俄國大選玩弄於股掌之間?
美國是如何將俄國大選玩弄於鼓掌之間?(一)

TAG:後沙月光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