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筆的前世今生

毛筆的前世今生

藍字

桂下漫筆

毛筆的前世今生

張景陽

今年3月,內蒙古夏家店遺址中,出土了一塊用細毛筆蘸墨書寫的陶片。原來毛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如此久遠的上古時代。

這不禁令筆者想起,關於毛筆的起源,流傳最久遠、影響力最大的故事是蒙恬造筆:相傳在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當時,軍中上報軍情通常用分簽蘸墨後在絹布上寫字,書寫速度很慢。戰爭間隙,蒙恬到野外打獵,射殺了幾隻野兔,其中一隻兔子尾巴拖在地上,血水畫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迹。蒙恬心中不由一動,萌生了用兔尾寫字的想法。他最終發明了兔尾蘸墨的書寫方式,毛筆由此誕生。如此文化的東西,卻由一位武將所造,這個傳說也為毛筆的身世添上了一種混搭的美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發掘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大量彩陶,從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迹。這一發現和推論,將毛筆的出現年代定格在了新石器時代。從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筆的象形文字判斷,當時毛筆已經作為實物為人所用。而在湖南長沙出土的由兔毛製成的毛筆,更加可以印證:毛筆在戰國時已被廣泛使用。

有考古數據顯示: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出土的毛筆,制筆工藝已與現代工藝十分相似,與之同時出土的,還有墨、硯等書寫工具,它們與筆、竹簡合起來,就成為了戰國時期的「文房四寶」,與現代的「文房四寶」相比,僅存在簡和紙的古今差異,其餘三種完全相同。

漢代時中華文化開始發揚光大並影響世界,那時毛筆開始講究裝潢,在筆桿上刻字和鑲飾。東漢蔡邕著《筆賦》,專論毛筆的製作,這是中國第一部制筆專著。當時,毛筆還成為官員的一種裝飾,官員為了奏事之便,把毛筆的尾部削尖,插在頭髮里或帽子上,以備隨時取用,叫「簪白筆」。魏晉以後的筆桿較短,由於那時還沒有現在的高腿桌椅,寫字的人是跪坐在席子上的。東晉至唐的筆有「鼠須」「雞距」等名。《筆經》記載:世傳鍾繇、張芝、王羲之皆用鼠須筆。雞距為形容短鋒筆的形狀,白居易有《雞距筆賦》,描述其筆毫堅挺,這種筆對唐代書法有相當大的影響。

任何文字的書寫,說到底只是一種方式,只有中國字的書寫,能成為一種藝術,是為書法。從秦代之李斯,到當代之啟功,從《蘭亭序》到《神策軍碑》,書法家和書法作品猶如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之路上的長明燈,經久不息、綿延數千年。而在此期間,毛筆的進化與發展功不可沒,經過歷史的沉澱和中華文化的洗禮,毛筆作為一種書寫工具而成為一個系統、一種歷史、一枚耀眼的文化符號,中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多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現代以來,伴隨著白話文的興起和發展,硬筆書法逐步取代了軟筆書法,成為日常書寫方式。但對於毛筆而言,這僅是自身走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為毛筆和傳統書法並沒有、也永遠不會被中國人束之高閣。從誕生之日起,毛筆就已融入了華夏文明之血液、華夏兒女之骨髓:「學問從君有,詩書自我傳。須知王逸少,名價動千年。」

來源: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卷有益kjyy 的精彩文章:

國外老人如何降低浴廁風險
諮詢醫生時,最不該問的三個問題

TAG:開卷有益kj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