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京布局中東撈得盆滿缽盈 戰爭給俄帶來巨大收益!

普京布局中東撈得盆滿缽盈 戰爭給俄帶來巨大收益!

蘇東劇變後,作為前蘇聯繼承人的俄羅斯,受自身實力不濟和葉利欽推行全面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的雙重影響,拋棄傳統盟友和夥伴從中東拔寨而去,只在敘利亞保留了最後一個軍事基地。美國不戰而勝,在俄羅斯撤退時一路跟進,迅速填補了中東地區權力的真空。

2000年普京上台後,摒棄葉利欽在國際地緣政治鬥爭中不作為的戰略,試圖恢復與傳統盟友和夥伴們的關係,但這時中東事務的話語權已完全由美國主導,一方面中東各國的政府、議會、軍隊、司法、情報、新聞機構已被美國全面滲透,另一方面美國通過穆斯林兄弟會和形形色色的激進組織扭動民意,尤其是在薩達姆被推翻後,美國在中東事實上已是無所不能,之後凌厲的「阿拉伯之春」就是明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政權相繼易手。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異軍突起的反人類組織ISIS伊斯蘭國,給普京找到了軍事介入敘利亞戰爭的機會,俄旋即以反恐為名出兵敘利亞。但俄羅斯真正拿到中東事務主動權,要感謝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逢凶化吉的埃爾多安轉身投入普京懷抱。2016年8月9日,也就是在粉碎未遂政變的20天之後,埃爾多安訪問了俄羅斯,西方媒體稱之為「開啟非常規態勢中的破冰之旅」。雙方在經濟項目之外還談了些什麼沒人知道,反正會談公報上都是有利於發展雙邊關係的漂亮話。土耳其是中東地區的絕對強國,埃爾多安的反水等於宣布,美國在中東事務上的話語權被就此終結。

人是經濟動物,國家是不同經濟動物的集合,作為國家的統治者,要想受到這些經濟動物們的支持,就必須考慮這些經濟動物們的意願,讓他們在經濟上少付出多獲取。葉利欽和普京在中東事務上的選擇雖然迥異,但經濟意圖是相同的,葉利欽撤離中東是為了給俄羅斯人省錢,普京重返中東是為了給俄羅斯人賺錢。參考消息網2017年2月9日報道說俄媒稱,俄空天軍自2015年秋季出兵敘利亞以來,每天至少花費300萬美元,每年大概11億美元,但這個規模的開支與重返中東給俄帶來的經濟收益相比,只能算是個零頭。

2013年美國宣布暫停對埃及15億美元軍事援助,埃及旋即把目標瞄準俄羅斯,2014年8月12日,雙方簽訂了一項價值35億美元的軍事合作協議。2013年俄埃貿易額約為30億美元,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加一倍,有了8月這份軍售大單,下半年豈止是同比增加一倍。農產品方面俄收益也不小,埃及是俄羅斯小麥最大的銷售市場,佔俄每年小麥出口的25%到30%。俄羅斯獨佔全球小麥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埃及是全球頭號小麥進口國。之後俄埃貿易額年年創新高,2017年力度更大,埃及採購的俄羅斯農產品比2016年增加了44%,達到17.4億美元,超過了中國進口俄農產品額——17.2億美元。

伊拉克是美國花大價錢砸出來的,但俄羅斯依舊能火中取栗,2012年10月19日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俄政府與伊拉克政府簽訂了價值42億美元的軍貿合同。向伊拉克提供30架「米」-28NE攻擊直升機、42套「鎧甲」-S1自行短程防空導彈系統等。合同還包括「米格」-29戰鬥機、裝甲車等武器裝備。

新華社莫斯科2015年5月21日電,普京同日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伊拉克總理阿巴迪時說,「儘管俄伊貿易額不大,但近兩年增加了9倍。俄在伊拉克實施一些大型項目,而且俄羅斯一些企業在伊投資額達幾十億美元。俄伊合作不僅涉及民事領域,還包括軍事技術合作。」同年10月美國《外交》雜誌文章稱,由於對美國在反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方面的行動感到失望,伊拉克政府開始將俄羅斯視為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鬥爭的主要夥伴。這該算政治經濟雙豐收吧。去年伊拉克放棄中國VT4,買下俄羅斯73輛T90坦克,後續還有更多裝備送往伊拉克。今年三月份,伊拉克決定購買T-90、S-400等國際熱銷武器,美國居然拿出《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案》威脅伊拉克,最終攪黃了這單生意。

俄土兩國是世仇,敘利亞戰爭爆發前,雙方貿易額長期在200億美元上下震蕩,俄對土出口貨物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土對俄出口貨物主要是農產品,俄方是絕對的貿易順差。敘利亞戰爭爆發後,由於土耳其堅決站在美國一邊,動輒在背後捅俄羅斯的刀子,俄對土實施貿易制裁,雙方貿易額下降了約三分之一。2016年7月,普京暗助埃爾多安粉碎政變後,俄土關係前後兩重天,「歐洲時報」2017年5月22日報道,俄羅斯與土耳其在伊斯坦布爾簽署有關相互解除貿易限制的聯合聲明,俄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與土副總理希姆謝克分別在文件上簽字,伴隨這份協議的是俄土天然氣管道建設正式動工,之后土耳其再次成為最受俄遊客喜歡的旅遊勝地,全年有450萬人次俄遊客赴土旅遊。

土耳其陣前倒戈,無疑是俄重返中東的意外收穫,經濟賬是小,國際地緣政治上的價值不亞於中國拿下新加坡。土耳其既是北約套在俄羅斯脖子上的絞索,也是北約對俄實施包抄的最薄弱環節,如今被普京撕開了一個口子,無論是北約的軟腹部南歐,還是美國的戰略盟友以色列和沙特,跟俄羅斯說硬話必然底氣不足。今天海外網報道,執行轟炸任務的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在敘利亞外海因遭到俄「隱形基洛級攻擊潛艇」的追逐,錯過了作戰時間,可見土耳其反水對北約是多麼的槽糕。

伊朗是波斯灣的守門員,俄羅斯重返中東的首選,就是全面修復與伊朗的雙邊關係,2015年俄羅斯承諾對伊朗投資400億美元,並答應向其出售S300、S400、T90、蘇30等殺手性武器。由於長期遭遇制裁,伊朗無疑是國際軍火市場上最大的處女地,誰捷足先登,就等於有數千億美元進了腰包,2016年2月17日俄羅斯「衛星新聞」報道,伊朗遞給俄方一份價值80億美元的武器採購清單。俄羅斯跟美國一樣,從來不做賠本買賣,普京之所以冒險重返中東,一方面是國際地緣政治鬥爭的迫不得已,另一方面是經濟收益極其誘人。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居然還把軍火買賣做到了美國小弟們的家中,阿聯酋、卡達、沙特、土耳其等國紛紛採購俄軍火,價值動輒高達上百億美元。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土不顧北約反對執意購買俄「S-400」導彈防禦系統,並引來一系列問題的發酵,沙特和卡達都向俄提出了購買「S-400」導彈防禦系統的打算,這可都是美國傳統的軍火市場啊。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穩定經濟的陀螺,國防工業是俄羅斯經濟的發動機,只要這兩樣東西在國際市場上受歡迎,俄羅斯就有錢花。

微信公眾號:elsjjpl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聯繫人:俄經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俄 的精彩文章:

俄60年代軍機敘利亞墜毀 機上39名軍人全部遇難

TAG:老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