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得來不易的功名

李商隱得來不易的功名

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是一位大家,與杜牧齊名,被稱為「小李杜」。不過,僅對後世的影響而言,他超過了杜牧。說到李商隱首先讓人想到的是他的《無題》詩,詩中纏綿悱惻的感情總讓人慾罷不能,他的多愁善感、豐富的想像及複雜的意念,在詩歌里穿梭流動,有時如七寶琉蘇那樣繽紛綺彩,有時又像流雲清月那般的凄迷空明。

李商隱生於元和七年(812年),排行十六。父親李嗣婚後二十年才有了他,對這個遲來的兒子異常喜愛,取名商隱,字義山,取意於漢初隱於商山,後被呂氏請出來輔佐兒子繼承王位的「商山四皓」。

還在童年的時候,李商隱就經歷了許多人生苦楚。兩歲時,已經嫁給裴姓人家的姐姐去世,他雖僅能「扶床泣面」,但悲哀肅穆的氣氛還是給他稚嫩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次是他九歲時,父親在他鄉離世。孤兒寡母扶喪北還,作為長子的他,雖不滿十歲也不得不幫助母親承擔起撐持門戶和養家糊口的重任。他一邊「懸樑」苦讀,一邊給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如此的生活磨難,對於一個尚在少年的孩子未免太沉重、太殘酷了。生活對於李商隱,過早地埋下了憂傷的種子,他那憂鬱感傷的個性氣質無疑在那時已定下了基調。這樣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了李商隱謙卑、敏感的性格。

李商隱十六歲時,就以文彩出眾遠近聞名,而且寫的一手好楷書。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

先是得到了白居易的賞識。李商隱成名時,白居易已告老還鄉,讀了李商隱的文章後,就成了他的鐵杆粉絲,居然說:「我死後,能夠轉世投胎當你的兒子就心滿意足了。」這種欣賞簡直有些嚇人。白居易謝世幾年後,李商隱真的生了兒子,想起白居易的話,就給兒子起名叫「白老」,大概算是對前輩遺願的尊重。不料白老長大後木訥蠢鈍,不怎麼靈光,著名的大才子溫庭筠就拿白老開涮:「你小子要是白居易的轉世,那不是丟老白的臉嗎?」幸好,後來李商隱又添了一個兒子,取名袞師,很是聰穎。商隱詩云:「袞師我嬌兒,英秀乃無匹。」這或許才是白居易的轉世吧!

白居易在結識李商隱之後,驚異其才,怕自己提攜後進力不從心,就把李商隱推薦給了令狐楚。

令狐楚何等人也?他是初唐十八學士令狐德棻之後,時任兵部尚書、東都留守兼東畿汝都防禦使,乃是東都洛陽的一把手。而在憲宗朝,曾經拜相,可謂位高權重。他還是著名的駢文家和詩人,其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為三絕。

令狐楚對李商隱甚是喜愛,愛惜李商隱的才華,更喜歡他的謙卑為人,於是令狐楚開始重點培養李商隱。一是主動聘請李商隱在他的幕府做巡官。當時,令狐楚麾下人才濟濟,只有有功名的人才有這種資格,而李商隱是府上的唯一一介白衣,有了工作,自然經濟困境也得到了緩解。二是以親相待。視李商隱為親人,允許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遊玩,自由出入府中,因此李商隱也和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結下了深厚情義。在後來李商隱應試的幾年中,令狐楚乾脆不給他安排具體工作,以便他集中精力應試,每逢進京之際,都送去重金以解生活之憂。三是親授駢文寫作。令狐楚作為中晚唐一代文宗,不但擅長五言詩,而且精通駢體文,尤善箋、奏、制令。當初他也是因此開始受到皇帝的重視,練就好駢文是得寵的便捷的途徑,令狐楚肯將這升遷最快的不二法門,手把手傳授給李商隱,這是何等的感情和厚愛。

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調任京職,李商隱也離開太原返鄉,一時沒有什麼工作做,李商隱曾在王屋山隱居學道了幾年,也曾暫歸崔戎幕府。自大和七年(833年)至開成二年(837年)間,李商隱雖數次應試,無奈均無所獲。在李商隱奔波於功名的這近十年中,正好是十六歲至二十六歲的大好青春,這個年紀按說早該完婚。在出入令狐府上的時間裡,其實李商隱曾經深深的愛上府中一位女子,有人考證說是地位低下的婢女,也有人說是令狐楚的子侄輩。既然令狐楚這麼喜愛李商隱,那何不將女兒嫁給他呢?原來在李商隱之前,令狐楚已經把女兒嫁給了裴十四。在開成元年(836年),李商隱和令狐綯一起送別裴十四時曾贈詩:

二十中郎未足希,驪駒先自有光輝。

蘭亭宴罷方回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漢苑風煙吹客夢,雲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詩中以「謝道韞」比喻裴十四之妻,充滿了對裴十四年少得意的羨慕之情,也不加掩飾地說出自己內心求仕求偶的願望。或許除此女外,令狐大人並無他女,子侄輩女子也無合適的,更大的可能或許是認為以李商隱的才華,甚至自己的影響,科考中第最遲不過幾年,到時再談論婚娶更為合適,也可能對於此事已有安排。因為唐代一般學子,尤其下層寒士大都指望考中進士後,能夠躋身士人階層,再擇婚配,高官也往往在新科進士中選擇乘龍快婿。在和令狐府上女子「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私下交往中,李商隱只能用《無題》說出心中的情愫,其一為: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開成二年(837年)的考試前,李商隱又收到令狐楚送來的資助,面對恩師雪中送炭,他不禁潸然淚下,明白恩師是想讓自己能夠體面地參加考試。於是他先用這筆錢買了件棉袍,原來的破舊棉衣已經穿了十年,此時因為天冷,下雪天都不敢出門活動。這並是誇張,北宋陳師道因為棉衣破舊不耐嚴寒,又不肯跟自己的連襟趙挺之相借,在郊外參加祭祀活動時,無棉衣禦寒而凍病致死。

這一年的主考官是高鍇,此人正是令狐綯的好友。他問令狐綯:「你的朋友裡面誰最要好?」令狐綯回答了三次「李商隱」。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高鍇當然明白。那一年李商隱終於考中進士。

及第之後,李商隱第一時間連寫兩封信向令狐大人報告喜訊。在信中李商隱說到:「自卵而翼,皆出於生成;碎首糜軀,莫知其報效。」他知道自己這一切的得來全部仰仗恩公,雖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同時彙報說在長安參加完一系列官辦的慶祝活動後,還要回老家看望母親。估計會在中秋之前趕往興元拜見恩公。因為在此之前,令狐楚已離京外放做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因手下正缺人手,令狐大人也在信中讓李商隱考中之後速來幕府,協助工作。因為按照慣例,進士及第,並不會立刻分配工作,還要等吏部的考試後,才能正式授予官職。此處可以看出令狐楚已經把李商隱當成了自己的至親晚輩對待,甚至在幫助他安排人生。

然而催促的信去了多封,從初春放榜,一直等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是不見李商隱的身影。以至過了李商隱自己約定的中秋,也沒有看到人影。這難免使令狐父子不解,乃至於不快。如果令狐楚還能寬諒李商隱,那令狐綯卻做不到,他有些生氣了。因為此時老父親已患病,自己侍奉在側,眼見父親的病情日漸加重,對李商隱望眼欲穿。而李商隱卻不聽召喚,剛考中進士就玩起了失蹤,不知道去了哪裡。直到令狐大人病危,李商隱接到急信催促,才匆匆趕來。可以想見令狐綯對李商隱的憤惱。但令狐楚並不計較,把李商隱喚到床前說:「吾氣魄已殫,情思俱盡,然所懷未已,強欲自寫聞天,恐辭語乖舛,子當助我成之。」令狐楚在彌留之際,要愛徒幫助自己做兩件事,一是把自己起草呈給皇帝的遺表,再加潤色修改予以完成;二是自己的墓志銘也讓李商隱來寫。李商隱悔恨不已,痛不欲生,在肝腸裂斷中寫成了《奠相國令狐公文》,以及令狐楚交代他修改的《代彭陽公遺表》,還有令狐楚的墓志銘。

李商隱中第後,本應早點趕往興元看望恩師,又是為何耽誤了呢?原來,李商隱中第後,在官方的慶典活動中,逐漸和同年中榜的進士韓瞻成為好友,進而拜見了韓瞻的岳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得到王的賞識,並有意將小女許配給他。在韓瞻的慫恿下,李商隱向王茂元求娶其小女,就這樣李商隱和韓瞻成了連襟。本來在進士考試中,李商隱名次在韓瞻前面,可因為韓瞻娶了王茂元的大女兒在先,在王府落座宴飲中,李商隱卻又坐在了韓瞻下面。於是他在寫給韓瞻的詩中說到:

籍籍征西萬戶侯,新緣貴婿起朱樓。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騎君翻在上頭。

雲路招邀回彩鳳,天河迢遞笑牽牛。

南朝禁臠無人近,瘦盡瓊枝詠四愁。

中進士時,李商隱已是二十六歲的大齡青年,雖然在恩人令狐楚的幫助下,之前暫時解決了生活之困,但敏感自尊的李商隱面對幾次落榜的苦悶和個人愛情的壓抑,十分痛苦。一旦及第,這邊李商隱突然面對接踵而至的好事,有些找不著北,經不住韓瞻的攛掇,見機會難得,忙於求婚王家千金;那邊卻冷落了恩師一家,乃至以後不免讓令狐綯怨恨。

令狐楚去世後,李商隱與令狐綯等人扶柩還京安葬。到此時,令狐綯也明白了李商隱耽誤行程的原因,卻是忙於求娶王茂元之女。更為要命的是,此時正是牛李黨爭的時期,令狐楚父子屬於牛僧孺黨,而王茂元屬於李德裕黨,二黨勢同水火。令狐綯看到父親一過世,李商隱就投入對方陣營,還娶了王茂元的女兒,這不是忘恩負義又是什麼?

(本文節選自南風吹夢《唐代詩人的性格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泰山 的精彩文章:

大唐盛世的隱者詩人

TAG:讀書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