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石油污染的剋星

海洋石油污染的剋星

對於溢油應急而言,油污處理速度和效率至關重要。為實現高效、快速的溢油應急處理,中國科學家研製了系列新型親油疏水材料,並基於這些材料開發新型智能溢油應急裝置。

近年來,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迅速發展和石油產品的大量使用,由溢油引起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美國墨西哥灣因漏油事件,大連新港油罐區發生爆炸和原油泄漏事故,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先後發生溢油事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

貨輪靠岸時壓艙水、洗艙水、機艙污水的排放也會導致大量含油廢水產生。據統計,無重大漏油事件發生時,大型港口每年僅船舶壓艙水、船舶洗艙水、機艙含油污水等的排放量就達到數萬噸。

傳統的溢油應急與油污清理包括以下幾種方法:圍油欄、吸附、撇油器機械法回收、溢油分散劑、微生物等。對於小型油污泄漏事故主要採用圍油欄先控制溢油的擴散,再利用聚乙烯、聚胺酯泡沫、聚苯乙烯纖維等人工合成的材料以及鋸末、麥稈等天然吸油材料吸附,最後遺留的薄油層利用微生物處理。

這些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吸附材料吸油的同時也吸水,油的回收較為困難;對油污處理速度較慢,效率較低;殘留的薄油層分散到水裡,形成乳化油,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生長。

如何提高吸附效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研製出效果更好的吸附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

中國科學家研製的這種材料能夠吸附自重23倍以上的原油,保油率達93%,可重複使用1000次以上。不僅可用於水上浮油的吸附,且可實現水下高密度有機污染液體的吸附。它和傳統吸油材料相比有幾個特點:吸油不吸水、吸油倍率很高、吸油速度快、油可以擠出來重新使用。

研究人員採用的這種方法叫作「高分子刷」技術。這是一種化學的方法,是一種附著在基材表面的高度伸展的單分子層結構材料,而刷子的「毛」由無數幾十到幾百納米的大小分子組成。雖然屬於化學方法,但生產過程中沒有廢水廢氣排放,不僅環保而且工藝步驟少、成本低。

全世界每年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約達200萬噸—1000萬噸。溢油事故的頻發不僅是對能源的嚴重浪費,也對生態環境帶來難以恢復的破壞。目前石油污染物的凈化主要有三類方法:

物理方法:廉價而易得的鋸末、粉碎了的浮石粉和玉米粉等對石油污染具有一定的凈化能力,而且它本身對海洋動植物沒有什麼損害作用。

化學方法:利用化學清洗劑和除垢劑消除石油污染物或抑制石油泛濫,特別是在石油運輸船或鑽井平台溢油事故初期,這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但是,上述物質對海洋生態極其有害,其副作用比石油污染泛濫的直接經濟損失要大得多。

來源:石油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能電力 的精彩文章:

TAG:艾能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