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紀中最後的驚艷

張紀中最後的驚艷

黃曉明劉亦菲主演的《神鵰俠侶》首播於2006年,距今已經12年了。彼時張紀中還處於黃金年齡創作期,他的金庸武俠系列翻拍劇也都堪稱萬眾矚目、炙手可熱。而劉亦菲以17歲的韶華之齡飾演小龍女,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下無雙

 神鵰俠侶 電視主題曲原聲大戲

張靚穎 

00:00/05:13

在這之前,神鵰俠侶的翻拍作品頗多,每個版本都各有其優缺點。但在女主角的選擇上,或許是囿於「姑姑」這個稱呼,飾演者多為青年女性或熟女。

而張紀中版本的神鵰則是首次將原著中小龍女的少女形象還原出來的版本。

作為全球華人心中最深入人心的美女,對於小龍女這個人物的塑造,無疑是重中之重,小龍女成功了,則神鵰就成功了一半。

在之前多部成熟版小龍女的狂轟濫炸之下,要重新呈現一個雖然契合原著但與大眾心中的認知完全不同的版本,無論是製片人張紀中,還是劉亦菲,要承擔的壓力都十分巨大。

原文描寫:「忽聽帷幕外一個嬌柔的聲音說道:「孫婆婆,這孩子哭個不停,幹甚麼啊?」楊過抬起頭來,只見一隻白玉般的縴手掀開帷幕,一個少女走了進來。那少女披著一襲薄薄的白色布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裡,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

17歲的劉亦菲無論是外形還是年紀都和原著中的小龍女十分契合,唯一的小缺陷是她那嬰兒肥未消的臉頰過於飽滿,不夠瘦削輕靈。然其身姿曼妙高挑,加上古人稱之為「美人肩」的削肩,行動之間還是完美呈現出飄飄欲仙之感。

除此之外,劇組給劉亦菲量身打造的幾套精妙服飾,也非常完美地展現出「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迴風之流雪」的仙子形象。

早期的蓮花抹胸裝採用了緊緊束腰的寬腰帶,和極薄極輕的大袖,一招一式間既飄逸又輕盈。

這套中期造型,上衣採用半透明褶皺的布料做袖子,肘部和袖口裝飾垂下的絲帶,龍女一招一式之間絲帶飄搖,動感十足。

這套後期的造型,上臂袖子偏緊,肘部袖子翩翩展開,身後環有長長的飄帶,凌風而立時彷彿要隨之遠去。

當年的劉亦菲剛上大二,對於表演尚且處於摸索中,但正是由於這份不自知的青澀,加上演員本身的性格和導演的調教,恰巧貼合了人物形象。

幽居古墓的小龍女並非單純的冷漠,而是不通世事、天真純樸、舉止稚拙,而當其離開古墓、感情萌發,本心就會開始覺醒。

她對世間萬物是好奇的,她對愛和生命也是渴求的。

楊龍的洞房花燭夜,龍女此時身受重傷。她自夢中驚醒,從驚恐、茫然、害怕、強笑,到不舍和痛苦,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這一段層次分明自然,凄楚震撼,演繹堪稱完美。

當她歷盡劫波苦難之後,便猶如璞玉被雕琢,變得更加溫潤、純凈、從容。

雖然這部劇播出後褒貶不一,但小龍女這個角色無疑是成功了。這麼多年過去,熒屏上沒有再出現過一個膾炙人口的翩翩白衣清冷少女的形象,足以見這個角色之經典。

黃曉明的楊過在外形上是英氣俊朗的,但由於拍攝任務太重,他時不時出現面部浮腫黝黑、神色疲憊的情況。硬撐下來的黃曉明勉力打起精神扮演著跳脫的少年已經有些違和了,又兼之這個版本的楊過更偏向於熱血狂傲、奔放不羈,所以前期的表演多被人詬病過於浮誇造作。

而清爽的束髮只維持了兩三集,就變成髒亂的披頭撒發。也許這是大鬍子對於江湖人士的一貫的審美,卻讓原本俊朗的黃曉明顏值下降了十倍不止。

不過到了青年期和中年期,黃曉明的表演就漸入佳境。我一直認為他最擅長表演的是歷盡人事滄桑的角色,合伙人是如此,岳飛也是如此。沉鬱、悲痛、絕望、無奈都更勝其他版本。

這個版本的拍攝風格不僅僅延續了張紀中一貫歷史劇般的豪情大義,在人物的情感細節方面的描摹也十分細膩。

劇本給楊龍之間設計了幾個情節,即小龍女給楊過梳頭和縫衣服。這兩個細節從少年期到中年期,從古墓到英雄大會、絕情谷都貫穿始終。

一則小龍女從小照顧楊過習慣成自然,二則體現了小龍女細心乾淨又潔癖的特質;三則幾次眾目睽睽之下女方為男方逢衣,烘託了他倆旁若無人、無視世俗的性格;四則,這個細節暗暗隱含了他倆之間感情的複雜性:小龍女對楊過如母親如長姐般的關愛,和孤苦伶仃的楊過對長輩的依戀。

孔琳飾演的黃蓉和周迅有幾分相似,這個選角有意思,聯繫到張紀中版本的射鵰,讓人忍不住贊一聲妙。這個版本的黃蓉並無尖酸刻薄,而是更有一幫之主的穩重沉澱,總讓人覺得思慮良多。

以往的神鵰俠侶版本里,黃蓉通常是作為一個拆散楊龍的形象出現的,雖然聰明機靈,但也冷血自私、無底線地嬌慣女兒。所以神鵰里的黃蓉常常被觀眾們感嘆,射鵰里的瀟洒肆意的小東邪,怎麼到了中年就從珍珠變成了魚眼珠子。

但這個版本里的黃蓉卻讓我感受到她對楊過的善意,比如楊過、郭芙和大小武躲在樹上偷聽黃蓉向魯有腳傳授打狗棒法被發現後,黃蓉單獨對楊過敘述心聲,講述了自己當年讓楊過讀聖賢書以免他誤入歧途,以及郭靖對他的期望等等。

黃蓉和楊過都是極其聰明敏感之人。兩人互相試探,互相坦露心聲,對話中都有保留之處,也都有真誠之處。

除此之外,她和郭靖的幾場對手戲也讓我印象深刻。

楊過在陸家莊當著天下英雄的面,宣布要與師傅成親,並磕頭離去。郭靖既憤懣又失望,雙手緊緊握拳,怒而劃傷了手掌,鮮血從指縫中滲出。

黃蓉小心翼翼地把他的手捧起來靠在臉頰邊,留下了眼淚。其實作為曾經的小東邪,她並不太在意楊龍相戀是否有違倫理,她只是更心疼丈夫。一個動作就把二人的性格和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關於手的細節,同一場戲在楊龍這對戀人之間也有呈現。楊過面對天下英雄的鄙視和指責,氣得發抖。小龍女輕輕伸手拉住安撫他,眼神憂傷、無奈而憐惜。這場戲對於靖蓉和楊龍之間的刻畫十分細膩,四個人不同的性格、立場、觀念的碰撞;兩對有情人的愛情的表現方式,都讓人動容。

結局時蒙古兵臨城下,襄陽岌岌可危。夜深寒冷,郭靖累得在城牆上睡著了。黃蓉帶兵巡視而來,俯下身把毯子給丈夫蓋上,憐惜地依偎在他的胸前。家國風雨飄搖,兩人便如滔滔洪流中頑強支立的岩石,相互依靠,相互慰藉。

雖然主角是不為世俗所接受的楊龍,但這個版本卻沒有把郭靖黃蓉完全拍攝成不通情理、硬要拆散小情侶的反派,而是通過各種細節,延續了射鵰時靖蓉的家國大義和夫妻間深厚的感情,展現出了人物更立體豐富的性格。讓人對這對夫妻怨不起來,也恨不起來,反而敬佩有加。

再來談談這部劇的製作。

總導演于敏是攝影師出身,採用了大量電影的拍攝手法,最值得稱道的便是這部劇的打光,不止在當時,在如今也堪稱首屈一指,無論是日景還是夜景,光線的運用都特別巧妙講究。

如小龍女剛出場這一幕,先是空中傳來清冷的聲音,鏡頭轉移到屋頂,佳人獨立,在她背後輔之以極強的冷光,勾勒出小龍女曼妙飄逸的身姿,烘托出神秘的氛圍,不止吸引了重陽宮眾人的注意,也引發了觀眾好奇。

先聞其聲,再見其影,最後才見其人。「一波三折」的震撼出場方式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再如小龍女教訓楊過這場戲,隨著她打人的力氣越來越輕,楊過由此心知小龍女嘴硬心軟、內心善良。她把楊過拉到寒玉床上坐,室內光線從冰冷的藍光慢慢轉變為溫暖的黃光。預示著楊過從一開始警惕、戒備、冰冷的心懷慢慢敞開,兩人的關係和緩。這便是用光影和色彩烘託人物心境、情感和人物關係變化的手法。

再比如小龍女教授楊過抓麻雀的這場戲。一般人大多會選擇在籠內和野外隨便拍拍,但于敏竟然想到採用皮影戲的拍攝手法,讓小龍女和楊過站立在透明的幕布之後,背後輔之以橘色暖光。

觀眾們看不到人臉,只能看到小龍女修長的身姿和半透明的衣袖,但她輾轉騰挪、翩然舞動的身姿被勾勒得更加美輪美奐。這麼一個小情節,便可看出獨具匠心的攝影功力和動作設計。

關於此類別出心裁、設計精妙的細節不勝枚舉,在此不做贅述。

作為第一金牌製片人,張紀中最擅長的就是合理運用經費。在綠幕特效盛行的今天,當年踏遍祖國大好山河,卻被嘲諷「風景紀錄片」的張版武俠劇里的場景,已經變成了再難以得見的優勢。須知綠幕建景最為省錢,但幾百名工作人員扛著器材萬里輾轉,耗費的時間和資金不可估量。

但大鬍子最為精明,他和各地風景區建立合作,不僅遊說他們免費提供拍攝場地,還說服幾個地區的政府建立了影視城用於電視劇的拍攝。

如雲南大理的天龍八部影視城、浙江的象山影視城便是分別為了配合04版《天龍八部》和06版《神鵰俠侶》的拍攝而建立的。有這樣精通藝術和商業的製片人,自然能夠在最佳性價比的情況下,讓觀眾大享眼福。

《神鵰俠侶》雖然亮點頗多,推陳出新處亦有,但缺陷也不可忽視。如採用了一些意識流的手法(玉女心經的舞蹈、小龍女被迷奸時的沉水、結尾楊龍的飛天),與真實情節混淆,觀眾可能看不懂;在一些文戲上過於拖延和緩慢,在高潮的重陽宮大戰上則刪減過多,詳略不當等等。

在張紀中之前的幾部劇里,造型場景都十分古雅有韻味,但也許是被網路暴民們大罵毫無「武俠味」、「歷史味太重」,神鵰摒棄了這些優點,開始向所謂的「時尚感」靠攏,於是出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造型。

如郭芙的毛線帽子

如李莫愁那一縷藍紫色挑染的長髮、

如公孫綠萼的黑紗頭飾和一襲層層疊疊宛如大白菜葉子的裙子。

還好演員們外形合適且演技精妙,不然在這樣搶鏡又奇怪的造型之下,一個不慎就會讓觀眾齣戲。

至於配樂更讓我失望,無論是張紀中在笑傲江湖裡採用的趙季平,還是射鵰英雄傳的趙麟,都是極其優秀的音樂人(沒聽過的請自行百度)。這兩部劇的配樂大氣蒼涼有之,凄涼婉約有之,黯然悠遠有之,無一不流露出濃厚的中國古典意蘊,與整部劇的風格渾然貼合。

而神鵰俠侶邀請台灣音樂人小蟲作曲,還出品了原聲大碟,劇中卻沒有使用,而是用了耳熟能詳的英美電影配樂,雖然情感上也比較貼切,但實在是有些不倫不類,令人扼腕!不過我聽了小蟲的原聲帶,感覺他的曲子水平一般,和整部劇的風格也不太相符。

江湖笑

 神鵰俠侶 電視主題曲原聲大戲

周華健;黃曉明;胡軍;小蟲 

00:00/04:45

這部神鵰雖然讓我又愛又恨,有擊節讚歎處,也有拍案扼腕處,但總體來說還是一部相當優秀的武俠劇。尤其是在2006年,各種新技術的運用堪稱驚艷。然而自神鵰之後,張紀中武俠劇就每況愈下,他作為大陸新武俠的開拓者,一出手就是頂尖,已經大大抬高了觀眾的胃口。

其實十多年來出產的武俠劇不少,但大多由於資金的限制、藝術審美的固化、選角的偏差而顯得中庸平淡,激不起半點水花。唯一引起熱議的於正版《笑傲江湖》和《神鵰俠侶》,給觀眾留下的也是超級雷劇和花里胡哨的印象。

去年華策的新射鵰因為男女主選角的適合,取得了不少人的誇讚,今年又有不少金古梁的武俠劇將要開拍,不知能否再出新意呢?

有更多悄悄話想跟我說?

近期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生這麼紅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老丈人的嫁女傳奇

TAG:天生這麼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