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詞人李煜絕命《虞美人》

大詞人李煜絕命《虞美人》

大詞人李煜

絕命

《虞美人》

41年如夢15年亡國

李煜為更名,初本名叫從嘉,後世別稱南唐後主、李後主,詞帝。字重光,自號鍾隱、蓮峰居士。五代十國時期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漢族,籍貫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出生時間937年8月15日,去世時間978年8月13日,在位時間961年—975年,在位15年,終成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亡國之君」。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死於汴京,享年41歲。墓地位於洛陽北邙山。主要作品《南唐二主詞》,代表作品《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相見歡》、《破陣子》等。主要成就在詩詞、書法領域,也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01●生於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22●顯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鍾謨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請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鍾謨至饒州,封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

24●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國,留守金陵(今南京)。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尊母親鍾氏為聖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大周后),封諸弟為王;並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宋進貢,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弔祭、恭賀李煜襲位。九月,宋昭憲太后病逝,李煜遣戶部侍郎韓熙載、太府卿田霖入朝納貢。十二月,李煜設置龍翔軍,教練水軍。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因而尚奢侈、好聲色。李煜曾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牆壁,以玳瑁為釘;又用綠寶石鑲嵌窗格,以紅羅朱紗糊在窗上;屋外則廣植梅花,於花間設置彩畫小木亭,僅容二座,李煜就和愛姬周氏賞花對飲。每逢春盛花開,就以隔筒為花器插花,置於梁棟、窗戶、牆壁和台階上,號為錦洞天。每年七夕生日時,李煜必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作月宮天河之狀,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李煜前期的詩詞作品,一首首都是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闈之樂、閨房之趣。如《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一詞,嬪妃宮女滿宮殿、晚間歌舞魚貫列,飲酒聽歌、月夜踏馬,一派歌舞昇平,可以說是他為帝時縱情聲色的真實寫照。

25●建隆三年(962年)三月,泉州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病發身亡,其子留紹鎡襲稱留後,李煜降詔追贈留從效為太尉、靈州大都督;四月,泉州部將陳洪進以留紹鎡勾結吳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舉張漢思為清源留後。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貢北宋,宋太祖釋放南唐降卒千人。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顧彝入汴京進貢。

26●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陳洪進廢張漢思,自稱留後,李煜就以陳洪進為節度使,以維持泉州對南唐的隸屬關係。七月,李煜奉詔入京面見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李煜繼位後,尊奉宋廷,故宋對南唐的詔書不直呼李煜的名諱),改為直呼姓名,未得許可。

27●乾德二年(964年),任韓熙載為中書侍郎、勤政殿學士,主持貢舉;又命徐鉉主持複試。三月,頒布鐵錢。九月,封長子李仲寓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為宣城公。十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傷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誄》。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弔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獻銀二萬兩、金銀龍鳳茶酒器數百件。

李煜精通音律,曾創作樂曲《念家山》及《振金鈴曲》,並親演其聲為《家山破》、《金鈴破》。《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時,因兵亂失傳,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按譜追尋,更正所獲譜曲錯誤,重訂譜曲,使其清越可聽。金陵城破後,所訂之譜亦被李煜下令燒毀。至南宋年間,姜夔又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並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是一首描寫男女歡愛的詞,寫的是一個繁花盛開、月光淡淡的夜晚,一個少女與情人幽會的情形。是李煜描寫自己與小周后幽會之情景,創作於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前後。  小周后為昭惠後之胞妹,昭惠後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她們的命運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也頗有相似之處。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李煜十八歲,納昭惠,是謂大周后。十年後,大周后病重,一日,見小周后在宮中,「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陸遊《南唐書·昭惠傳》)  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後三年,小周后被立為國後;馬令《南唐書·昭惠後傳》載,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後主樂府詞有『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之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可見這首詞所寫是李煜與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會。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28●乾德三年(965年)九月,母親鍾氏去世;十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圖弔祭。

29●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龔慎儀持詔書出使南漢,相約臣服宋朝,龔慎儀至南漢,被扣留。

30●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值班光政殿,咨問國事,每至深夜。

31●開寶元年(968年),境內大旱,宋太祖賜米麥十萬石。十一月,立周氏為皇后(小周后)。

李煜在位期間,雖後宮嬪妃甚多,但卻對兩位皇后用情極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彈奏詞調、作《邀醉舞》。李煜曾為她創作多首詩詞,記述香閨韻事、兒女柔情,表達迷戀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時,後主朝夕視食,葯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及其去世,後主又《昭惠周后誄》、《挽辭》,抒發對大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大周后去世後,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為皇后。南唐亡國後,李煜與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攜手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李煜客死他鄉後,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去。

34●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從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軍於荊南建造戰艦千艘,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北宋戰船,李煜懼怕惹禍,沒有批複。時國家形勢緊迫,李煜憂心似焚,每天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

35●開寶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貶損儀制:下「詔」改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台改為司憲府,翰林改為文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降諸「王」為「公」,避諱宋朝,以示尊崇。元宗時,雖臣服後周,但金陵台殿皆設鴟吻(殿脊的獸頭);乾德年間,宋朝使者到來,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後再復原;至此,遂撤去一應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晉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在汴陽坊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書馮延魯為李從善所受封賜道謝,馮延魯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見宋太祖而返。

36●開寶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李煜上表願接受北宋冊封爵位,被拒。十月,內史舍人潘佑感於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亦自縊獄中。

37●開寶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從善歸國,宋太祖不許。秋,宋太祖先後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詔李煜入京,李煜託病不從,回復「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太祖聞信,即遣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隨後出師,水陸並進;李煜亦築城聚糧,大舉備戰。閏十月,宋軍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嚴,並停止沿用北宋年號,改為干支紀年。時吳越乘機進犯常州、潤州,李煜遣使質問,說以唇亡齒寒之理,吳越王不答,轉送李煜書信至宋廷。北宋攻陷蕪湖和雄遠軍,沿采石磯搭建浮橋,渡江南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勛統領兵馬,全力禦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倒,內殿傳詔徐元瑀、刁衎阻隔戰敗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

38●開寶八年(975年)二月,宋師攻克金陵關城。三月,吳越進逼常州,誅殺皇甫繼勛,權知州事禹萬誠獻城投降。六月,宋與吳越會師,進發潤州,留後劉澄投降。洪州節度使朱令贇率兵十五萬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軍。朱令贇下令焚燒宋船,不料北風大作,反而燒至自身,朱令贇與戰櫂都虞候王暉皆被擒(皖口之戰)。外援既滅,北宋盡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米糧匱乏,死者不可勝數。李煜兩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宋緩兵,太祖答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力戰而死,右內史侍郎陳喬自縊,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39●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將軍。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白話譯文:門帘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杆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41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嘗盡辛酸。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虞美人》後,李煜被宋太宗賜毒酒秘害而死於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於七夕)。

一首《虞美人》絕命詞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也造就了這位悲劇詞人的千古流傳。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李煜臨終絕命詞《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

北宋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太師,追封吳王,宋太宗還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志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一說病逝,以王禮厚葬於洛陽北邙山。邙山陵墓群,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裡面積為756平方公里的邙山上。包括大型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數十萬之多。根據馬令《南唐書》歷史記載,李煜「以王禮葬洛京之北邙山」,即今河南省洛陽市北。但其僅在歷史上有記載,現今尋到的李煜墓皆有爭議。

李煜主要作品有:

《文集》30卷、《雜說》百篇,《李煜集》10卷,《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直齋書錄解題有《南唐二主詞1卷,錄李煜詞34。明萬曆四十八年墨華齋本,清邵長光又錄得1,近代王國維增加9

李煜詞集注本有清人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辭彙箋》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詹安泰李璟李煜詞等。最有名的詞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李煜的詞的風格可以分為975年被俘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如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相見歡,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後期的詞由於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虞美人》,浪淘沙令》這些詞作凄涼悲壯,已替柳永婉約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李煜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李煜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為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評為法帖之祖。畫作上,李煜的竹,一一鉤勒而成,自根至梢極小,很有特點,被稱為「鐵鉤鎖」。他所繪的林石、飛鳥,也都意境高遠,遠超常人。

李煜精於鑒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萬卷,法帖鍾繇王羲之真跡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為其簽名、題字,或為詩歌雜言。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後,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

歷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後世非議。三國吳後主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白棺素服,自縛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終起侯景之亂,被囚餓死於景陽樓;陳朝後主陳叔寶,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於胭脂井中,後被隋將吊出處死。這三位末代君王,亡國起因各不相同,但卻都亡於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李煜也是亡於金陵的末代君王,難免要遭到後世的斥責非議。

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預示著當時的南唐必然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儘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岩嶠地標 的精彩文章:

TAG:岩嶠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