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的政治飯局,想吃好可不容易

香港的政治飯局,想吃好可不容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4月23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將應立法會的邀請出席午宴。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目前共收到51名議員報名出席。各建制派議員固然踴躍參與,反對派亦派出8名代表出席,涵蓋多個版塊,連「議會陣線」亦有人報名到場,但有人就事先張揚當日或會在門外示威。

2017年11月,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宴請立法會議員。(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類似中央駐港機構領導、特區政府官員、香港各類社團與立法會議員之間的宴會,每年都要舉辦好多次,反對派藉機鬧事也是常有的事。這是因為,反對派從來都是把這種宴會當作政治表演的舞台,令本來寄予握手言和厚望的宴會成了政治角力的「戰場」。

2017年10月16日,特首林鄭月娥宴請全體議員。反對派共有10名議員出席,圖為反對派議員接受採訪。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宴請立法會全體議員一起吃飯,希望在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互相交流。

這本是林鄭月娥著力緩和行政立法關係、修補社會撕裂所釋放的一個善意,結果卻差強人意,反對派共有胡志偉、葉建源、邵家臻等10名議員出席。特別是民主黨議員涂謹申先前聲稱,原先猜拳輸了被迫做民主黨代表去食飯,但因林鄭月娥於答問會上表現「麻木不仁、冷酷無情」,故決定抵制飯局。

即使猜拳輸了也不願出席宴會,此言一出令輿論嘩然。這也與反對派們屁顛顛地宴請原港督、把港督出席作為莫大的榮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可見屁股不但代表著立場,還決定著胃口。

在香港,政治飯局歷史源遠流長。和誰吃、吃什麼、在哪兒吃、吃時談些什麼,可都大有玄機。這餐桌上的觥籌交錯,與立法會中的拉布成癮、大打出手,都構成了香港獨特的政治光譜,值得我們細細品咂。

1.港英時期,華人想和白人高官一起吃飯?很可能連門都不讓進!

香港時事評論員蔡子強曾出版著作《餐桌上的領袖》,其中有章節專門介紹香港餐桌上的政治,很值得一讀。

港英時期,統治香港的白人精英,經常在私密性很高的俱樂部舉行飯局、召開會談,常常在把酒言歡中協調統一政治立場,拍板決定香港的重大事項。

當時的高端俱樂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香港會,另一個則是賽馬會。因港英高官絕大部分是兩會的會員、長期在兩會參加活動,因此這兩會有著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香港會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在皇后像廣場的側邊,創立於1846年。殖民地早期,香港會是英國高官娛樂及社交的地方,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允許華人加入,90年代才進一步向女性開放。直到今天,香港會依然實行總額限制,僅有1400多人,只有會員離世或轉讓會籍,才能從排隊名單中替補。

位於中環地區的香港會。(圖片來源:香港媒體)

香港會的主要特點是位於中環這個政商中心區域,政府高官、立法會議員、法院法官們中午時分走上幾步就能抵達,在這地方談事極為方便,能夠深入地展開交流。

而且這裡保密性很強,即使某人獲高官邀請就餐,只要不是正式會員,就會在入門時要求上交包括紙筆在內的一切物品,防止會談內容被泄露出去,高官們覺得在這兒談事比在外面更安全。所以,儘管這裡菜品樣式極為簡單,但依然賓客如雲。

賽馬會成立於1884年,目前是亞洲最大、最高級的私人會所之一。和香港會一樣,賽馬會的會籍也需要推薦及進行收入審核才能獲得,早期也以殖民地高官為主,後來才開放華人加入。賽馬會因為遠離中環政商中心,交通較為不便,所以一般周末才舉行大規模的社交活動,但菜品比香港會要精緻、高檔很多。

香港賽馬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香港長期的殖民地時期,白人精英有自己的餐桌政治圈,甚少對華人開放。別說白人高官宴請華人,就連華人能夠請到政府高官出席私人宴請,那也是感覺極為榮耀的。所以,要像回歸後這樣,出現行政長官邀請、被邀請人還不賞臉的情況,那估計得登上報紙頭條了。

根本原因就一條,那就是香港第二十二任港督葛量洪在回憶錄中率直講出來的:「在這個英國直轄殖民地,港督地位僅次於上帝。」換而言之,「二號上帝」給你臉,你還不要,還想不想在香港混了?

2.從港督宴請立法局議員,到特首宴請立法會議員,差別有多大?

作為政治飯局的一種,香港在殖民地時期就形成了港督宴請立法局議員的傳統,但彼時立法局議員的地位和影響力,與今日立法會議員相比相差甚遠。

香港立法局成立於1843年,早期主要為港督的立法提供意見建議,屬於港督的決策諮詢機構,人員都是洋人,1880年才出現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伍廷芳。直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前,立法局議員都要進行效忠英國國王的宣誓。

香港舊立法局大樓,現為終審法院。(圖片來源:港媒)

在港英時期,新一屆立法局組成後,港督都要在港督府宴請議員。由於1993年以前港督都是立法局主席,且非官守議員由港督委任,因此他們都把港督視為「老闆」,把參加這次宴請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

正是受惠於1995年政改,靠街頭政治運動出名的曾健成,成為了末代立法局議員。雖然他曾多次在港督府外抗議彭定康,但依然出席了港督宴請活動。在一幫西裝革履的議員之中,彭定康看到身著樸素的曾健成,特意走上前去,熱烈握手祝賀,連稱很高興在港督府內看到他的身影。

香港主權回歸以後,在新的政治體制下,特首的地位、影響力較港督有較大回落,不但在公開場合經常被責罵,還得努力隱忍保持風度;但立法會的地位和影響力有顯著提升,特別是隨著反對派頻繁使用「拉布」等手段,政府議案在立法會中通過越來越難,立法對行政的牽絆作用也更強。

特首在立法會中,也常常遭遇難堪。2014年7月3日,時任特首梁振英在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期間,差點被玻璃杯砸中。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幾任特首著力緩和行政、立法關係,誠意邀請反對派議員進行餐敘,但都收效甚微,部分反對派直接拒絕出席,有的即使出席也就是喊口號、遞交抗議信。

2013年2月,特首梁振英宴請立法會議員,時任議員梁國雄不但不出席,還率眾到禮賓府外抗議,用雞毛毯子抽打玩偶以示抗議。

2016年5月30日,梁振英在禮賓府宴請全體立法會議員,但反對派議員都不出場,表現了反對派議員與特首的隔閡之深。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晚宴並非「朋友食飯」,而是政治表態,但認為不出席並不代表不溝通。

2017年7月10日,立法會舉行歡迎午宴招待新任特首林鄭月娥,行政會議成員、主要官員、多名建制派及反對派議員出席,但亦有多位反對派議員拒絕參加。

時任議員梁國雄則是在宴會前遞交請願信,以及一個時鐘,寓意要求林鄭月娥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推進全民退保和8小時工作制,林鄭月娥回應稱「送鍾唔系幾好」(送鐘不是太好)。當記者問及與特首是否有合作空間,梁國雄直言沒有。

梁國雄向林鄭月娥送「鍾」。(圖片來源:香港商台新聞官網)

與此構成鮮明反差的是,2017年9月,「末代港督」彭定康前往香港出席活動,並與香港反對派舉行午餐。此次活動幾乎成為香港反對派的大聯歡,除了有多名反對派議員到場外,亦有多位新生代政治「後起之秀」出場。這位在英國和世界上已影響力式微的過期政客,卻依然對香港政制發展指手畫腳,甚至被港媒指「點名黃之鋒接棒」。

2017年9月20日,前港督彭定康出席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的午餐會(圖片來源:星島環球網)

從屁顛顛地宴請前港督、聆聽政治教誨,到傲嬌地拒不參加特首宴請、令特首難堪,香港反對派的屁股坐在哪裡、有什麼樣的政治立場,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3.最簡單的飯菜,吃出最深的政治意味

香港的政治飯局一般菜品都十分簡單,這很大層面是受到英國政治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因為香港的公務宴請活動有著嚴格的約束。

特區政府專門制定《饋贈及公務酬酢一般指引》,對公職人員的公務宴請活動作出規範。其中,午餐人均不得超過450港元,晚餐人均不得超過600港元。在以高消費著稱的香港中環地區,要用這樣的菜錢吃一頓上檔次的飯菜、喝上幾杯好酒,那壓力還是相當大的,有時客人吃不飽還得回家再吃點。

於是乎,牽頭安排政治飯局的人常常為既要飯店有檔次、又要吃出水平而犯愁,有的乾脆自掏腰包,承擔超支部分。據說特區政府很多官員都非常懷念唐英年擔任政務司司長的時代,因為他家裡收藏諸多高檔紅酒,唐英年就免費「包起」全場紅酒作公務宴客。

特首林鄭月娥此前擔任政務司司長時,曾因擔綱「政改三人組」,多次密集組織政治飯局,廣泛宴請立法會議員和社會各界,圍繞政改問題進行討論。就餐的形式則比較多樣,有大傢伙一起討論交流,也有分成小組分別討論,一般時長在兩個小時左右。

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探訪觀塘基層家庭。(圖片來源:特區政府網站)

林鄭月娥的政治飯局,最出名之處居然是「摳門」。據稱有一次,林鄭月娥司長熱情邀請開會耽誤了午餐的局長們留下一起吃飯。一眾人坐好以後,每人發了一個三明治,大家以為是餐前墊肚子的,有的人三兩口就吃完了。直到最後才發現,這個三明治就是那天午餐唯一的食物。

而在反對派方面,與食物聯繫最為緊密的政治組織,莫過於飯盒會。

飯盒會的起源十分簡單,那就是每周五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都要召開會議,就政府重大撥款進行審核。中午時分,反對派議員們聚在一起,一邊吃著自己帶來的外賣飯盒,一邊就立法會內的重大政治鬥爭商量計策、共同進退。就其本質,飯盒會是反對派的內部溝通協商平台,雖然對反對派議員沒有約束力,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泛民邀請陳健民(右五)及朱耀明(右四)參加飯盒會。(圖/東網)

2004年10月,飯盒會成立。雖然稱之為「飯盒會」,但豐儉由人,議員們就餐的選擇多種多樣。有的會帶一些知名餐廳的外賣,吃得不亦樂乎;有的則是一袋三明治就對付過去了;還有的為了省錢,乾脆取用立法會內免費提供的餅乾、曲奇、咖啡等食物。

到後來,真正使用飯盒的反倒是少數。或許是感覺貨不對板,2015年「飯盒會」改稱「泛民會議」,2016年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後改名為「民主派會議」。

簡單的飯盒未必能對上議員的胃口,有一些比較講究的議員乾脆在開會期間溜到立法會大廈附近的飯店,一邊就餐一邊討論政事。立法會就投票進行表決前,都要摁響鐘聲,提醒在大廳外的議員趕緊回來投票。這些聽到消息的議員,就會匆忙趕回大廳,投下自己的一票,啥也不會耽誤。

4.政治飯局還得繼續吃下去,但不要報太大希望

對於香港的政治飯局,無論是請客的人,還是應邀出席的人,都知道這都是場面上的活動,是為了緩和對立的一種姿態,是改進香港政治生態的一種努力。就算是中央駐港機構、特區政府的官員拿出再大的誠意,精心製作美味大餐甚至「滿漢全席」,也難以真正「破冰」,換來一眾反對派的真誠出席、真心支持。因此,想著靠幾頓飯局解決香港的政治問題,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場面上的活動還得繼續下去,今後類似這種政治飯局,反對派又鬧出什麼新花樣的新聞,估計還會出現在報章之上。

這就是政治的萬花筒,就算是一次兩次的誠意表達無法換來良好的效果,但也要努力地把這種飯局維持下去,能緩和一點是一點,總比持續對立、不斷惡化要強一些。

2015年2月,林鄭與1.2萬街坊開飯慶新歲。(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筆者倒是認為,無論是中央駐港機構,還是特區政府高官,還是得把精力多用在請老百姓「吃飯」上來。這當然不是說在香港街頭擺一流水席,讓大家隨便吃,而是說努力改善民生,讓老百姓有充分的獲得感。

對中央駐港機構來說,就是要做好落地工作,把中央的惠港政策更多地覆蓋和保障到廣大群眾,使老百姓實實在在地獲得實惠,讓他們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中央的關心和支持,充分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光榮和自豪;

對於特區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施政本領,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讓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準都有一個大的提高,以更實在和具體的成效來贏得香港老百姓的支持。

這樣的「飯局」,應該是最管用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柯文哲:選舉費用太高是台灣政治敗壞的開始
台灣環保人士:蔡當局用玩命的方式玩核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