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口預期與異嗜癖你知道嗎?弄不清楚你會害了孩子

口預期與異嗜癖你知道嗎?弄不清楚你會害了孩子

寶寶從剛出生到1歲左右的這段時期,都有一個明顯的表現:

吃手、吃腳、吃紙、吃玩具......

總之就是用嘴去啃一切能夠得著的東西,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口欲期」。

這時的孩子還小,對外物的探索都是通過嘴巴來了解。

0-3歲的寶寶,大腦處於發育的重要時期,這時候的孩子幾乎是不斷的在接受外界的刺激,從而來構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吮吸,也是寶寶與生俱來就會的動作,這一天生的本能可以讓他不用教就會吮吸媽媽的乳汁。

另外,當四肢能運動了,寶寶常常通過吮吸手指來安撫自己的情緒。

尤其是在害怕或睏倦的時候,吃手具有鎮靜作用,能消除不安、煩躁和緊張的情緒。

弗洛伊德曾指出,嬰兒是通過口腔來滿足自己的各種本能慾望,嬰兒的快樂也多出自口腔活動。

這一時期的寶寶愛叼奶嘴、愛吃手、愛啃東西,如果此時期的口腔活動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比如成年後會有酗酒、咬指甲、貪吃等行為伴隨。

當然,若是寶寶頻繁吃手而導致手指紅腫,甚至潰爛時,媽媽就要及時制止,誘導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來替代了。

到了出牙期,牙齦腫脹、乳牙生長會讓寶寶感到難受,出於本能反應,往嘴裡塞東西就是最直接的止癢措施了。

家長們可以用洗凈的手指按摩孩子的牙齦,也可以買牙膠來給孩子咬,或者用冷毛巾來按摩牙床緩解孩子的不適。

如果媽媽不希望已經滿地爬的寶寶再吃手指,也可以使用磨牙餅乾。但身邊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到了兩歲以上,孩子還有把各種東西放進嘴裡的習慣,媽媽們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異嗜癖的表象。

異嗜癖,是指持續性的咬食一些非食物性的東西。

常見兒童的異嗜癖,多會啃咬一些身邊的小件,比如紐扣、玩具、衣服......

異嗜癖的成因:

腸道寄生蟲

營養不良性貧血

機體內缺鋅、鐵等微量元素

如果孩子各項指標都正常,卻仍存在啃咬異物的現象,可能就是因為心理原因了。

要糾正異嗜癖,家長千萬不可體罰或大聲訓斥,

不要粗暴地強行把東西從孩子的嘴裡拽出,不要當孩子面與別人談論孩子的壞習慣,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異食的習慣。

爸爸媽媽們應該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逐步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

總之,

口欲期的孩子愛咬東西,家長們不必多過擔心,注意清潔孩子周圍物品即可,

過了三歲就一定要關心是否是異嗜癖,早干預早治癒,才是科學的養娃方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棉花糖麻麻 的精彩文章:

關於胎教的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TAG:棉花糖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