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認識自己嗎——關於哲學與人生的一點思考

你認識自己嗎——關於哲學與人生的一點思考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有朋友會滿腹狐慮,怎麼?難道世上還有不認識自己的人嗎?你莫不是在故弄玄虛吧?

且慢,人還真不是都能認識自己,或者有時侯的確不能完全認識自己。因為,我所說的不是一個「物質上的自我」,而是一個「精神上的自我」。這是一個哲學意義上的命題。

對於人生的關切,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關切,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共同的關切,也是哲學所要解決的課題。

那麼,什麼是哲學呢?哲學對於人又有什麼作用呢?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哲學以外的其他科學,使人成為「某種人」,即掌握某種具體專業或技能,扮演某種特定角色,從事某種特定職業;而哲學,則「使人作為人而能夠成為人」。這是什麼意思呢?換句話說就是,人如果缺乏哲學的修養,還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我們可以這樣來作進一步的理解,世界是複雜的,哲學就是要把世界的複雜性,特別是人生的複雜性揭示出來。如果沒有一種哲學的辯證智慧,很容易走向極端,什麼得失,什麼榮辱,什麼禍福,什麼順逆,就不好把握了。

「天上的太陽和水中的月亮誰亮?山上的大樹和山下的小樹誰大?心中的戀人和身外的世界誰重要?」這是歌曲《我心中的太陽》的幾句歌詞。對於這幾個詩意的問題,歌曲中的回答似乎簡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們應當看到,在三問三答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法背後透著一種哲學的智慧意味,

這幾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哲學的「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我國當代哲學學者孫正津先生認為,人的存在,是一種超越性、理想性、創造性的存在。這是一種最奇異的存在。他使用反證法予以了論證:人無法忍受什麼?無法忍受單一的顏色,無法忍受凝固的時空,無法忍受存在的空虛,無法忍受自我的失落,無法忍受徹底的空白。人的這五種無法忍受,意味著人是一種超越性、理想性、創造性的存在。動物的存在是生存,是一種無意義的生命運動,而人的存在是生活,是一種尋求意義的生命運動。

世界即自然,人生亦即自然。人自然而然地生,人自然而然地死,但它恰好超越了這個自然——把自然而然的世界——變成了一個真善美與假惡丑對立統一的世界。這是人生的運動過程,亦即人的超越性、理想性、創造性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人的人化(教育)過程,即精神化的過程,是形成人的世界、屬於人的世界的過程。人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常識的方式、神話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藝術的方式、倫理的方式、科學的方式、哲學的方式。有什麼樣的人化程度,就有什麼樣的把握方式,就有什麼樣的「我」的世界。

人的一生,在創造著「我」的世界並在屬於「我」的世界中而活著。一個人所擁有的世界同其所擁有的思想、知識、文化、修養是密不可分的。人的這些人化「元素」的背景不一樣,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一樣了。一個文盲與一個博士,既是「兩個世界」的人,又是「兩個世界」的生活,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人要想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和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兩個修養是要具備的,即哲學修養和文學修養,這是通向這個世界開啟這種生活之門的鑰匙。而獲取這種鑰匙的途徑,就是受教育。受教育的層次越高,人化的程度也越高,你離這個世界這種生活就越近。

人總是在不斷地奮進與超越之中,這正是人尋求生命存在意義之所在。面對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茫茫宇宙,面對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面對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世間百態,面對有生有死、有得有失的人生無奈,人總會馳騁自己探索自然與人生奧秘的智慧,超越有限對永恆的迷茫,超越自己所理解的世界。

哲學,就是人實現這種超越的載體;而人的超越性,總是以哲學的方式迸發出瑰麗而智慧的光芒。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導師,作為人類心靈的最深層的偉大創造,它使人成為自己,使人認識自己,使人完善自己,使人超越自己。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翡翠的強勢文化屬性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