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幻人生「三部曲」:生存、撈金、自由深度好文

虛幻人生「三部曲」:生存、撈金、自由深度好文

標題,前前後後更改了好幾遍。

在這虛擬的世界裡「真實生存」。

在這虛擬的世界裡「快速撈金」。

在這虛擬的世界裡「財務自由」

後來,就有了虛幻人生「三部曲」.....

在虛擬世界裡經營了自己兩年多,從一個痞子氣息充滿人格的少年蛻變為不在喜歡多說話的中年,沒什麼「情懷」,也沒什麼「夢想」。在這個世道里,從來不敢拿情懷招搖撞騙,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深怕將來某一刻突然醒來推翻自己,抽自己年輕時怎麼那麼不要臉。也不敢有「夢想」,怕太為難自己對生活有了過多的奢望,活的太過疲憊,太容易累。

我跟朋友說過:「我們這世界,虛擬和真實已經交融到水乳不能分離,誰都無法逃脫這樣的變革。所以,誰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活的真實又能在現實里形成自洽,誰就能夠活的漂亮,活的真正自由瀟洒。」 他笑了,點著頭極為的認同。

所以,我也用著力,使著勁努力讓自我的心神儘可能的和諧統一,活的自由一點。

希望你也一樣。

有時候,人就很奇怪。

喜歡,在現實的世界裡找尋「虛擬」營造「物質」給予不了的踏實和溫暖,例如情感。

喜歡,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尋,相信虛幻中也有「真實」。

用大腦仔細琢磨一下,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一種虛擬?

談到信任,互相信任彼此,則信任存在。否則,既是虛假和欺騙。

談到愛情,一起營造,相偎相依,彼此付出則是真愛。

否則,任何一方的背棄和逃離,都會是一廂情願的泡沫。

柏拉圖 said:未來的世界,「虛擬就是現實」。

虛幻人生「三部曲」

(一)

在這虛擬的世界裡「真實生存」。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構建自我。

重新「認識」一切「存在」和「價值」

我們生活在世上,習慣將這個世界劃分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物質世界,狹義的說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類社會。

精神世界,廣義的說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心理社會抑或社會心理。

深刻的認知到這兩個世界的並存狀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我們就會明白:無論我們如何生存過活,都不可能完全脫離這兩個世界。所以,把世界的真實性,認知到這一步足以。

既然,不能完全脫離,那就「如實關照,真實生存」。

1.如實關照自己的人生和故事,關照「自我的人設」

「人設"這一詞,是2016~2017年的熱詞,被炒熱似乎是源於一知乎某大v經歷造假,引發「人設坍塌」。自此「人設」這一詞,就火了。前前後後的明星人設坍塌,到今日看來也實屬常態了。

人設是什麼?

其實,只要談及的「人設」。我們的思維意識,就已經自行調節到了「對自我的操控狀態上」。人設是什麼?人設是就人物設定的簡稱。

好,現在請你嘗試試想,我們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是不就是一個跨地域、跨時空、但卻不能逃離時間管控有著超大內存、超大運存網路遊戲?

你一出生,父母給你起個名字(昵稱),這是「人設」搭建第一步。接下來,圍繞這個人設的故事情節,就漸漸按部就班的開始上演。

你首先是父母眼裡的孩子,其次,你是學校個學生。脫離學校,你就是個年輕人。進入工作崗位,你就是員工。多重身份,聚集一身。不斷成長和經歷,經過漫長的歲月磨礪,你有了自己看似天然的獨特個性和性格、人格。

你有了「自我意識」,並以此基礎之上逐步認識了這個「虛擬世界」。真相則是,不管我們盡了多大努力讓自己的認識具有客觀性,卻依然無法擺脫偏見的色彩。

通過自己的雙眼,利用反射原理,站在鏡子面前,我們認識了自己的相貌。根據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審美標準,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自我審視,自我判定,於是就有了我挺帥,我挺美的自信,於是就有了我好醜,我好胖的哀愁。

可無論是自信還是哀愁,一旦超乎了「群眾認知界限」就會成為負面。比如說,過度自戀、多度自卑、過度自信。那麼依據這個現象說來,我們對「真實」生存,就應該有個新的認識,才能夠更好活出自己,有自己的人物角色設定。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區分清楚鏡子中的你,是否也是人們眼中的你。說白了就是,你認為自己的美和帥和別人認為你美和帥,哪個更為實際一點?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區分清楚自身人物性格特點,是否與別人對你的評價一樣。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區分清楚你對世界的認識,是否與大眾在一個認知層面。若高於普羅大眾的認知層面,請保持低調,謙卑。若低於群眾認識,請迅速深入群眾,融入集體,讓自己消失人海中。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區分並非所有物質形態的東西帶來的現實意義都能等同於真實。例如,婚姻,證書僅能證明是夫妻關係,並不能一定能證實有真情實感。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認清多數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才能掌握更多的人性需求。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曾經有句話,你認識六個人,就相當於認識了全世界。從哲學的角度解析,用聯繫發展的觀點看待,萬事萬物皆有聯繫,這話沒錯。但沒錯,不代表具有實際效用和意義。

你認識6個人,那麼你想和千里之外的某個人取得聯繫,6*6*6*6 不知道要多少人個人耗費多少精力和時間。(經驗證這句話,是廢話)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你就是你周圍6個人的平均水平,這句話相對更有道理,更具有實際意義。人以類聚,你是哪一類,你就只能遊走在哪一類,當然「哪一類」並不是固定和鎖死的。但凡能夠突破自己的生存空間和認知瓶頸的人,都能實現脫胎換骨,進入高一級的6個人當中。

真實生存關照人設,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就是重新認識世界和社會。

上帝,並不能製造一個每個人的都如意的虛幻世界,是因為一些人的如意要見建立在另外一些人之上,或有意或無意。

下一章:

在這虛擬的世界裡「快速撈金」。

請關注請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老師的後院 的精彩文章:

陪伴,走過那些艱難時刻的「語錄」

TAG:陸老師的後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