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送聖,老祖宗往生了就能乘願再來

送聖,老祖宗往生了就能乘願再來

常住三寶慈悲,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同修慈悲。阿彌陀佛,大家早上好。

一世間和出世間的教育

佛陀教育我們,經常用兩個詞:煩惱和菩提、世間和出世間。我們學佛當中,對這個名相,越學越糊塗。所以,才有法化跟教化。

從世間法來說,我們這一生,從出生到老,我們一直在接受父母、師長、老師等等的教育。我們從他們那裡,學來經驗和知識。

如果沒有他們的教化,我們也不可能成長。所以在四恩當中,我們要報父母師長恩。

但是我們在世間上,走的彎路也非常的多,所以生了很多的煩惱。因為我們從父母、師長那裡學到的東西,沒有轉成智慧。

意思是說,我們接受教育了,但是我們沒有去改變自己。

教是接受,化是改變。如果我們接受教育,一直不改變的話,那你學了就沒有用處。我們所學的知識,這是世間的。

那對出世間來說呢,比如我們的冤親債主,我們能教化他嗎?教化不了,也不知道怎麼去教化。

只有佛法的力量去法化他,以佛陀的慈悲願力去教化他,他才能離苦得樂。

聞、思、修三學,在我們修行當中非常的重要。

聞跟思,就是我們從老師、從善知識那裡,或從各個渠道,聞到佛法。然後呢,通過思考,我們得出結論,用來改變我們的性情,改變我們的心態。

這個是修,是出世間的。

二學了,要用來改變

我們這個世間是什麼呢?世間就是煩惱,所以我們要出離。世間的形成,就是煩惱。那煩惱怎麼來呢?見思之惑。

我們見解不到位、思考不到位,對這個世間一切事情,比較盲目,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依靠,哪條路才是解脫的路。

雖然我們聞到佛法了,還是不知道怎麼去應用,所以還是在很苦惱。

我們學法、學佛,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就是改變我們的心。不管學哪個宗派,只有心態改變了,你的修為才有進步、才有次第。

但我們偏偏的學而不化。

三送聖種種心態,都為自己

我們今天是法會的最後一天,也是圓滿的一天,我們叫做送聖。我們對送聖的理解很多,我相信每個同修,可能感受都不一樣。

有的感恩諸佛菩薩,「我的老祖宗、我的冤親債主,隨著阿彌陀佛走了,我很開心。他不來找我的麻煩了,不障礙我了,我也很開心。」

也有的,「不知道到底他們走了沒有,為什麼我還沒有改變?為什麼我打了這麼多個佛七,還是沒有改變?今天送聖了,他到底能不能走?」一直持懷疑的態度。

也有的會想,「我太痛苦了,我的冤親債主太多、業障太多,希望阿彌陀佛趕快把他接走,我就得到解脫了。」

實際上,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態,這些心態,都是為了誰呀?為了你自己。所以我們才來到這邊。

在五戒裡面,殺、盜、淫、妄,叫做根本戒,你受不受戒都一樣。就象國家的憲法,不管地方怎麼立法,都是圍繞憲法來制定的,不能脫離憲法。

佛教的戒律也是一樣。不管你出家的兩百五十條戒,還是在家的六重二十八輕戒,都是圍著殺、盜、淫、妄四根本戒來制定的。

我們一輩子在念佛、一輩子修行,為了度眾生、為了老祖宗,哪裡有超度法會,我們就去超度。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我們都是為了自己。

這種心態,你能沒有煩惱嗎?因為你從沒離開過世間,你怎麼能出世呢?所以我們念佛,沒有感應也是這樣。

四解脫,乘願再來

佛陀的智慧,在每一個地方,一點一滴地示現給我們。我們卻不知道,也不運用。

好多老和尚往生的時候,我相信好多同修都參加過,我們會看到,那個靈堂上的橫幅怎麼寫啊?「乘願再來」。

什麼叫做乘願再來啊?願是什麼願哪?度眾生的願。

希望他能以度眾生這個願力,再來到這個世間,度更多的眾生。他能再到這個世間,做我們的善知識、做我們的老師。

我們送聖也是一樣。聖是什麼?解脫了,就叫做聖人。不解脫,叫做凡夫。

我們十法界裡面有六凡四聖。四聖是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叫做四聖。證到四果羅漢以上,出三界以後、了生死以後,稱為聖人。

那我們每個法會結束的時候,叫送聖。就是說,我們不是把他推給阿彌陀佛,把這個災難交給阿彌陀佛,不是。

我們是因為聞到佛法了,參加了這麼殊勝的一個共修法會,通過的發心、通過我們的立願、通過我們寫的牌位,每一天我們的誦經祈禱。他跟隨著我們而來,因此得以聽到六字洪名的威德,得到阿彌陀佛的法化。

他得到法化以後,是什麼呢?他是聖人。你的冤親債主、六親眷屬,就是聖人了。所以我們送聖是這個意思啊。

今天,我們法會圓滿了,我們的這些聖人都跟著阿彌陀佛一道,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去聽經聞法了。他回家了。

就象我們法師來講課一樣,講完了,維那師呼「送法師回寮」,就是這個意思。

送聖,就是我們的老祖宗跟阿彌陀佛一道,今天回家了。我們抱著一個歡喜的心送他回家,不是把他推給阿彌陀佛。

而且我們還有一個貪戀的心,希望他還要乘願再來。因為他是聖人了,再來的時候,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但我們卻只想擺脫。人家是想親近善知識。而你呢,善知識都不想親近,聖人你都不想親近,你只想擺脫。你沒有煩惱才怪。

在這時候,你的心態都沒改變,還是為了你自己,怎麼解脫啊?當然就解脫不了。

五生稀有想,珍惜和感恩

世間跟出世間,實際上就是一念之差。煩惱與菩提,也是一念之差。我們對「煩惱即菩提」,想不通。

聖人了,再來的時候,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為什麼煩惱即菩提?他怎麼轉變那麼快?忽悠人的。實際不是忽悠,就是這麼快,一念清凈真的是佛,一念煩惱你就是凡夫。

我們出去旅遊,佛教稱作參學。就是說,要看,看完了要去思考。所以,聞、思、修,在佛陀的教育裡面非常重要。

但我們就是執著於世間,教而不化。我們教而不化,自然我們的冤親債主也就法而不化了。

我們每天在這裡空想,要共同離苦得樂。到最後誰也離不開,還在六道里受累、受苦,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每一個法會,送聖都非常的重要。

我們應該生稀有想。我們這些冤親債主、老祖宗、六親眷屬,得解脫了,我們應該珍惜、應該感恩。

他走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珍惜,要以他們為榜樣,生起信心。這樣的話,我們修行才真正可以改變。

不是說,他走了,你就得到解脫了。如果這種心態,他走了,你也不一定得到解脫。因為他化了,你不化。你沒改變,你的我執很重,什麼都以我為中心。

佛菩薩、聖人,是以誰為中心?以眾生為中心,特別是什麼眾生呢?跟他有緣分的眾生。

我們老祖宗跟我們緣分深不深?我們的冤親債主跟我們深不深?我們卻要把他送走,把他推開。這樣的話,你不永遠在煩惱當中?

所以送聖的意思就在這裡。

不要去生什麼煩惱,一定要希望他們乘願再來。能親近他們,是我們的福報。這樣做,我們就是肯定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肯定老祖宗能接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我們要起這樣的感恩之心,起一個稀有想。

六佛為什麼示現涅磐

我們看歷史、看故事,都把它當作故事。佛是什麼?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我們個個會念。

那釋迦佛八十歲的時候幹嘛涅磐?大家想過沒有?他不涅磐不行嗎?他不涅磐,我們就不學佛了。

我們就會覺得什麼時候去找他都可以,不急。他不涅磐,我們信心就生不起來。

因為我們覺得,他是長生不老的,但是我不是長生不老的,我怎麼去學他呢?所以他才示現給我們,希望我們對佛法生起稀有想。

我們三皈依的時候經常比喻什麼?

把我們丟到大海裡面去,靠我們自力游啊游,到後面會沉下去了。我們在六道裡面就是這樣。

如果在大海里,當時有一個扶欄,不管是木頭或是什麼的,你一抓到就覺得是救命草。那時候你特別希望有一個扶欄能飄過來,能抓住它,能救你的命。

我們在六道中就是這樣,佛法就是我們的救命草,要這樣做稀有想。

我們法會結束,所有跟著我們的緣分都應該得到法化了,都變成聖人了,跟阿彌陀佛一道成為菩薩了。

我們應該生稀有想,生感恩之心,想多親近他們。不是把他們推開,是希望他們能乘願再來。這個是送聖的目的,也是送聖的功德,也是我們修行的根本。

我們做個法會,這是個形式,對吧?阿彌陀佛都來接他了,還要我們送嗎?我們比阿彌陀佛還厲害嗎?不是的。

我們就是一個恭敬心,捨不得心,去面對他、去送他,就是這樣。

所以大家要以這樣的心量、這樣的胸懷、這樣的膽識,不要害怕他找你麻煩。你應該覺得能親近到他們,是你的福分、是你的福報。

希望大家好好地念好一句佛號,以這樣的一種心態,把這一期的共修法會圓滿完成。阿彌陀佛,感恩你們。

講於金湖縣大佛寺

2018年4月14日

溫馨提示

1、大佛寺常規念佛,天天佛七,歡迎參加。

2、大佛寺生命關懷,接受求願舍報者,為其助念往生。

3、大佛寺同步道場—廣東化州南山寺,常規念佛。可以就近選擇參加 。

如何知道自己的業障有多重?

佛教是生命的教育。世間上唯有生命是無價之寶丨仁煥法師開示

極樂心法:念佛法門的他力作用,他力的作用在哪裡呢?仁煥法師2012年開示精選

為什麼想佛佛就來?

真正修行的人應該做什麼

仁煥法師開示丨和氣就有好運氣

阿彌陀佛賜的大悲水,太靈驗了 附製作方法

佛教是生命的教育。世間上唯有生命是無價之寶丨仁煥法師開示

若不念佛 則日日近地獄 凈宗法師

身體柔軟可作為往生的標準嗎?若不能,那標準何在?慧凈法師

子女問題的真正根源在哪裡? 筱紅老師

拚命誦經拜佛做功德,還是沒修到福報。因為沒有包容心丨廣獻法師開示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不把老祖宗從地獄救出來,我們怎麼努力也永遠是地獄的後代
念佛實修法要 印光大師

TAG:驛站 |